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7 08:49:05瀏覽12|回應0|推薦0 | |
除雜草3
貧脊荒涼的山野,總是長滿了雜草荊棘,而爭妍奪豔的園子裡,其實,雜草荊棘並沒有甚麼發揮的空間。 私塾經驗教導夫人最深的功課之一,是想要除雜草,就要盡力撒下好種。 雖然孩子對自己錯誤的評價,或是周遭人對孩子的評價就像雜草一樣蠻橫,但雜草的特質是長得快,長得莫名其妙,長得沒有分寸,要鏟要除,也並不困難。 問題是: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爸媽到底要天天傷腦筋對付雜草,還是要努力用肯定和鼓勵來佔據孩子的心靈花圃? *
女兒五歲的時候,發現美國人被讚美時會說謝謝,而華人卻得說「哪裡哪裡」。 有一回,她在教會碰到一個叔叔,他一見面就用中文對她說:「妹妹,你好可愛!」 女兒馬上回答:「哪裡哪裡!」 沒想到這一答,弄得這位母語也是英文的年輕叔叔滿臉通紅,說:「頭髮,頭髮綁這樣好可愛!」 女兒楞了一下,又趕緊說:「那裡那裡!」 那叔叔反應更緊張了,拼命抓頭,盯著她看了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說:「其實---到處都是!」
成人口中的讚美和肯定,常常是許多形容詞的拼湊。 「你好棒!」「好聰明!」「好懂事!」,「好可愛!」「好有才氣!」,「好聽話!」甚至在教會裡,連「好愛神」都成了標準讚美。 這些形容詞,就像成績單上的ABCD(或是甲乙丙丁),除了是代表分數高低的符號,沒有實質內容,對孩子而言,只是另一種抽象的評分,聽多了,對他們的自我價值觀並沒有太多意義和造就。 一對兄弟,被父母送去學心算,一開始,當媽媽去接他的時候,常常聽到哥哥打小報告,說弟弟上課時很不乖。 幾番處罰無效後,媽媽告訴弟弟:「以後你每天下課時,我會去問老師,如果老師說你上課時很乖,我就帶你去買一個小獎品。」 從此以後,這個小男生很在乎他乖不乖,效果,似乎不錯,老師也挺開心。 有天,當下課媽媽去接他時,老師特別告訴媽媽,弟弟今天把課堂做業都完成了,又把桌子收拾的很乾淨,對老師也很有禮貌,媽媽聽了很欣慰。 可是回家路上,小男生在車裡很安靜,看來心情不太好。 「怎麼了?」媽媽好奇地問。 「我今天很努力!」小男生喪氣地說。 「很好啊!」媽媽答。 「可是老師沒有說我很乖,所以沒有獎品對不對?」眼淚從小男生臉上滑下來。
讚美孩子,需要讓孩子清楚知道他們為何被讚美。 說:「你很好!」這個『好』是打分數,告訴孩子:「你肯把便當分一半給忘了帶午餐的小珍,這份愛心非常寶貴!」這才是有內容的讚美,會讓她明白自己好在哪裡。 說:「你畫得很棒!」,這個『棒』是抽象的符號,不如告訴孩子:「我喜歡你用的色彩,我沒想過這兩個顏色放在一起會這麼好看!」 說:「你這學期成績很優秀!」這個『優秀』,仍然是個給不了孩子真正成就感的形容詞,不如告訴孩子:「我看見你的數學成績特別高,告訴我,你喜歡數學嗎?這個科目對你來說很有趣嗎?為甚麼?」 說:「你今天特別漂亮」,這個『漂亮』,給孩子雜誌封面模特兒的虛恍感受,或許因此,很多人主張不要誇獎孩子的外表。 其實夫人認為美學是教育的一環,懂得照顧外在,和懂得打理內在一樣重要。 所以,不妨告訴孩子:「你今天頭髮這樣梳看起來特別活潑,這種顏色的上衣讓你的皮膚看起來更明亮!」 生活在海外,夫人常碰到許多華人父母問:「像美國人這樣一天到晚誇孩子,會不會把孩子弄得很驕傲,無法接受自己一些需要改進的真相!」 有可能,如果我們的讚美和肯定充滿了形容詞。 夫人的確聽說一些孩子,在家裡老是被誇好,誇棒,誇漂亮可愛,或是天才,等到上學以後,被同學具體指出那裡不好,不棒,不漂亮時,外在,就以暴怒相對,內在,就自卑自憐。 反過來說,有些孩子從小就從父母口中接受具體的肯定,即使他們到了學校,成績不好,或是沒有出色的才能,他們也不容易被「比下去」。 「我知道我的英文只拿到C,但是我昨天烤出了一個非常好吃的蛋糕,甜度和柔軟度都剛剛好!爸爸媽媽都吃得津津有味!」聽到一個國中女生如此說,夫人想站起來為她的父母親喝采! 讚美和糾正一樣,都可能給孩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是的,如果我們常常給予孩子有內容的肯定和讚美,就可以避免為他們造成一種自我膨脹的虛浮感,而活在一種錯誤的自我形象裡。 具體的讚美,會讓孩子不單單明相信自己有長處,而且知道長處在那裡。 當一個孩子老是被稱讚鋼琴談得很好時,只要他去參加一場比賽挫敗,可能馬上就會自己從心中抹去過去所受的肯定,甚至,會對再來的讚美產生懷疑。 而倘若這孩子能夠很清楚地被讚美,例如:「你很會表達音樂情感」,或者「你的節拍特別精準」,那麼,即使碰到挫折,他也會繼續把握優勢,努力改善短處。 夫人曾經聽過青少年說:「我的爸媽高興的時候就誇我幾句,不高興的時候就把我罵到一文不值。」 這話,真讓人心痛。 讚美孩子和糾正孩子一樣,都不該讓情緒主導。選擇有內容的具體讚美,可以讓父母對孩子的肯定不披上情緒外衣。 有次夫人利用暑假帶領一群青少年上一堂「建立七個好習慣」的課程,其中有個要求,是媽媽必須每個星期寫出一些讚美孩子的言語,然後在課堂上,由別的孩子讀出來。 結果,幾個媽媽都說困難,每星期擠破頭,也想不出該讚美甚麼。 有的媽媽還無法避免的,一定要「先貶後褒」。例如:「你以前房間都很亂,這星期比較整齊了!」 也有媽媽說:「他這星期明明天天惹我生氣,叫我怎麼口是心非?」 另一方面,青少年們每個星期聽到媽媽的讚美,反應也很耐人尋味。 「喔!他注意到啦!」 「這麼普通的事也拿出來誇,是不是我沒別的優點?」 「我不曉得我媽媽會在乎這個!」 「這真的是讚美嗎?還是換個方式在提醒我?」 原來,對現代父母而言,讚美孩子的概念容易接受,但行出來,是這麼坎坎坷坷。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