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管與教系列二(2)
2011/01/15 15:55:04瀏覽178|回應0|推薦2

                                         澆水2  

理性的規律:閱讀   

 

        對一個沙漠旅人而言,當他缺水到一個地步,幾乎渴死時,也許一杯水,就可以暫時救回他的性命。但是,如果他要健健康康地活著,有足夠的體能和精神發展生命的動力,卻必須天天飲水,適量,適時。

          身體,需要一些規律的澆灌,理性,也需要規律的澆灌。

          對夫人而言,閱讀,就是孩子理性成長的水分,重點不在有沒有喝,而在有沒有固定喝,長期喝。

          還有,是否喝成習慣,讓閱讀成為理性的心跳節奏。

 

          現代家長,幾乎人人都曉得閱讀重要。

          尤其華人家長。

          夫人家幾個愛看書的弟子,老聽到有叔叔阿姨對他們說:「真乖,這麼愛看書,要不要介紹幾本書給我們家xx讀,真希望他也像你一樣!」

          看書的小孩比較乖?

          看書的小孩成績好?

          看書的小孩成熟?聰明?不會變壞?

          也許。

          坊間有太多專家從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等各領域探討閱讀的好處,吸引著父母關注孩子的閱讀能力。這,不是夫人要討論的重點。

          就像每首歌,都有屬於他的基本節奏,夫人看閱讀,也像是理性的基本節奏,是一種理性活動的根本模式,是理性學習的原始方式。

          閱讀,是理性出門習慣搭乘的公車,不見得最快,最有效率,但,那是個簡單,方便,可以長久使用的交通工具。

          夫人自己的成長,就靠著閱讀帶路。

          單調而不被注意的童年,孤獨而迷惘的青少年歲月,忙碌而戰兢的家庭生活,都靠著書,把自己從現實的小角落裡帶開,繞過一圈又一圈,得以從不同的高度,和寬度重新看待眼前的一切。

          好的書真可以啟發思想,改變眼光,豐富知識,但夫人更珍惜的是,每次進入書中,就是一趟出門,走進歷史,走到地極,走進許多作者私人的生命角落。

          每趟出門,理性的肌肉就結實些,出去走走,連著情感,也呼吸到更新鮮的空氣。

          如此有孩子後,夫人最少關注的教養話題,反倒是幫助孩子閱讀這一塊。因為這是她自己生活的一環,像刷牙,吃飯,睡覺一樣自然重複著,少不了的一拍。

          而孩子,跟著父母的生活節奏,數著數著,就把媽媽的拍子數進了自己的樂章裡。

          三個孩子都餵母奶一年左右,窩在媽媽胸懷裡陶醉時,偶而睜開眼,白天黑夜,常常看見的是夫人看書的模樣。

          第一批玩具裡就有書,第一個模仿是看書的樣子,第一次認真,也是盯著書,不知是在思考,還是在想像。詢問夫人的記憶,三個孩子的第一次獨立,也是自己走入書的天地,從媽媽安排的世界裡出走的那一刻。

          現代父母都在乎孩子理性發展,總是豎起耳,注意別人家孩子在甚麼年紀該學甚麼,該上甚麼課,該做甚麼事。

          閱讀,因此也被納入學習課程裡,被視為學業的大補丸。認真的父母,到處收集書單,孩子一放假,稍微不忙,就催著趕著拿書「進補」。

          好書的內容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但是,夫人更希望父母們改變那種因著「這本書很好」而叫孩子看書的態度。單單把閱讀看待為一個基礎的理性規律,透過每天的生活,重複重複再重複,讓孩子習慣這種動腦筋的方式。

          就像拿東西會伸出手,要移動會用腳,想吃,會動口,想動腦筋,想學習,會找書看。

          不知不覺,即使孩子歡樂讀著一本故事書,也是一種理性帶動情感的享受。

          是規律,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調整,但不應該被取代; 量不重要,存在的事實才重要。 

          是規律,就不一定要先是興趣; 如同對那些不愛吃蔬菜的孩子來說,每天吃是規律,愛不愛吃是其次,父母能做的,是讓孩子習慣吃,然後,幫助他們發現比較喜歡(或能接受)的蔬菜種類和作法。

          有些父母告訴夫人:「你愛看書,孩子遺傳,所以讓他們習慣看書很容易,但….」他們吐舌,一臉作弊被抓還裝可愛的模樣:「我從小就不愛看書,我孩子一定是遺傳我,所以沒辦法逼他們看書看成習慣!」

          奇怪的是,這些家庭,都有每天看多少電視,玩多少電動的習慣。

          規律養成的原則都是一樣的,重複,長期性的重複,但養成甚麼規律,還是選擇。

          喜歡閱讀,和規律閱讀,還是有點不同。

          私塾生涯,讓夫人進一步了解:閱讀的規律,是自學的根基。儘管科技發達,光碟,網路,都可以成為自學的途徑,但閱讀,仍然是一個最寬廣,最不受限的自學方式。

          因為閱讀規律,弟子們從學校被教的學習模式轉為在家自學的模式過程裡,需要適應,卻沒有太大掙扎,因為閱讀不單單是他們的興趣,也是生活中的規律。

          而夫人反觀同儕中難以建立自學能力的孩子,則幾乎都缺少定型的閱讀規律。

          培養孩子閱讀的規律,除了買書,上圖書館借書,泡書店,還有一環,容易被父母忽略,那就是培養孩子閱讀的主動性。

          買了新的玩具或用品,讓孩子自己讀使用手冊,收到信件通知,讓孩子自己閱讀內容,訓練他們讀食物包裝的說明,自己看廣告單比較價錢和產品種類,出門旅遊看地圖,旅遊簡介,到博物館科學館讀每一個展示說明。這些,都是閱讀的脈搏,不斷跳動在現實生活裡。

          培養閱讀的規律,實在不限於坐在那裡讀一本書。

          另外,夫人特別鼓勵父母,尤其孩子還小,可以磨塑時,幫他們把用眼睛閱讀,和用耳朵閱讀的規律都建立起來。

          用眼,看書,用耳,聽書。

          聽書,是私塾弟子們除了看書之外的最大樂趣。幾個小時的車程,整理凌亂的房間,甚至跑步機上運動,全因著聆聽一本精彩的書,而變得娛樂般享受。

          自幼聽書,培養了兩大弟子的耳力,使他們在學習上,尤其課堂中,成為非常專心的學生。而聆聽能力極弱的小師弟,曾經在一開始的時候無法聽書,夫人只能一點一滴,三分鐘,五分鐘,十分鐘,從一個故事跳到另一個更吸引他的故事,如此遲緩地,恆心地澆灌在他的生活裡。

          終於,那天來了。

          夫人發現他一個人坐在自己房間地上玩樂高,背景,一個說書的聲音。她好奇地開口想問話,卻被他一個手指「噓」回來。

          欣喜若狂!這孩子,如此,爬進聽書的世界,學習的持續專注力也開始增加。

         

          當然,任何規律,既是長期工程,起步的確要緊。

          選書!在孩子初初進入閱讀的規律過程中,夫人的確費了一番心思,幫助弟子們習慣好書的滋味。那,是值得花心思培養的胃口。

          每個孩子會有他們偏好的書籍類型。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盡量讓他們嘗試不同類型的書籍,稍大後,通常會進入一段時期,固執於自己偏好的類型,排斥其他類型。

          這個時候,不需要因為聽到許多「非讀不可」的好書,就擔心孩子閱讀範圍狹窄,甚至逼迫孩子只能讀書單上面的書。

          其實,這段時期是閱讀規律的固定期。每種類型(即使是漫畫書),都有好書可以選擇,只要父母花點心思,幫助孩子擷取他們偏好類型的精華,讓閱讀規律在生活中成型為愉悅的節奏,漸漸,他們會有機會在閱讀領域裡再度接受被拓寬。

          二弟子曾經走過這段路。

          相當長一段時間,她只讀動物小說(animal fiction,主角是動物發展出來的故事),其他類型的書,無論大弟子怎樣鼓吹,她都不肯嘗試。

          如此,她把圖書館裡借得到的此類小說都讀了,仍然堅持,不肯接受姊姊和夫人的建議,跨越到其他類型的範疇裡。很快,她開始重複讀那些動物小說,一遍,兩遍,三遍….

          因為規律,這種自我的侷限終於讓她漸感不飽,因為規律,當她終於嘗試跨進別種類型的書籍時,很快的,就能夠享受其美好。

          因為規律,把欣賞好作品的能力潛移默化在她裡面,早等著爆發的那一天,星光燦爛。

          「這書好精彩呀!」二弟子興奮地說。

          「早就叫你讀了,固執!」大弟子搖頭,一副不聽老人言的感慨。

          閱讀的規律,在三個弟子生活中織成一張大網,連結了他們思考,學習,情感,娛樂的各個觸點。

          夫人喜歡在茶於飯後,聽弟子們討論某本書的情節,評論某個作者的手法老套,或者創新,分享自己跟著書起伏的情緒,期待他們喜愛的作家寫出下一個作品。

          夫人也驚訝地,看到弟子們會用書裡的人物為例,勸戒彼此如何在現實的挫折中,找到應對,超越的模式。

          而最讓夫人驚嘆的,還是小師弟。

          曾經,閱讀天天帶他出門,回來時,問他讀了甚麼,小師弟經常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為此,夫人還自問:這小小人究竟是固定望著書本發愣,還是真被帶出遊了!?

          但那些問題不揪夫人的心!

          看著他漸漸習慣出門帶本書,看著他聽到要去圖書館或書店像姊姊一樣歡呼,看著每晚家人沈澱下來,各自隨著書本,進入自己的秘密花園時,他,也有屬於自己的「神秘角落」可以安歇。夫人甚感歡喜。

          然後,在沒有期待的某個時候,一些自己以為「深奧」的知識或訊息,突然像春芽,從小師弟看似空曠的思想平原裡冒出來,探頭,眨眼。

          嚇到夫人。

          驀然回首,她才看清楚孩子一路規律鋪成的閱讀小徑,發現,原來每趟來回,一路掉在孩子身上的,都是種子。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dameteacher&aid=479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