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7 09:22:44瀏覽243|回應0|推薦1 | |
澆水1
身體的規律:睡眠
植物需要水。 怎麼澆水,卻是學問。 澆水,必需適量,水分不夠的草地,就是一片枯黃,水分太多,植物會爛,會長蚊子。 除了適量,也要定時。 從前夫人家院子裡的自動噴水系統老是壞,才花好多錢修,過不久又有問題。經常來纏的麻煩,丟不掉,就想逃避,反正實在找不到可以信賴的人修,夫人想,算了,乾脆試試看改用手動澆水,也許,這樣還可以省水錢。 人力噴水系統,當然比不上定時機器那麼規律。 坦白說,這種小事卡在夫人如此忙碌的時間裡,還沒被其他事湮滅,仍偶而記得澆水,沒讓花草全死光就不錯了。 可是,無法定時。 有時三天澆一次,有時兩個禮拜都跟花草請假,結果,園子裡花草的表情哪!深宮哀怨。 這種澆水,有沒有持續?有呀!但,不是規律性的持續。 在管教孩子的內容裡,有一個果效最大,而且持久,比較不容易被環境改變的原則,根據夫人的觀察,反而最被父母輕看,忽略,或者錯誤使用。 這原則,就是規律性重複的大能。 規律性重複的大能,用澆水來比喻很恰當。 說穿了,其實,就是規律的培養,俗稱習慣。 許多父母覺得管教孩子困難,越大越難,原因不是父母沒有管教技巧,也不是孩子不受教,而是因為當孩子年幼時,沒有以建立一些必要的習慣當成管教的重點之一。 「還小嘛!大一點再說。」 「上學再說。」 「不得已時他們自動就會了!」 夫人也很年輕過,也這樣和其他的熊貓媽媽一起彼此安慰過。 的確,教養孩子是生活,不是軍事訓練,我們在培育生命,不在書寫一連串精準的方程式。所以對管教的詮釋是給孩子界線,而不是照著孩子的腳型畫出他們該站立的準確位置。 但是,一個人可以發展的潛能之下,是一連串習慣堆積出來的生活方式,行為舉止。 東西用完隨處扔,是沒有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也是讓他們養成隨手丟東西的習慣。 讓孩子對父母翻白眼,是沒有養成孩子對父母敬重的習慣,也是讓他們養成不敬重父母的習慣。 是私塾生活讓夫人恍然大悟,原來,作父母的常常很在意孩子此刻學甚麼,不學甚麼,卻忽略到那些透過時間,一點一滴滲透到孩子生活裡的習慣。 這些習慣,好的,會潛移默化成能力,不好的,就是鞋底的一塊小石子,骨中的一根刺,甚至,久而久之,傷成一條跛的腿。 孩子的生命園子,要定時定量,不懈怠地,正確地澆水。 這,是在用時間雕塑在孩子生命裡的花紋。 不需要太多高深的技巧,只需要一隻穩定的手,能用類似的速度,力道,緩緩地,耐性地,在他們生活裡持續滑動。
*
身體,情感,理性,靈性的規律,幾個好習慣的養成,積沙成塔,盼著,跟隨孩子走一生的長路。
* 身體的規律:睡眠
有些小小孩的家庭到了天黑該上床的時間就開始進入緊張氣氛。大人,小孩,都進入備戰狀態。 從媽媽宣佈要上床的那一刻起,大寶小寶精準地開始喊肚子餓,要聽故事。 或者,看媽媽的表情好像欣賞默劇。 或者,突然患了重聽。 全家搖滾樂,上下,東搖,西晃。 最後,一地玩具沒收,桌上點心吃得亂七八糟,爸爸媽媽滿眼血絲地吼,小孩滿臉鼻涕地哭。如果有老人家同住的,還加上老人家的嘆氣: 「這樣叫孩子怎麼睡得好?難怪長不高!」 有些媽媽最後的結論是:「沒辦法,我孩子像我,是夜貓子,越晚精神越好。」 沒錯,有的孩子天生愛早睡早起,有的愛晚睡晚起,夫人家三個弟子,也有貓頭鷹,早起的鳥,和烏龜。 可是,當他們還是小小孩的時候,睡覺起床時間就在依著父母所設定的規律裡面,用蹲的,飛的,爬的,走到今天。 兩個大的都是青少年了,雖然在家上學,周間,還是晚上九點鐘回房,十點以前完全熄燈。 這一個睡眠的規律,在小小孩的時候,看起來好像只是讓爸爸媽媽方便,但多年後,當孩子走入青少年時期,夫人才瞭解到益處實在很多。 首先,是規律的睡眠,才能有充足的睡眠。 有人告訴夫人:「我家孩子很規律呀!每天十一點睡,十一點起,沒什麼不規律呀!」 如果你打算在家教育,而且你的私塾是十一點打鐘,那沒有問題,將來,還要保證他參加任何活動,打工,都是十一點以後的事。 否則,總有一天,你還是要調整,或是天天和孩子打仗。 一早就為了喊起床搞得烏煙瘴氣,最後,還要到處學習怎樣解決孩子早上起不來,老是遲到的問題,並不罕見。 睡眠的規律,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星期兩個星期的訓練,而是每天的累積。 其實孩子的睡眠規律,越小越容易調整。 美國的義務教育從幼稚園大班開始,之前都是父母掏腰包付錢上學,因此規矩比較鬆散,遲到不會受罰。夫人印象極深,從前女兒念幼稚園時,班上有一個孩子天天都遲到一個半小時,聽他媽媽說,那孩子每晚不到十一點趕不上床,所以早上怎麼死拉活扯都下不了床。 問她為什麼不調整,她說試過,太辛苦,因為他們夫妻都晚睡,孩子不肯先上床,想想算了,等孩子大一點, 非早起上學不可時再說吧! 後來那個孩子到了小學,夫人的孩子又和她同校,還是常常遲到,而且總是嘟著嘴生氣進教室,一副醒不過來的樣子。 規律睡眠,不應該是可以討價還價的事。 好的睡眠習慣,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學習力都增強。 夫人特別要奉勸那些覺得自家孩子很好動,每天很難壓上床,老是很晚睡的爸媽,這個代價付上,絕對值得, 不要妥協。 想清楚一些,其實,父母不是在幫助孩子作早睡晚睡的選擇,只是在為他們調整時差,建立早睡早起的規律睡眠習慣。 另外,規律睡眠,讓孩子的情緒比較穩定。 私塾二弟子從小情緒起伏控制都困難,偏偏這孩子又是貓頭鷹體質,晚上摸東摸西不睡,早上醒不過來,然後起床氣非常厲害,有時候一鬧可以鬧好久。 當初訓練她時,夫人費神費力,幾乎放棄。 但是,像調時差一樣,有人三天就過,有人要三個禮拜。無論如何,孩子的掙扎也會疲倦。 疲倦,就帶來改變。 不知不覺,夫人昏天暗地得忘了數日子,二弟子已經進入對的睡眠規律。 不知不覺,她的起床氣已經消失。 兩大弟子漸漸成長,有個星期五去參加青少年小組聚會回來,突然要求說要熬夜。 「以後星期五可不可以隨便我們幾點睡,星期六隨便我們幾點起床?」他們問。 夫人笑笑:「謝謝你們尊重權柄,我也從權柄釋放這個自由給你們。」 兩個弟子聽了一臉燦爛,還得意的把小弟子準時送上床,向他道晚安。 第一個熬夜的星期五晚上特別美麗興奮,但隔天,第一個熬夜之後的星期六,一個頭痛,一個無精打采,兩個人都不停莫名地被激怒。 幾次嘗試之後,理性的大弟子立刻發現為了撐著晚幾個小時睡,她已經好久沒有享受過精神奕奕,自由自在的星期六。 「不值得!」她嘟著嘴說,「好不容易盼到週末,卻成天頭昏腦脹,又累又倦。」 是啊!平常需要規律睡眠好讓可以在學習上衝刺,放假,好像也需要規律睡眠換得「享受」的體力。這些結論,在夫人和平靜後的兩大弟子討論時,自然地從她們自己的思考裡流出。
那麼多年的定時定量澆水後,她們第一次明白,原來睡眠的習慣不是規定,而是基本條件。 而自由也沒有因為挫折而放棄。 後來,她們自動微調,星期五仍然比平常晚睡,但不過份放縱。夫人發現,孩子們因著長期的睡眠規律,有了很好的底子,反而在需要彈性的時候,擁有調整的生活彈性。 規律,讓孩子們可以活得更寬,更有本錢。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