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唸佛法門的迷失-淺談彌陀經被曲解誤導的佛法-上集
2022/05/28 12:16:41瀏覽2538|回應0|推薦6

緣起:法友問:「師父~請問一個人有病在身多年,修行唸佛也有很長時間了,還是很痛苦,已經開始感覺絕望了,請師父指點迷津……阿彌陀佛。」

回答 :「身體的病引起的原因,如果醫生無法治癒你的病,那麼就要心藥醫了,因為80%以上都是因心病而引起的。

   現在的佛教界很多都是教人家只要唸佛就可以了,不管五逆十惡,無論造了什麼病痛罪業,只要唸佛所有的業障都可一筆勾銷,都可消除了,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受到保障。

   如果一句佛號念到底,所有的業障都可一筆勾銷,都可消除了,那麼佛陀只要教我們唸一句佛號就好了,又何必辛辛苦在世弘法45年呢?這樣功利主義的說法,誤導了千千萬萬多少有心想透過佛法修行的人們啊!?

   很多人被誤導迷失了,以為「唸佛」那就是心藥了,就可以治你的心病,很多學佛人都不知道「念佛」的真正意義,「口唸心不念」,況且不教你真正修行,無法真正治你的心病!

   唸佛只是安心藥而已,真正的制心藥是三十七道品,才能治好我們的心病:「貪、嗔、癡、慢、疑」這五蓋(五毒)。透過三十七道品,真正一步一腳印,實際的實踐修行,心病能夠一一治好,那麼身體的病,加上生活上,飲食上的調理,也就會慢慢的可以好轉了。」

*經過以上的說明,當事者回答了一句令人感觸良深的一句話:『到今天我才上了一堂真正的佛法課!』

到底什麼是淨土?什麼是佛?什麼是教?
佛教到底是幹什麼的,學佛有什麼意義?
你真的知道嗎? 你真的弄懂這些了嗎?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一提起佛教就想到了封建迷信?
為何佛教少有年輕人參與?
為何佛弟子有消極、厭世的生活態度?
為何學佛人普遍有日漸老化、弱化、邊緣化的問題?
為何學佛人普遍有「佛教與現實生活無法結合」的困境?
甚麼原因造成甚深微妙的佛法趨向分歧、沒落?
甚麼原因造成甚深微妙的佛法變成求神弄鬼的工具?

值此人類世界因病毒以及天災人禍造成混亂之際,一些邪師竟然鼓吹只要靠「唸佛」所謂「專念彌陀百病不生,百毒不侵」,還加上古代瘟疫的神蹟來背書,這種誤人誤己邪知邪見的文章,藉著網路無國界的方便性而滿天飛,讓一些無聞無知者信以為真;為了不讓佛陀正法一直被誤解、誤導、扭曲、掩沒而盲傳,為憫念眾生無聞的苦,今天,就藉著這個問法的因緣來釐清現代許多人,如何長期以來被一些宗教師,以彌陀經不當的對佛陀法義誤解扭曲,而誤導大家對佛法、佛教迷思的認知與誤解,來作一些淺談。

首先我們要聲明的是我們不是在爭論佛說或非佛說的問題,而是客觀如實來探討了解,首先我們要清楚的知道,佛陀的法不限佛教徒才可以學,因為佛陀沒有創立宗教、宗派,因為佛陀講的法,沒有宗教意味,沒有神話故事,所以沒有迷信的說法,也沒有只要相信就好的說法,佛陀還鼓勵大家對他說的法要求真求證,也就是要一步一腳印的,依著修行次第,法次法向去實踐他說的法。

長期被誤解誤導彌陀經的扭曲佛法

長期被誤解誤導彌陀經的扭曲佛法

由於佛陀在世沒有親自寫出任何一本佛經,不管大小乘的經典全都是佛弟子在佛陀滅後才集結而成的經典,所以每部經典一開始便即是『如是我聞』而非『如是我說』,因此甚至連當時所有的佛弟子,包括上座部和大眾部,也很難對佛陀的基本教義有完全共識,因此造成後來以致現今對法的分歧是在所難免。

後期所謂大乘經典,我們不否認它存在的某一些價值。但是歷經百年甚至千年後的歷史的演變,祖師所編撰的大乘經論,普遍都是佛梵參雜的,就因為佛梵雜染的,就難免有所失落,以及會參雜有所謂相似佛法的產生而非法饒益。而最接近佛陀正法,只在原始聖典裡—雜阿含(相應阿含)的契經,所以如果不解原始聖典佛陀法義,甚至排斥原始聖典的一些佛弟子,真的是非常大的損失!

彌陀經的概念:彌陀經詞源名號釋義(以下資料取材前賢的考證) 宣揚專修阿彌陀佛的淨土五經中,影響最廣的,首推曹魏康僧鎧譯本《觀無量壽經》。簡稱《觀經》劉宋畺良耶舍譯。在此經中,以無量壽佛(Amitāyus)為他的主要名稱。另一個名號為無量光佛(Amitābha)。

根據考據資料顯示,在漢傳佛教中,最早譯出的淨土經典《般舟三昧經》將其名號譯為阿彌陀佛。玄奘譯本中,沒有「阿彌陀佛」這個名稱,而是使用「無量光佛Amitābha」和「無量壽佛Amitāyus」這兩個名字,而現代學者穆勒(F. Max Muller)收集的梵文本《阿彌陀經》與藏傳《無量壽經》皆和玄奘譯本相同,沒有使用阿彌陀佛這個稱號。在巴利文三藏中也未記載有「阿彌陀佛」的名號。

在梵語中,अमिताभ,Amitābha意譯為「無量光」,音譯阿彌陀婆或阿彌多婆。(Amita後綴的 ābha 是「光」的意思)與另一個梵文名अमितायूस्,Amitāyus(意譯無量壽),後綴 āyus 是「壽命」的意思,音譯阿彌陀庾斯,都來自同一個字根 अमिता(Amita,音譯阿彌陀)。是來自梵文動詞字根(मा,mā-),源自原始印歐字根 meh₁-,意為「測量」,拉丁文同源詞metiri>mensus>mensurare>英文measure,mā的過去分詞形態 mita(彌陀);否定詞頭अ,a-,音譯「阿」,a加上mita意為「無量、無法測量」。拉丁文、英文同源詞a-/an-/un-/u-。

可見,「阿彌」的簡稱較「彌陀」為佳。印光法師就不贊同所謂「彌陀」的簡稱,彌陀對應mita正好是測量的意思,他說若稱彌陀,無量佛就成了有量佛,與原意相反了。

根據以上學者的考證資料顯示,我們可以明確的知道,「彌陀經」裡有音譯與意譯的名詞分別存在,如--彌陀、阿彌陀佛……等都是音譯的名相,我們就不能以音譯的名詞,依字面來解述成為具有特殊意義,而意譯的名詞才具有其實質的意涵,如無量光、無量壽……。此經目的在於指導淨土修行者對極樂世界進行觀想。

彌陀經淨土五經之一。鳩摩羅什譯本《佛說阿彌陀經》,使用阿彌陀佛譯名,成為現代所謂淨土宗最通行的經本。該經用簡潔華麗的文詞筆法,以世俗的七寶來描繪淨土世界的清淨莊嚴,並有持名念佛的說法。如今是流傳佛教界最廣的淨土經典。經中說,因為他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故名為「阿彌陀」。

彌陀經主要用簡潔華麗的筆法敘述解脫寂滅的涅槃極樂境界,淨土世界的清淨莊嚴。卻被後人依文字面解讀成有一個真實存在所謂實際的「西方極樂國土」,並依文解意的描繪出西方極樂世界存在的景象。

不知是被曲解?或是有意誤導(心態可議)?幾乎完全扭曲了祖師們編撰了「彌陀經」的本意,因此,有太多人對「彌陀經」有很多荒腔走板的論述之注釋本,使用無國界的網路流傳、傳送滿天飛!淹沒了佛法真實義,造成如今佛教以及學佛人廣大深遠的影響。

本來大乘的經典裡面的敘述,多是不離開原始聖典的法義來演繹,內容以華麗的筆法來敘述解說,很多的法義的內意都是隱喻在文字詞句裡,因此都不能只是依文解義,也就是不是依表面文字的意思來解釋理解,更何況是音譯的文字,可是偏偏就有太多人,都是在音譯的文字表面上大作文章,說文解字依文解義的著述及論說一大推,我們就來舉一些例子讓大家了解。

佛陀並沒有留下一文一字的經典,然而祖師們為什麼要用這種優美的、藝術化的文辭來敘述呢?主要的原因是最早原始聖典集結時,當時還沒有文字可記載,都是祖師們將佛陀說過的法,以簡潔而扼要的文辭,透過代代口傳心誦流傳下來,經百年後,爾後才有文字紀載下來,因此,原始聖典對許多後來的學人來講,就顯得頗為艱澀,而且意深而難懂的感覺了,最後可能會因為看不懂,感到乏味看不下去而放棄學法修行。

因此,祖師們有鑑於此,念念不忘眾生的苦,為了讓後人樂意學佛修行,所以就以優美文辭編撰出了後期的「彌陀經」,祖師們透過文學的造詣,用簡潔、優美的、藝術化的文辭,來敘述佛陀為愍念眾生的苦,如何解脫苦,如何到達解脫彼岸而離苦得樂所說的法!

我們可以發現,彌陀經的法義都是隱喻在優美文字詞句裡的內意裡,比如:「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曰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

比如「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雖然是祖師們的美意及本懷,卻是讓一些後來學人難以發現其隱藏在優美華麗的文辭字面底下的真實義,於是就照字面的依文解意,如此後人更照本宣科盲目的一傳再傳,而導致一些荒腔走板的佛法解釋與佛教修行就產生了!

漢傳以後,卻也因近期後人不解「彌陀經」漢譯的優美文辭底下的甚深意涵,而扭曲了古代祖師們編撰了「彌陀經」苦口婆心的美意及本懷! 這也難怪啦!我們可以發現「彌陀經」,是將佛法甚深的法要,通篇都是以隱喻的方式,隱藏在優美華麗的文辭底下。

其中最多人把一句:「五濁惡世」「苦海」,直接解讀成這個客觀的世界就是五濁惡世,就是苦海,說娑婆是苦,西方是樂,還把寓意的所謂西方極樂世界認定真實存在,所以就拼命的鼓吹大家祈求所謂的阿彌陀佛來救贖,西方三聖來接引往生,還吪傳是佛陀說的。這還真是冤枉了佛陀他老人家的本懷,佛陀並沒有詛咒這個客觀的世界,而是提醒眾生,人心五濁所抓出來的夢幻世界,是苦海!

我們要知道,人們為了方便人與人溝通而施設許多文字及語言名詞,不管娑婆世界還是西方極樂世界,包括十方法界,還是心、佛、眾生,此岸、彼岸,眾多佛教名相,這些都只是的相對性的權宜名詞,不是絕對性存在的意思,可惜的是有太多的人,一直卡死在這種名相裡繞不出來。

比如祖師為了方便說明修行的境地,所以施設「此岸、彼岸」的名詞,但是這個佛法名相,就很難讓一般人理解,就又施設了所謂娑婆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來對應分別,如此更讓後人難以理解而扭曲經典字詞的本意,事實上本意只是說明修行以後,人心境地的轉變而已。

後人無法了解編纂「彌陀經」祖師所說的內意,就依字面解讀成有一尊真實的阿彌陀佛,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創建出一處所謂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國!並有持名唸佛的說法,所以就拼命鼓吹只要專心口唸六字大洪名,就能滅恆河沙的罪障,而被接引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國土,而不退轉!這種問題就跟其他宗教的信徒,執著有一個真實的神祉來創造這個世界,一樣的顛倒夢想!

六祖壇經決疑品第三:『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唸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 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唸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唸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唸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

待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s8899&aid=17461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