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面對快速變動的年代滅苦之道
2022/04/24 16:58:56瀏覽303|回應0|推薦6

過去這兩年的快速變動,這就是無常,對許多人來講,似乎還無法接受的無常現象,然而它必然是一直存續著,這是無可選擇的,您只能積極的接受它、面對它、適應它,也是因為人生的無常變化,我們大家才有機會可以相聚。

每一個人都不停在尋覓安祥與和諧,因為這些正是我們生命旅程中所需要的東西。人的生命旅程中,總有些時刻會感到焦慮不安、煩躁、不和諧、痛苦。

但是我們往往不會將痛苦只侷限在個人身上,而是不斷將之傾注在他人身上。一個不快樂的人,會使得周遭的氛圍充滿焦慮,同時也導致任何和他有所接觸的人都受其影嚮,感染其煩躁不安。這的確是不正確的生活方式。

人畢竟是群居動物,必須在社會生活中和他人接觸,因此人應當安住於心及與他人和睦共處。然而該如何才能生活得和諧?該如何才可以泰然自處呢?並同時保持著周遭平和的氣氛,讓他人能夠生活在安祥與和諧中呢?

當一個人感到焦躁不安,想從中尋求解脫,首先必須找出苦惱的原因,即導致產生痛苦的根源。假如我們細心觀察,就會清楚覺察到每當有負面情緒或不淨的念頭生起時,我們必然會變得焦躁不安。

換言之,安祥與和諧是不能與負面情緒或不淨念頭並存的。負面情緒是如何醞釀產生的呢?同樣地,只要細心檢驗觀察,答案就顯現在眼前。當發現他人某些行為不如我意,或某某事件的發生不合我意,我就會感到十分不愉快。

不如意的事發生了,內心開始感到忐忑不安,當渴望的有所障礙不能如願以償時,自己再次變得緊繃, 內心開始打結。

然而人的一生中不斷重覆這種過程,不想要的就不斷發生,渴望期待的卻渺不可得,生命運作過程導致身心兩方面皆被綁得緊緊,充滿著緊張僵硬及消極否定,生命是那麼苦澀。

若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途徑似乎就是設法使生命中每一件事都盡如我所願,沒有任何不如意的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因此,我要開發此能力,或者是依靠有此能力的人相助,讓我有求必應,替我阻擋不如意的事,願我凡事都能稱心如意。但是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一生中從不經歷任何不如意,可以處處如意。生命中往往是事與願違,而且重覆不斷地發生。那麼,我們不禁會問,當面對不如意的情境時,要如何才可以不會盲目地產生反應?該如何才不會焦慮不安,以及該如何才能維持著安祥與和諧?那就是邁向「滅苦之道」。

滅苦之道本是由釋迦牟尼佛發現、實踐、所得的經驗,藉由祖師語言、文字傅遞,讓他人得以重現滅苦的經驗。

世尊在世時既無「經」也無「論」,修證上一切的疑慮、推論、紛爭、法或非法都是由世尊以實際「苦滅道跡」的事實為判定的準則。

因文字本身常有多重意涵,由「文字」的詮釋來傳達修證的經驗,很容易流於誤解紛争,而採行當面對話的方式,再三的確認「語意」所代表的經驗,這是世尊在世時弘法的方式。

但在世尊入滅後,雖然弟子將世尊所說的法義集結成「經」以便傳誦,卻也由於弟子們對「經」的文字語義詮釋不同,而產生部派的分裂,到後來不論部派,對法都有各種詮釋「經典」及「論」的出現。

流佈後經過時空環境及文化背景的融合,很自然的就有依經或依論而開展出各宗各派的佛法,後人更為詮釋「經、論」而有各種疏鈔、演義、釋、講話等等論述著作。

於是單純滅苦的經驗,就由於「文字、語義」意涵的演化,而形成各式各樣的佛教詮釋,有修證的、有推理的、有信仰的佛教。從單純的「滅苦之道」到諸法如幻的空性,虛妄唯識,乃至萬物根源的真常唯心,等等論述都有。

佛陀也從單純人間的覺者演變到幾乎近於全能圓滿的神佛,佛法有現世修證的法門,也有信仰來生的救度,當然也有庇祐幸福安康的祈禱,修行則有自力的,也有他力,更有自力他力合一的。

雖然歷代也有祖師想依「判教」來統攝各種論述的佛法,也各自引經據典的辨論過,但結果仍是各說各的法,各修各的法,各立各的宗派,而人們也就各取所需,皆相信自宗才是世尊真正的本懷!雖然也由人想溯源探究,提出近代研究佛教史的文獻,以便還原世尊真正的本意,但結果仍只是紛亂依舊。

在資訊網路發達普及的現代,有關於佛法修證的方法與理趣的取得是很容易的,但也因為佛法已經數千年的流佈傳譯,加上各宗派法門的詮釋,演生出了許許多多的相似佛法,誰是誰非?向來都是各說各話。

有趣的是同是出家師父,個個法相莊嚴,但所說的佛法卻是南轅北轍,不同的師父說不同佛法也可理解,但妙的是也有同一位師父所說的法,竟也會是隨順不同的法門而有不同詮釋,也不知是圓融,還是自相矛盾而不自知呢?

現代的學佛者想要在浩瀚的佛法中尋找出正確的「滅苦之道」也真是很難為了!所以古德也告誡提醒後人,要詮釋經論真是要誡慎恐懼,以免自誤誤人!

那究竟要如何才能求得正確的「滅苦之道」呢?依我個人的經驗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也就是回到自己實際身心的經驗問題上,先釐清自己為何要修行?修行的目的與達成目的法是否相應?

但這可不是一再反省思考就能釐清解決的!問題沒有那麼簡單,因為人真正的心意是深沉且複雜的,沒有經過親修實證,人生的歷練及沉澱是無法瞭解及掌握自己真正的意向。

而大多數的學佛者都是「拿香跟拜」,結結善緣,累積些福德,薰染韜養一些良善的心靈品質而已,並不清楚自己要修的究竟是什麼? 至於擇法更是另一大難題。

我的建議是先不要急著投入修行,應先要瞭解此法門是否能達成修行的目的。接著才依法次法向而修,重點是要同時隨時以自己實際的身心苦樂作檢視。

正確的法必然是邁向滅苦之道,也就是如法實修,現量必得安樂,否則對此法門就必需誡慎,千萬不要成為理想、概念、暗示、推理、福報、神話等等...的制約,而迷失自己,因為受苦的是你自己。

就像病人雖然信賴醫生,但仍應以自己的病痛是否有改善?作為檢視醫療是否正確的準則!而不是一味不論真偽一路跟到底!所以,我說:修行應該「摸著石頭過河」,是隨時要檢視驗證調整的,畢竟我們是要藉著修行體驗「滅苦的成果」,而不是一直都在河中!

以上,雖是比較穩當的方法,但也不是唯一的方式,若有幸能遇到真正的「明眼人」那就依教奉行就行了,但問題是如何確定所跟隨的師父是「明眼人」呢?那就得靠你的人生歷練、社會經驗的智慧及福德因緣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s8899&aid=17355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