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靜坐與身心科學-2
2019/06/21 17:11:57瀏覽1611|回應0|推薦12

靜坐與身心影響:靜坐中影響身心變化的要件~中國傳統的道家修煉的理論,是講究練精化炁,練炁化神,練神返虛。

1、炁與調身:

練精化炁”純粹是鍛鍊身體的階段。

若是你能夠身體不動,念頭不起,持續不間斷的天天打坐,炁將會在你體內運行,並產生磁場的作用,將會有類似靜電的感覺。

若能每天靜坐半小時以上,你的身體就會有感覺,俗云:「久坐有禪」即是此道理。而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內就會產生炁,而這股炁感在體內是循一定的方向進行,但是這炁一定是往上昇的,此即是所謂的內炁。

體內匯聚的能量,將會隨著一定的軌道運行。並且會逐漸往身體的中央運行,由會陰穴到頭頂形成如一圓柱。這圓柱是十分堅固,在瑜珈的領域稱之為sushuma (中脈)(道家稱之為督脈)。

當我們越專注在靜坐時,炁就會從體內逐漸的釋放出來,變成一個實在可以感覺到的東西。炁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東西,它不是想像虛無的。若想得到這一層的體悟,至少須費時六個月。若能每天固定打坐,便能體會炁在體內運轉的感覺。

2、心識對腦的影響

練炁化神”階段則是鍛練我們的心識部份,是修煉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因為這是一個將我們身體的精炁,藉由修煉轉化提昇到心靈的層次。

若想改變你目前所處的狀況,必須先改變你的內心世界,內心改變了,你的腦波也會隨之改變。若是心與腦波的頻率能夠同步的話,你的智能就會提高,並且做事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若是有人打坐時間能夠長達幾個小時,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批評的言語,而惱羞成怒,或是無法釋懷的話,此即意味著此人仍未將其心識調理好,它稱為覺知心,不是我們稱呼的本心。

這也反映他的心與腦仍未能同步達到平衡點。所以說,心識是會影響腦部的運作!而最容易影響我們心識作用的是在我們身體心輪的部位。若是心與腦部配合得當的話,會使人顯得年輕有活力,並且身心能常保愉悅。

當腦波被轉化了,你所處的環境也就會隨之改變,所招感的事物也會不一樣。換言之,你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招感到同一層次的外在世界與環境。若是打坐無法從改變你的內心,以及轉化你的腦波著手修煉的話,那麼你仍是被舊有的環境所影響與束縛。若是如此的話,你仍是無法達到靜坐調和身心的目的。

心念是影響內炁運轉的主要因素,當我們心中升起爭奪、貪念、嫉妒障礙等這些念頭時,我們身體就要消耗很多能量去供應這些念頭,相對的身體內就會流失很多能量,人會感覺很累很疲倦。

對現實主觀感受進行指引是可行的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思維是恐懼、擔心。焦慮,及一些負面思想,那麼你會產生出更多類似這樣的負面能量。反之則是產生正向能量。

由此可知,身心是相對應的。你有什麼樣的身體,就會有什麼樣的心態 。所以要調身必須先將身體鍛練一下,因為身體會影響我們的心理,情緒。而負面的情緒會消耗掉我們身體的能量。

我們在發脾氣或是內心有掙扎等現象時,當這些負面情緒出現時,我們誤以為這只是心的作用,其實這與我們的身體是有很大的關聯的。當我們非常高興時,你照照鏡子 你會發現你的臉是很美的很祥和的。但是當你生氣時,你的臉絕對是不好看的。

3、炁與心靈

練神返虛”則是鍛練更高層次的心靈,至此陰陽歸位而融入空是為歸元,佛法稱為涅槃。所以精和炁是屬於身體的部份,而神是我們的心靈部份。若能能精炁轉化成功,我們的身心就能結合成為一體,正所謂天人合一。

所以身體的狀況是與心的狀況相應的。因此修行是要身心雙方面兼顧,若心存善念與慈悲心時,我們體內的「炁」就會轉化成開啟我們身體的能量。

4.儉樸恬淡 安身立命之法,釋放五感,重建「健康感」: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感是人類生存重要的裝置,遠古時候,人類用敵人的氣息來察覺危險。但現在科技與時間的壓力,使人類做什麼都很快,匆促地囫圇地讓五感官浮光掠影。內心深處的感受,幫自己找到途徑回到右腦。相信我們的大腦可以取代不要的思考模式,幫助我們當下經歷內在的平靜。

「憤怒和別人無關,是因為自己內在有一個按鈕,是怎樣就怎樣」。憤怒情緒只要一觸動,腦中釋放的化學物質就會洶湧通過全身,但化學成分只要90秒就會從血液中消失,所以要是90秒後,她還在生氣,表示她選擇讓迴路繼續運轉,如果不,她就讓這個反應通過,回到當下。把負面情緒視為打噴嚏一樣,覺知地面對自己內在火焰,慈悲地對待自己。

其實我們平日就有經驗,當身體疲累時,身體會發出求救的聲音,當內心生病時,腦子的某個部位也會有感覺,相信傾聽五感發自身體的聲音,就會發現自己具備「健康感」,這是身心靈自癒能力的基礎。 經歷疾病的痛苦或許不是我們能選擇的,但「不被生命的苦難綁架,溫柔地和自己在一起,卻是我們能做的。」

靜坐會讓人更加恬淡、祥和,想接近大自然。 古往今來的修煉、宗教大都強調重德,行善,也是這個道理。「靜坐」是一項最好的修養法,在創業之前先自修德;這是中國以前的社會相當流行的一種觀念,靜坐可以使人神智清明,進而智慧提昇,完美人格的提昇,如此由個人做起,將無形的感召整理社會的人際關係與形象,都會向健全與美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個人、家庭及社會都需要推行靜坐。

練習靜坐最重要的是決心和毅力,並且保持正向的想法,營造儉樸恬淡的生活,虔心修練,方能有成。在躁動不安的時代裡,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對待自己?傾聽內在自己的聲音?唯有透過訓練,調息調心,讓自己回到原點,補充能量再出發,才可能改變思維模式,就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

如果有一種藥,每天只要一顆就可以減輕焦慮,對生活更滿意,這種藥是純天然、而且免費,你吃不吃? 世上真有這種藥丸,就是<靜坐>。

只需要靜靜坐著,聽起來很簡單,只要試過的人都知道困難,一開始會因為無法改變任心意遊蕩的習慣,不斷失敗。所以靜坐是要持續不斷的練習,才能見到明顯的效果。

兩分鐘靜坐法。在等公車、用餐前、開會前,站著、坐著都行,背頸打直,用腹部呼吸,氣息從鼻孔進出,把散逸的心收回置心一處,只要觀照呼吸。

重要的叮嚀

一般人談到靜坐,還是偏向技術性以及現象的變化的研討,但對於禪修的行者而言,這個層次的理解還是初階的。所以不能偏執於靜坐的技巧及現象的變化上,對於人生真相的領悟,才是靜坐背後的主要動力以及練習靜坐的宗旨。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s8899&aid=12762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