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養人生系列之十一 身口意業的修持-3
2019/04/29 20:20:37瀏覽452|回應0|推薦6

很多世間觀念是與佛法抵觸。提醒各位,一旦進入了「學佛」的大門,腦筋就得靈光些,千萬不要硬梆梆,否則修行會變得很困難。我們都生活在意識形態的框框裏,被拘束。我們必須學會不用腦筋想,因為用腦筋想多半是單行道。學佛人應該打破這種局限,進入無限的境界裏面。

如果以為修行容易有所感應很好,這非常危險,好比站在十五樓卻自以為是在地面而跳下去。佛法有眾多法門,每位修行人所修的也不盡相同,所以別想什麼法都要,這與真實情況並不相應,否會像只五坪大的客廳,卻妄想擺下需要二十坪空間才能容納的沙發,根本就是自找麻煩。

你現在的境界如何?你不知道。所趨目標是否正確也不曉得。對的目標只有一個,不對的則有無量數。法門的終極目標只有一個,目標若無法肯定,就遑論修持方法了;目標不對,方法怎麼會對?法修持裏,此點尤其重要,因此我們得先瞭解。先聞法,瞭解佛法的殊勝及義理、目標、行法等,有了初步的瞭解,再來進行修法。

應該把法視為最殊勝,法才會修得好,一切才真的會變得殊勝。否則修學當中老是「兩光兩光(台語,糊塗不靈光之意)」,法一定修不成。所以進到佛門來,必得有一份尊榮感,要覺得十分崇高神聖。

修行人要對自己負責,結果都屬於自己的,佛菩薩不會來跟你計較。看看那麼多人,什麼也沒唸,日子不也一樣在過,菩薩怎會特地找你算帳?可是要知道,對法的恭敬,關係到你生命本質的價值與莊嚴。按修佛法的話,得先建立絕對的信心清淨,此乃修行的重要基礎,要把善知識和每一位同修都看成菩薩,具備那份尊敬、恭敬的心,修行才得見效果。假如像在廟裏拜拜一樣,香一點,自言自語求了半天,這樣子絕對不夠正心誠意。

修法前的供養,是前行加持,不要忽略,尤其修法的人,常常忘記這一層,忘得很厲害,只知法而不知供養,這對於福德資糧的累積與增長,是很大的障礙。學佛人都知道因果,而修法跟因果有絕對關係。你若覺得需要福德資糧,在修行以前,都必須積極累積福德。這當中有一很深奧的道理,並不單純是要或不要的問題。

修法過程中,不單完全依現世來看,而是以整個法界為著眼點。從整個法界來看,修行人若認為不需要這世間福德便予以放棄,那麼要出入這世界就會有障礙。

如同開車沒潤滑油會變得很難開,除非不開,否則你受得了嗎?具有智慧的人,他們敢說不要福報,恐怕他們也受不了這種沒有福報的痛苦跟煩惱。在這前提下,我們必須去修福德。

一般來說,修行人明瞭沒福報便難以修行,於是有人便一直修「福報」,往往修得太多。這有兩種狀況:一是用太多時間修福報,智慧沒有增長;另外是福報修得太大,於是造成解脫的障礙。家庭財富都很好、很圓滿,在我們世間叫圓滿如意,但卻會造成其他不同的困擾,正所謂「富貴學道難」,但是沒有福報亦難修行。

修行者,千萬不要淪為專搞法術的「師公」之流,否則是很悲哀的事。修行若有感應的話,但若內心基礎不夠,種種感應會讓人受不了,縱使勉強承受也一定走偏鋒。所以基礎務必打好,腳要站穩,才能挑起重擔。

法非常殊勝、妙用廣大,可是很少人能夠真正見法。我們一方面進行修法,另方面也要通達教理。修法,強調六根門之一門深入,修持方面更不能貪,修一個法便可,不必貪多。每一種法都想修,就像世人發財、長壽、健康、子孫滿堂全都想要。所以不用修太多法門,一天二十四小時,要把握時間,只要方法正確,一門通達,其餘法門要通達就更快。若一門不通,門門便都不通,修再多法門也沒任何效用。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s8899&aid=12625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