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29 14:59:26瀏覽548|回應0|推薦4 | |
什麼是「身」?我們常常混淆不清,「身」另外一個深意是指無所不在的本體,也是我們的本尊。本體「遍一切處」,這是身業的修持方法。這個法門很殊勝,但在娑婆世間裏,愈殊勝的法門愈難修,實因我們的智慧有限。但各位不用驚慌或擔心,雖然現在做不到身業修持,尚有口業和意業的修持。 「身業」的真實修持,不是一般說的「身行」,一般而言,不管是用意業或口業修持,成就之後,自然會知道何謂「身業」的修持。所以這變成「得到的境界」,而不是修持的方法。從根本說,身業固然可以修持,但必須等待善根增長到一定階段,我們再來談其修持才有意義。 其實以「身業」直接去修持的,即是「觀音法門」的「歸元禪法」。以觀音法門來說,「存在」就是木頭雕成佛像,是一樣也是不一樣,稱佛像木頭都無所謂。而木頭只是個媒介,所以未曾雕刻的木頭也是佛像,這便是「存在」。真實的境界就是即使這塊木頭尚未雕刻成形,也能看到其生命的「存在」,此即「身業」修行。 例如如果我直接告訴大家:「這塊木頭就是佛像。」那多數人更是摸不著頭緒。但要把一塊木頭雕成一尊佛像,我看大部分人都不知該從何下手。而木頭本身可以變成佛像,這是很深刻的人生體驗。義大利石雕大師米開朗基羅有辦法看出大理石的生命。他說:「一般人看到的大理石,在我眼裏全都是生命。」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有言:佛陀看一切境界皆是生命,凡夫看一切境界就只是六塵而已。昨天是陰天,今天看出去光明一片,感覺很舒服,一般人看到的就這樣子而已。佛眼看的境界不一樣,以觀音法門的禪法來看「存在」,從那塊木頭裏直接就看到生命的「存在」。把木頭雕刻成佛像,這佛像裏包含著雕刻著的技術與生命情操,佛像只是表現內在生命的媒介。 觀音歸元禪法所求是自性清淨心現前,這不只了生死、出三界,還能與整個法界相融合一,這才是它尊貴之處。不管求財求子求官位,或求事業亨通、身體健康,很快都能相應。但很多人也因此勾留停滯,以為觀音法就是求這些。雖然修學過程中,此法確實能滿足種種世間願望,但其真正目標則是無量莊嚴,非常不可思議的殊勝,絕對不要以為能求得兩個兒子就好,那實在沒什麼價值。 一百克拉鑽石可以發揮什麼作用?可以換一棟房子耶!如果你把一百克拉的鑽石拿到任何一家餐廳說:「這顆鑽石給你,讓我一輩子在這裏免費吃飯!」我想每個老闆都同意,但如果只換一碗,就未免太可惜了,也表示你好不識貨。 觀音歸元禪法就如這顆大鑽石,極其殊勝,「清淨」是一切法修到最終的根本。自性清淨心顯露出來,才是最終的總關鍵。而自性清淨顯現之前需要具備什麼呢?般若!般若從哪里來?從三十七菩提分來。具足智慧,讓自性清淨心顯露出來。因為人人皆可如此修,猶如觀世音菩薩那般自在,具足無數的菩提分。 我們必須跟整個法界(包括自然界)相應,而生命本來就會相應的,不需要再用什麼方法,只因為知識發達與發展,我們學了很多沒必要的東西,所以跟整個法界、自然界相應不來,於是產生迷失感,有所失落。 譬如學插花的人來學佛以後,一發覺生命的美顯現出來,便可讓生命之美流露在插花上,而非循著插花去找尋生命之美。生命的健康透過佛法去體驗出來啊!如果只是為了炫耀,那麼佛法的精神與生命的美感便消失殆盡了。 前面講的通稱為摸索階段,摸索其實需要相當長的一段之間,一般人花個三五年甚至十年時間是正常的。要是認為佛法很簡單,唸佛念咒或打打坐兩下子就搞定,這種人太傲慢,保證他們三大阿僧祇劫都學不成。要瞭解佛法講的什麼,用自己大腦的方法絕對不成,咱們大腦頭殼裏裝的都是抽象的符號,不能裝真實的東西,一粒沙子都進不去。 大腦只能放一些符號假像,其特性就是持續找目標,其實那些目標都只是一些符號而已。當我們剛遇到一個人時,一定會問說:「這人是誰?」其實你要問的是他的名字,不管美醜,都一定要先找出他的名字,知道他的名字,我們就滿足了。 佛法非常不一樣,他告訴我們,看到一個東西,就把它納入生命裏面。可是我們看到一個符號很快就記起來了,要把他整個狀況流到生命中,實在是很困難。大腦都記那些符號,大家在一起常說:「你在修什麼?我們那裏有好多人,很溫馨,大家都好莊嚴、精進,家庭幸福美滿。」大腦都是記這些東西。人死了,這些東西就不見了,前輩子認識的親戚朋友,今天有哪個記得?都忘記了。佛法不給你這些符號,死了以後再來,依然面目全非。 佛法在訓練我們,如何改變生命,當意識海裏裝的是貪、瞋、癡時。若要熄滅貪瞋癡,就要增長戒定慧,與生命因素結合。假如是在意識裏裝戒、定、慧,那是福報,裝了貪、瞋、癡則是業力。修得好就有福報,修不好便是業障。 我們是在生命因素裏修行。我從這方向來提醒大家認識佛法,一定要先摸索一段時間,從稱讚、禮敬、懺悔上面去摸索意識海這個生命因素的存在,才有辦法進一步論及如何修。感覺不到這一點,那就沒辦法修行。 生命中如果有很多的挫折與困難,修法過程中自然會解決,一定會滿你的願。修行人必須領悟到底是山轉、路轉,還是人轉、心轉,但千萬不要團團轉。好好修法,我們自己就會慢慢改過來,該放下的就放下,會圓滿的就圓滿。不要因為執著而去進行,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