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親近善知識之二 辨識真偽-2
2019/04/26 10:01:55瀏覽192|回應0|推薦5

雜阿含1148:時,波斯匿王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時,有尼乾子七人、闍祇羅七人、一舍羅七人,身皆麁大,彷徉行住祇洹門外。時,波斯匿王遙見斯等彷徉門外,即從座起,往至其前,合掌問訊,三自稱名言:「我是波斯匿王、拘薩羅王。」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汝今何故恭敬斯等,三稱姓名,合掌問訊?」王白佛言:「我作是念:世間若有阿羅漢者,斯等則是。」佛告波斯匿王:「汝今且止!汝亦不知是阿羅漢、非阿羅漢,不得他心智故。且當親近觀其戒行,久而可知,勿速自決!審諦觀察,勿但洛莫!當用智慧,不以不智。經諸苦難,堪能自辨;交契計挍,真偽則分。見說知明,久而則知,非可卒識,當須思惟,智慧觀察!」

波斯匿王看到幾個人從門前經過,就跟他們恭敬問訊,佛陀問他:你為什麼對這些人這麼恭敬呢?波斯匿王就說:覺得他們的法相很端莊、很威嚴,看起來就像很有修行的人,如果世間真的有解脫者,像他們這樣應該就一定是。

佛告波斯匿王:以你現在的眼光,都只是看到外表、外相而已,你看不到深層的內心啊!因為你沒有「他心智」(他心通),不要草率下論斷啊!要親近一段期間之後,才能夠更清楚的了解。不要迷信啊!不要盲目地偶像崇拜。

「經諸苦難,堪能自辨。」要經過各種考驗,才能夠清楚知道。「交契計挍,真偽則分」。要去求真求證,不要盲目迷信。「見說知明,久而則知,非可卒識,當須思惟,智慧觀察!」佛陀都是要我們用智慧去觀察、去分析,不要盲目迷信。所以,對善知識的認定標準,會隨著個人的智慧成長而異。人是在錯誤的摸索中,逐漸累積智慧而成長,在脫胎換骨之際,往往是很痛苦的,但是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

一個人何時能夠放下過去的偏執、偏見、執著?何時能夠照見自己是處在井底的青蛙?何時能夠照見自己是被框框架構套住?那時就會很高興、很歡喜的把這些放下。

但是,在你要能夠放下突破之前,會有痛苦掙扎的階段,就像你原來極力抓住一個法門,比如原來是淨土宗或是持咒的忠誠信仰者,原來持得很高興、很快樂,現在告訴你要放下這些,最初內心會有很大的衝擊,甚至會指責、批判別人,有人講出不符合你原來所認知的,就認為人家是在謗佛、違背經典,錯誤的認知所謂「離經一字,等同魔說」,認為自己「所信仰的經典論藏就是這樣,你們怎麼可以跟我所信奉的經典論藏不一樣?!」就會一直死抓著原來所信仰的宗派而不願意放。

如果在這一生這一世能夠越來越淨化,達到真的解脫自在,那麼透過這個方便法門到達究竟,這樣也沒關係!問題就是說,如果學佛一段期間以來,到現在還不能夠解脫自在,還不能安心,還不能夠真正徹見「因緣法」-緣生緣起,不能夠體證「三法印」,不能夠體證「四聖諦」,那麼給自己重新來過的機會,縱然脫胎換骨的過程會有痛苦,也是促使我們成長的最好機會。所以,這裏的經文裡面有提到「經諸苦難」,要經歷各種的磨練,才能夠「堪能自辨」。

人總是在錯誤中摸索,逐漸累積智慧而成長,真正要能夠走在八正道上,是要經歷過很多的錯誤,才會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八正道」?所以,在那脫胎換骨之際,往往是很痛苦的,但是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有痛苦、有衝擊,這是好現象,我們要放下過去的知見、歸零,給自己重新開始、重新認識真理。包括前面有講說在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那句話--「宗教信仰往往阻礙人類認識真理」,如果你只是以「信」在先、「信」為主,就很難去突破信仰層面,去求真求證,這樣對自己不管求不求得解脫都未必是好。

所以,我們要能夠勇於去突破,勇於去求真求證,經過聞、思、修、證,一定可以體證到真理實相,而遠離顛倒夢想、解脫自在。對自己解脫沒有信心,就是因為聞思基礎不夠,包括協助的人,也未必能夠真正體證、有實修實證。如果你對於「佛法」再怎麼會講,如果沒有實修實證過來,是沒辦法引導別人去親證。今天在這裡跟大家結緣,我們一定要經過聞、思、修、證,具足聞思基礎之後,再進入實修實證。

跟一個善知識經過一年、最多三年,假如在三年之後,不能有脫胎換骨的轉變,三年已經算是比較久了,你還沒有真正見到法,還沒有真正很大的突破,就要思考放下這個善知識!重新好好建立聞思基礎之後另外再找尋。

事實上只需要一年左右,經過半年的聞思,再經過幾次真正的實修,就可以親證到是真是假。現在大家要慢慢去聞思,聞思裡面就已經開始在求真求證,因為大家都是知識分子。如果我所講的是虛假的,就禁不起考驗;如果我所講的是真實的,不管再怎麼求證,越求證,就越證明真理就真理、實相就是實相,只怕你不求證而已。

有實修實證的,引導大家去體證的也是一樣的,因為真理實相就是這樣。如果我本身沒有實修實證,就只能跟你們講一些佛學名相解釋、一些個佛學知識、一些人天善法、一些相似佛法知見,或一些神話故事,這樣你本身再怎麼修,還是沒辦法真正體證到佛法真理實相。

只要我們還沒有解脫,過去的那些不是佛陀本懷的知見,講嚴格一點,很多都會變成絆腳石,所以,我們要把過去歸零放下,放下!歸零!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重新認識真理,以單純的心來接觸,以單純的心來求證,放下一切的宗派的框架,放下一切的神話迷信。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s8899&aid=12616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