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探究ˍ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1
2019/04/24 19:36:13瀏覽237|回應0|推薦4

依佛陀之本懷,所謂大乘與小乘之說法,乃以車乘為譬喻,即是以乘載量與乘載別為說,而非以階段、位階、證量、證果來決斷分際的。

「小乘佛教」在佛教史中,是指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從上座部與大眾部的「根本分裂」此前的階段,通常被稱為「原始佛法、根本佛法或初期佛法」;此後佛教進一步分化,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傳統與學說。對於根本分裂的原因和確切時間,目前仍有爭論。

釋迦牟尼滅百年後佛教部派的分裂,形成了保持傳統教說的「阿難系」僧團,還有創新教說的「優波離系」分別說部及大眾部僧團。阿難系僧團重在保持務實、實證的原有佛陀教說,優波離系分別說部及大眾部僧團則朝向理想化、神化的世俗需求來發展新的教說,所以佛教僧團形成了「務實、實證」與「理想化、神格化」兩大路線的競合發展。

最後,在佛滅後約 250 年(137 B.C.E.),保持傳統教說的阿難系僧團失敗了。因為理想化、神化的信仰,擴大了佛教的信眾規模,但是神化的「聖者典範」不僅使佛教日漸的神格化,也使得配合「神化聖者信仰」發展的新教說日益昌盛,終至讓佛教忘失了佛陀原有的教說,造成佛弟子迷失「解脫、證菩提」的正道,而不得不「各說個話,莫衷一是」的部派見解,促成佛教陷在不斷發展新教說與不斷分裂的困境。

當佛教發生部派分裂以後,宣揚部派思想的『阿毘達磨(論述)』被不當的推崇,成為與佛說之「經」 、「律」同列(三藏)的學法標準。例如:南傳銅鍱部佛教在教育學人上,多還是採取先讀『阿毘達磨(論述) 』,後讀佛經的引導方式,這就是確立部派的傳統教育方法。

部派佛教的教說,形塑出後世佛教學人的生命觀、世間觀、人生觀、生死觀、聖賢觀,進而影響了佛教學人的生活態度及現實佛教的面貌,徹徹底底的改變了世尊啟化的法「原始面貌」。

如果要探尋佛陀的原說,必須探究「第一次經典結集」集出之『七事相應教(修多羅) 』,而『七事相應教(修多羅)』是記載在漢譯《相應阿含》、巴利《相應部》當中。由於目前的《相應阿含》與《相應部》,都是「具有部派論義」色彩的部派傳誦,所以對照《相應阿含》與《相應部》當中的『七事相應教』,就成為不可缺少的基礎了。

然而,只有對照目前《相應阿含》與《相應部》當中的七事相應教,找出兩部經說的共同傳誦,是絕對不足以完全的確定佛陀的原說。原因是目前的《相應阿含》與《相應部》的內容,都是部派傳誦的形態,不僅記載著「第一次經典結集」的集成,還包含了「第一次經典結集」後至佛滅百年間的增新,以及部派分裂以後的部派見解。兩部聖典都有揉雜「部派論義」在內,並且不同部派的主張,彼此經過長久時間的競合發展,或多或少會有相互融攝的情況,而變成共同承認、傳誦的「部派論義」。

因此,不同部派之間的經法共說,不能等同「第一次經典結集」集出的經說傳誦。除了探尋兩部聖典當中『七事相應教』的共說以外,還要依據佛教發展的史實,釐清佛滅百年內的增新,各部派的自部主張及特義,以及部派之間的起承轉合,才能真正明白何等經法共說是出自初始的傳誦,了知何等經說共說是出自佛滅百年內的增新,確認何等共說是出自部派之「部義經誦」的相互融攝。

由於佛陀沒有親自寫出任何一本佛經,不管大小乘的經典全都是佛弟子在佛滅後才集結而成的經典,所以每部經典之一開始便即是『如是我聞』而非『如是我說』,因此甚至連當時所有的佛弟子,包括上座部和大眾部,也很難對佛陀的基本教義有完全共識。

小乘佛教是大乘佛教所劃分的三乘教法中聲聞乘、緣覺乘的統稱,包括了所有部派佛教教派。如今所謂小乘行者,對於目前自稱修大乘者而言,被講成是「自了漢、焦芽敗種」,存有一種被輕視的意味。

世尊當時親口所指導的基本觀念與修行教法,稱之為原始佛法。所說的經義,經過搜集成為「阿含經」,就是所謂原始佛法(小乘佛教)經典。「阿含經」是紀錄佛陀的開示錄、言行錄。是佛陀大般涅槃後,由弟子們所集結而成,並非佛陀親自所撰寫的。

「阿含經」法義本來就很深,加上早期文字還未流通前,佛陀的開示弟子們都靠背誦,所以弟子們集結成經典時,用詞用語都力求精簡。凡事有利就有弊,精簡又含有深意的經文,吾人不是看不懂而沒有興趣,不然就是以為懂了,但卻是曲解法義,加上許多的法,都是要真修實證才能體悟到的,若光從文字上去理解,因為語言文字有它的極限跟盲點,極易產生誤解,這就是「阿含經」被判為小乘經典的重要原因。

世尊當時的教法,就成為南傳佛教所堅持的部份,原因是過去的出家眾,具聲聞性格的較多,出世的思想比較濃厚。在教義上,佛陀的教義與當時婆羅門的教義最大差別是在於,婆羅門主張要與梵天合一,梵天是擬神化的一個最高造物主,就如同基督教主張上帝是造物主。

世尊不主張這種造物主,他主張緣起法,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而生。所以人類應該是平等的,因此人人都能通往神性的目標。假如有一個造物主存在,就很顯然的宇宙萬物都是造物主所造的,一切萬物都是掌控在造物主手上。

世尊告訴我們宇宙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不是某個造物主用意使然的。這就是世尊在教義上與當時其他教義的最大差別,其它的部份都是大同小異。原始佛法闡釋了宇宙萬有的法則。這是生命終極之法,即所有生命乃至全宇宙都遵循的規律。憑藉正確的佛道修行,人們可以充分展現潛藏于生命中的智慧、勇氣、生命力和慈悲心。

他們重視的是世尊在指導的基本觀念與修行的部份。所以後代的人就把世尊金口所講的教法編成經典,稱之為原始佛法。也就是現今一般佛教界所稱的小乘佛教經典「阿含經」。所以,透過佛教史的了解,就能看到整個法流的量變與質變,就不會在支流末節上爭辯。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s8899&aid=12607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