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影‧雜感] 《失序男孩/毀滅寶貝/錯亂的一代》(ディストラクションベイビーズ)
2018/01/02 20:40:31瀏覽6954|回應0|推薦2

飯上菅田將暉後,深深覺得他最好的演出,都是在電影;最值得看的作品,也是電影。但偏偏那些優秀的作品幾乎都是15禁,包括這部探討純粹暴力的《失序男孩》,因此還真難推薦他的作品給人。

(這些我喜歡的好電影,如《相殘》、《陽光只在那裡燦爛》、《溺水小刀》、《失序男孩》等,也恰巧都是說方言,跟基本上都用標準語對話的日劇不一樣,充滿獨特的韻味,是聽覺上一大享受。很喜歡菅田講方言的那種口音,雖然不知道標不標準,聽起來卻很舒服)

這部僅賣了六千萬日幣,票房稱得上慘澹,卻拿到許多獎項的電影,絕大多數的場景都在打架,更正確的字眼是鬥毆,而且是毫無招數的那種,絕不像看動作片那麼精彩刺激,有什麼暴力美學;關於角色的心理,也沒有太多描繪,因此乍看之下很容易滿頭問號。

我也一樣,最初看男主角泰良(柳樂優彌)走在街上那隨後跟拍的長鏡頭,心裡暗自嘀咕:「這就是傳說中默默吃飯也要拍十分鐘的那種藝術片吧。」看泰良隨機找無怨無仇的路人打架,也忍不住想:「看來主角是天生喜愛暴力的神經病,遇到這種人也只能認了。」

再加上那些正中鼻梁、滿臉鮮血的場景實在令人不忍卒睹,頭十分鐘真的是相當難熬。

但等熬到主要角色們——包括菅田將暉飾演的小瘪三不良少年、小松菜奈飾演的偷竊慣犯陪酒女、村上虹郎飾演的唯一相信泰良的弟弟、北村匠海飾演的弟弟「好友」等先後出場,又見泰良雖然打架挑人都是一時興起,被打得落花流水後卻不會落荒而逃,反而堅持到最後一刻,甚至隨後還一次次再度前去找對方挑戰,直將對方打倒在地為止;他的戰鬥經驗值也隨之增強,到後來,除非對方一擁而上,否則他挨打的次數越來越少,甚至連黑道老大都經不起他的一記當面直拳。

我忽然覺得有意思起來。這個無論被打得再慘,都不哼一聲,不會恐懼、求饒、叫痛,甚至打架時臉上始終掛著歡快笑容的十八歲少年,看起來不像一個有感情的人,甚至像一個打鬥機器,只為提升戰力而活。

如果時代往前回溯個幾百年,他跟那些為了練劍而四處上門踢館的劍客,似乎也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都只是想要變強罷了。

那麼,我又何必覺得那些劍客比較高尚,或者說,正常,卻去鄙視這個不論招式,只憑本能與直覺戰鬥的少年呢?

而看到後來,更會發現那些所謂「正常」的一般人,其實也沒有愛好和平多少,有的在網路上散佈言論暴力,有的在學校用拳頭或語言霸凌弱勢家庭出身的同學,有的在鬥毆現場津津有味地(雖然臉上的表情也許是驚訝或不安)佇足旁觀,甚至嘻笑著拿起手機拍照錄影上傳,也有的,在神聖的抬神轎儀式裡,打著合理化的旗幟互相推擠對打...

片名《Destruction(破壞)/Distraction(錯亂) Babies(寶貝們)》用了複數Babies,而不是Baby,顯然導演無意將泰良塑造成「唯一一個」異於常人的怪物。暴力無所不在,就像泰良隨機挑選下手對象一樣,網路上的暴力也不管自己是否認識對方,或者自己的言論會對對方造成什麼影響,一上來就直接定罪處刑,即使沒流半滴血,內容卻都觸目驚心。

更進一步說,未脫獸性的人類,本質上仍是喜好暴力的,就像古代讓猛獸在競技場互相撕咬、羅馬競技場安排角鬥士互相殘殺一樣,現代口味極重的動作片與驚悚殺人魔系列,也都是人們張臂歡迎暴力,甚至享受暴力的證明。

只要確定自己處於柵欄的另一邊,不會被波及,大部份人(觀眾)顯然都很樂意旁觀一場血腥的廝殺。

因此,我覺得在眾多譯名中,《錯亂的一代》會是比較貼近原意的。

※   ※   ※

泰良真的只是一個精神錯亂的瘋子,或者天生基因有問題的暴力份子嗎?

原本我以為編導安排弟弟這個角色,是為了喚起泰良唯一一點人性,或者交代他的過去,但我發現我錯了。或許弟弟將太的存在,只是要讓觀眾看見泰良變成這種「戰鬥機器」的「來龍去脈」。

包括現在社會上屢見不鮮的少年犯罪與隨機殺人在內,很多看似沒有動機的事件,其實動機早就形成了,源自於社會(包括父母)對他們的不友善、排斥,與疏離。

日積月累形成的,是對世界與恃強凌弱者(包括言語與態度上表現優越感)的恨意。

泰良的父親早逝,母親也丟下兩兄弟離開。處於社會底層,他們很自然地成了箭靶。在大人口中「成天只會打架」的泰良,究竟是真的好勇鬥狠,還是只為了保護自己和弟弟?

從片中的隻字片語推測,泰良是與學校一群以「高濱」為首的不良少年槓上了。

在他離開小鎮前最後一次與那群人幹架時,他死命抱住其中一人的腿,那情景與後來將太受不了原本的「朋友」挑釁,衝過去與他們打成一團時,所做的動作如出一轍。

將太在前面一大段的形象,都與充滿攻擊性的泰良不同,是一個溫和木訥的好孩子。然而越到片尾,他卻越來越失控,宛如一隻負傷的小獸,憤怒地東扯西咬。

當他用黑色的連帽衫遮住自己,隱身於黑暗,把地上的碎石頭捏在手上搓,那身影竟與泰良驚人地相似。

或許這也能解釋為何泰良從不找弱小出手,而是身材比他高大的男性或黑道不良份子。

或許他從小到大不斷因社經地位而折損的自信心、看不見將來的絕望感、累積的憤怒,只能透過一次次向這類欺負過他的人挑戰而得到釋放,從而重建他的人生價值。

而將太,很可能就是下一個泰良。

到後來,泰良也失控了。從只是打架,到打出人命;從只是滿足於打鬥的微笑,到好似叢林裡噬人的猛獸般咧嘴而笑,眼中發出的灼灼精光令人背脊發寒。

第一次看的時候不懂這部片想表達什麼,只是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才積極上網找評論看。許多網友都分析得很精闢,看了之後回頭思考,才逐漸理出一個頭緒來。

編導最高明的就是沒給泰良太多台詞,只是讓他像野生動物般行動。看不出他的喜怒哀樂、道德觀念、在乎什麼又不在乎什麼,這使他帶有一種雖可怕但不可鄙的魅力。

對於裕也(菅田將暉)的自願加入,他不反對也沒贊成;裕也波及婦孺與路人的危險遊戲,他不阻止也不助陣,只是把上前阻撓自己前進的人一個個打倒;裕也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對他們劫車時順道抓為人質的那奈(小松菜奈)暴力相向又性侵,他也只是笑著戴上墨鏡,睡他的覺。

直到那奈為了滅口,殺死被自己無意間開車軋過的農夫,泰良才第一次正眼看她,並且問:「怎麼樣了?」

比起精神脆弱、只會虛張聲勢的裕也,外表柔弱的那奈,在本質上與泰良反而更為接近。別人的折磨不會摧毀他們,只會養大他們內心的那頭猛獸。

然後俟機反噬。

在那奈腳催油門那時候,泰良早就預見了她是想藉此除掉裕也,因此他摘掉墨鏡,凝神以待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也因此傷得沒有裕也重。

但他對裕也似乎沒有好惡,雖然沒阻止那奈的計謀,卻也不因裕也打退堂鼓而對他起殺機。他任裕也離去,上仰的臉帶著一種好似王者的驕傲,又好似一絲惋惜的表情(但也可能他什麼感覺都沒有)。

之所以認為編導不把一切說清是一種高明,是因為如此一來,角色們都多了想像空間,就連裕也這個可悲的小瘪三,細想起來都帶有幾分可憫之處。

他跟混在一起的朋友不同,毫無戰鬥力,個性也膽小,在團體裡這種人一般不會被瞧得起。他的興趣是打線上後宮遊戲(髮型也取自遊戲裡的人物,電影中還有一場他精心整理頭髮的戲),用各種性交姿勢征服遊戲裡的女人們。

他還熱愛拍照上傳,顯然他的世界,有一大半是建立在網路的人氣上。

因此,他天真地以為跟著泰良四處「打天下」,可以讓自己成為「很酷的名人」,卻不知這在網路上的評價糟透了,他比現實中待在朋友圈裡更被人瞧不起了。推特上一片叫他去死一死算了的聲音,連他的後宮都鄙視他,把他的代表人物弄倒在地上踩。

比起事後無法承受作案帶來的精神壓力,我更相信他的精神是被這一類的言論所徹底擊潰的。

仔細去看後面每一則顯示在螢幕上的網友評論,裕也最後po的文,是「別再發推特了」。當然,網友po出這件事,只是想把它當作笑柄,看到的時候,我卻笑不出來。

裕也的行為確實可鄙、可惡,也不可原諒,就是個人渣。但看著看著,我也不禁好奇起來,為什麼裕也這麼執著於後宮遊戲,為什麼他「早就想揍看看女人了」,是現實生活中連女人都瞧不起他,還是他的父母之間有什麼複雜的兩性糾紛?

有一場戲讓我印象深刻,那是裕也的朋友不甘腳踏車被搶,拿了球棒去找泰良尋仇,結果被泰良反制在地上毆打。裕也見泰良明明拳頭打破了皮,磨出了血,還是堅持繼續打,不知為何看得出了神,竟忘了上前阻止。不久,其他同伴聞風而至,仗著人多,反過來痛毆泰良,裕也旁觀這一幕,眼中竟浮現一股說不出的哀傷。

裕也在那一刻是有兔死狐悲、同仇敵愾之感,覺得在泰良身上看見了自己,還是因為泰良具有自己所欠缺的一股狠勁與堅持,讓他不由得深受吸引?

劇情沒有交代太多,但這幾段恰到好處的留白,讓角色多了層次,透露他們都有累積至今的「歷史」,都有電影沒拍出來的故事,而不只是編導拿來說故事的工具而已。

※   ※   ※

「受害者」與「加害者」在片中輪替的關係,也十分耐人尋味。

泰良與裕也「受害者」的那一面被隱而不宣,要靠觀眾自己腦補,因此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那奈。

讓她衍生出慣竊這一惡習、陪酒女這一身份的過去,雖沒有明示,但她被泰良與裕也挾持後,有什麼樣的經歷,觀眾都看在眼裡。

毫無疑問的,她是「受害者」,因此當她反過來設計殺死裕也,觀眾很可能還會拍手叫好。因為她的遭遇實在太慘了。

然而,她卻也為了自保,將本來還有一線生機的農夫,活活掐死。

導演安排農夫沒嚥下最後一口氣,實在是神來之筆,如此一來,農夫的死,就不能完全歸咎於裕也一直催她開車。那也是她出於自主意志所犯的罪。

結果兩個逃亡犯、一個人質裡,最心狠手辣的居然是那個人質。這樣的轉折,有誰預想得到?

小松菜奈在後面這場戲可說是演技大爆發,翻臉後的兇狠表情比泰良和裕也加起來還要扭曲恐怖,超級嚇人。她在這部片裡跟菅田可說是水火不容,但幾個月後上映的《溺水小刀》裡卻是愛得死去活來,讓前一天才看完《溺水小刀》的我有些適應不良(笑)。

但他們二位都表現得可圈可點,在這部片裡看起來還有一點姐弟感,到《溺水小刀》卻完全是登對的小情侶了。除去造型與化妝的烘托,他們也靠自己的演技,很好地區分出兩種性情氣質截然不同的人,令我嘖嘖稱奇。

不過無論是這部片還是《溺水小刀》,二人每次合作幾乎都有激烈的暴力鏡頭,菅田要甩小松巴掌、扯她頭髮(看起來都超痛)、對她的臉吐口水,小松則要用車門夾菅田的身體,又狠踹他好幾腳。

我原以為這些鏡頭都可以借位做做樣子,想不到看首映會上的訪問,二人居然是「來真的」——小松為求逼真,明明拍那場被甩巴掌的戲時才跟菅田初次見面,卻已要求他直接打,不必客氣,而菅田也毫不憐香惜玉地答:「我正有此意」,真是太可怕了。這人真的是一入戲,什麼都做得出來^^;;;

因此小松坦言當時「很討厭菅田」,菅田也在大笑之餘,自我安慰:「現在能夠笑著說出來,真是太好了。」

主持人問小松現在應該不討厭了吧?她頓了一下說:「是。」眼尖的菅田立刻指著她抗議:「妳剛猶豫了一下喔?」

接著菅田也不甘示弱地要觀眾記得仔細看片尾他挨揍的那一幕,他說那大概是活到這把年紀被打最痛的一次,感覺連骨頭都要裂了。

看首映會上三人的氣氛那麼融洽,實在難以想像他們在電影中的關係那麼黑暗。但看完電影能看他們這麼溫馨的互動,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救贖。

(也容我花痴一下,片中穿在柳樂身上平凡無奇的工廠制服,改穿在菅田身上為何竟會如此有型?他模特兒架子般的高瘦身材在這部片裡得到最完美的發揮,某些疲倦或絕望的表情也帶有一股令人心動的性感。自己也不知道這會不會才是我無法討厭裕也的主要原因?)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形容柳樂優彌就像大型貓科動物,這比喻實在神。小松和菅田其實也是貓系的氣質長相,但都屬於神秘、冷傲、高貴的類型,不似柳樂這般渾身散發野性、桀驁不馴,帶有一股危險致命的氣息。

片中他的台詞很少,但他光是靠眼神、動作、站姿等,就完美地呈現出泰良好鬥的特質,結局時那在黑暗中炯炯發光的眼睛,無須多言,也能讓人感受到「怪物已然進化完成」,為電影劃下最有力的句點,演技真的令人嘆為觀止,不愧是最年輕的坎城影帝。

總之,開始看這部片時,我也沒預料到自己居然會愛上它,連片尾主題曲都越聽越有味道。片中的角色明明沒幾個正派,甚至可說每個人都有醜惡的一面,卻都鮮明得令人難忘。

或許它不是一看就懂的大眾娛樂片,卻是後勁很強的一部片,推薦有興趣的人來看看。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o1014&aid=1098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