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5 12:21:06瀏覽1436|回應6|推薦8 | |
基本資料 國訓中心現狀,除國訓主任為公務員外,其餘75人皆為約聘僱人員(包含行政人員、專業教練、體能教練、訓練員、營養師、運動科學輔助人力、運動心理諮商人員、替代役輔助管理人員),今年度預算為3億9688萬6千元。 1. 主委,我們看到你的業務報告,有關法制化的部分,有講到體委會修訂了一堆補助辦法、獎勵辦法、甚至現在會裡在推動「運動彩券發行條例」、研擬「運動產業發展條例」,這都很好,但是攸關我們競技運動發展的「國訓中心設置條例」,到現在連個籌備處都沒看到,這樣一個當了23年的黑機關(從65年11月左訓運動中心設立起算),他的人事、預算、營運、發展方向通通是未知,我們不見體委會在這件事上有任何的努力,似乎忘了有這件事。而現在在立法院一共有黃昭順、黃志雄、薛凌等三位委員各自提出版本等待審議,國訓中心組織的定位是行政機關、行政法人、抑財團法人都沒關係,但是重要的是體委會應該趕緊把行政院版送進立法院來審議,尋求一個共同解,這樣才能還給為國家競技運動發展奉獻心力的人一個公道。 2. 在國訓中心符合奧運會暨亞運會培訓選手資格者,在校選手若未曾得過亞錦賽以上等級賽事前3名名次,每月只有5500元補助(依訓練階段分級,在第一階段零用金只有4000+交通費1500,若參加亞奧運、世錦賽前三名,另加發零用金)已畢業而未就業的選手在平時每月只有5500元補助(另外舉例,我國選手已經好幾屆在奧運的田徑項目中缺席,但去年奧運鉛球項目好不容易有張銘煌取得參加奧運的門票,雖未獲得獎牌,但現在仍繼續在國訓中心參加培訓,26歲的年紀,每月僅能拿7500元補助(零用金4000+交通費1500+亞運銅牌獎勵零用金2000),也難怪跟其他國家比起來,我國好不容易培育出來能參加奧運的選手,大多數在參加第一次奧運之後,不管有沒有得牌,為了往後的生計打算,就決定結束選手生涯(然而最可惜的是這些選手大部分都還沒達到選手生涯的黃金時期),另尋出路,體委會也只能重新再訓練新的選手參賽,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選手的收入,遠低於基本工資(17280元),誰能夠忍受生活跟訓練雙重的壓力繼續當培訓選手?而國訓中心另外有所謂的「生活津貼」也只在總集訓的幾個月期間(奧亞運比賽前),才加發每人每月最高兩萬。我國過去二十年間參與國際級賽事,發出去的總獎金已接近20億元,比起其他國家我國獎金發放水準是名列前茅的,但台灣的競技體育發展卻仍然是一片空白,因為是黑機關,中心裡最重要的教練敘薪在五萬到六萬之間。這樣的薪資水準就是我國國家級教練的薪資了,除了榮譽感之外,又有怎樣的誘因可以吸引優秀的教練加入?又某些單項運動,國內連國家級教練都沒有,可五萬到六萬間的薪資水準,在國際間又去哪裡找得到外籍教練願意屈就?又運動支援系統怎麼可能有人願意長久支持下去?所以主委「國訓中心設置條例」及選手、教練的待遇問題難道還可以繼續拖延下去,不聞不問嗎? 3. 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中,教育部特別編列了250名運動教練約聘名額(需從1720名取得專業運動教練證照者中聘用),僅簽約一年,派用到各縣市體育班協助訓練,這對運動教練法制化的發展不利,因為同樣是教練,在我國居然就有由各縣市政府以準教育人員正式任用的運動教練、由體委會競技處項下的業務計畫支應薪水的聘用教練、由地方政府自行約聘的教練、再加上由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支應的一年期運動教練等區別,與其如此,還不如將特別預算的經費,參照各縣市政府增加之以準教育人員正式任用的運動教練員額為準,增加補助選手培育經費,如此才不會浪費好不容易編列給體育界基層的費用,不知主委的看法? 4. 再講到基層訓練站的問題,今年這項計畫體委會編列6200萬元,以往體委會將經費分給縣市政府,縣市政府再分配給體育班教練,經費是依過往訓練的實積為發放的依據,但這種分配方式常受到基層教練的質疑。以某舉重教練為例,前年跟去年擬定的訓練計畫跟選手成績沒什麼差異,但前年領三萬多,去年就只領不到一萬,沒什麼標準,這種經費雨露均沾的方式,對基層來說根本不夠,既無法給選手多一些照顧,也無法負荷訓練器材的更新,最該做的是把經費集中使用,由體育班教練向縣市政府提出一到兩個月的集訓計畫,設立縣(市)級的運動訓練站(中心)(依縣市的規模決定設立幾個)在寒暑假時集中選手進行管理與訓練,若體委會不敢全面更動這樣的制度,也可以尋求兩三縣市的同意,試著推動這樣的改變。否則如何改善基層選手發掘與訓練的效果?體委會又怎麼有能力掌握全國1509個訓練站及訓練分站的培訓情況? 5. 就台灣現在最多人參與的全民運動來說,說騎自行車是最多人參與的運動,應該不為過吧!主委你有沒有上過體委會的網站看過,你們家的網站,根本找不到自行車道的導覽,你知道嗎,我們反而可以在經濟部技術處底下「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網頁找到相關的資訊,另外,我們也在體委會的網站上找不到,我國頂尖體育人才的相關資訊,我們的台灣之光王建民、既使手臂開過三次刀仍努力要站上大聯盟投手丘的郭泓志、極限馬拉松的林義傑、網壇黃金女雙打的莊佳容跟詹詠然,奧運跆拳道比賽最讓我們動容的蘇麗文,這些選手,我們在體委會的網站看不到跟他們有關的訊息,連報導他們的連結都沒有,這就是我國最高體育主管機關,對我國體育傑出人士的態度,我們要出體育明星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政府似乎也不怎麼注重。台灣有很多的挑戰要面對,若是能將體育人挑戰自我極限、人類極限的一面,這樣正面的訊息多傳達給國人,國人也才會更有勇氣去面對困難,也才能凝聚在政府的領導下,主委在這個部分可否要求部屬多下點心,好好地做出一點成績來。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