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度何時可以超越中國?
2017/04/02 10:21:02瀏覽1576|回應0|推薦2

中國和印度兩個相鄰的人口大國,分別在19491947年建國,之前長期受到外國壓榨。建國後兩國關係不算融洽,在經濟、國防、外交方面較勁。近年來兩國經濟發展快速,由於雙方實力消長將影響未來世界局勢,引起很多人關注。有不少人預言印度經濟未來可以超越中國,是真是假,檢驗數據也許可以推測,印度經濟是否可以超越中國?何時可以超越中國?

從兩國人均GDP的變化比較,1970年前印度領先,1980年後中國領先。從1970年前4個年度取樣,人均GDP數值如下:1870190019501970年中國是530545448778美元,印度是533599619868美元(1990 PPP, 麥迪森Angus Maddison報告),1970年前100年印度都是領先中國。198019902010年人均GDP中國是106118718032美元,印度是93813093372,中國超前,而且差距越來越大,估計2020年人均GDP中國20977美元,是印度9306美元的兩倍多。

人均GDP的差距也反映在兩國生活指數中。例如1950年兩國人均壽命都只有30多歲,目前:中國76歲印度68歲;成人文盲:中國5%印度37%;小學師生比例:中國118印度135;成人接受過大專教育:中國65%印度42%;每一千人醫生數:中國1.5印度0.75歲以下幼兒死亡率:中國1.3%印度5.3%;使用合格衛生設施比例:中國65%印度36%15歲以上就業人口:中國68%印度52%;勞工生活費少於每天2美元比例:中國20%印度55%

再從鐵公路建設比較,1980年前印度同樣領先中國。印度1853已經有鐵路,1922年總長超過6萬公里,中國20世紀初開始建鐵路,1980年總長5萬公里,2016年增加到13萬公里,印度至今依舊是6萬多公里。中國2004年開始修建高鐵,2016年總長2.2萬公里,印度至今只有160公里。中國1980年代開始建高速公路,目前總長超過13萬公里,印度只有1400公里。印度基礎建設落後,外人印象深刻,影響投資意願。例如,即使在德里、孟買、和以軟件知名的班加洛等大城市,現在還經常停電。近年來中國國內基礎建設得到肯定,開始輸出到世界各地。例如在非洲承建了鐵路、劇院、體育場、國際機場、高速公路、會議中心等;在舊金山、多瑙河、馬爾第夫、印尼加里曼丹省造橋;輸出地鐵到巴西、土耳其、波士頓、新加坡、印度德里等地;為外國建設完成二十多個火力發電廠,包括印度莎聖電站。

互聯網用戶中國49%,印度18%。手機中國普及率92%,印度75%。印度人口多,2016年手機出貨量1.1億支,各廠牌都奮力爭奪市場。2015年第4季印度廠牌MicromaxIntex,和Lava出貨量分居第234名,佔有30%市場。2016年第4季,Samsung穩居龍頭,出貨佔22%;其次為四家中國廠牌,小米11%Oppo 9%Lenovo 9%Vivo 7%。一年之間三家印度廠牌市場從30%跌落到11%,被中國廠牌擠出前五名,史無前例,印度人震驚,稱之為“中國手機革命”。印度最大的手機廠牌Micromax經此打擊,已經分散投資,轉戰冷氣機市場。

中國的GDP總量一直比印度高,1970年中國918億美元,是印度635億美元的1.4倍。2016年中國GDP11.4兆是印度2.3兆的5倍,差距拉大。兩國中央政府總支出預算差別更大,2016年中國2.8兆,印度0.28兆美元,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老百姓生活受到影響,以醫療衛生支出為例,2014年中國人均420美元,印度人均75美元。

中國原先落後,1980年後開始領先,近年來經濟飛躍前進大致可以歸功於下列幾個原因:1)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方向正確,2)中國民族構成相對單純,3)文字語言統一,4)中央極權統治提高治國效能,5)中共重建社會,去除拖累改革的傳統包袱等。印度也想急起直追,自1990年代開始提振經濟,雖然有些進展,但是跟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兩國族群、宗教、語言、階級、政治制度不同,印度要趕上還真是有些困難。

從種族比較,中印都是多種族國家,中國56個民族中漢族超過90%,比較單純。印度人數最多的印度斯坦只佔46%、其他還有泰盧固、孟加拉、馬拉地、吉吉拉特等族群,複雜多了。中國人對宗教包容,極少因宗教發生衝突。印度有印度教(82%)、伊斯蘭教(13%)、錫克教、基督教、佛教等,英國人曾經刻意以宗教分化印度人,至今教派間衝突時有發生,影響團結。

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高低五等,從事神職的婆羅門地位最高;只能從事喪葬屠宰除糞等低賤工作的賤民最卑微;不同階級之間不同桌用餐,嚴禁通婚,違者貶為賤民。種姓階級世代相傳,永遠不能翻身。中國也有奴隸制度。賈寶玉的18個丫頭中有可以贖回自由身的襲人,有出生就是奴隸的“家生奴才”小紅,有賈府奴才賴大買來的奴才晴雯。在農村,中國佃農和地主不平等,也是世代如此。中共建國後以革命的手段摧毀傳統社會結構,人人成為無產階級,徹底消滅了階級劃分。印度獨立後雖然立法廢止種姓制度,但是難以落實,至今仍是生活的重要部分。

中印都是多語言國家,但是中國兩千年前已經統一文字,普通話普及,沒有語言文字的障礙。印度方言極多,1947年獨立後,努力推行使用人口最多的印地語(41%)為官方語言,但是遭到反對失敗。1960年代中央承認14個地區為“語言邦”,可以使用當地語言。目前各級政府以印地語(2/3人口通)和英語(菁英通)溝通。為了溝通需要,官方重要文件需要製作20個左右不同語言版本,紙鈔上也有17種文字標示面額。多語言造成印度資源浪費,影響行政效率。

除此之外,政治制度不同影響了經濟發展。中國自秦朝開始實施的郡縣制度行政效率高,動員力量強。中共以威權統治,將老百姓從一盤散沙改造為一群藍螞蟻,中央下令,老百姓服從,韓戰時中國以草鞋步槍跟美軍戰成平手,已經展示了國家機器動員的強大力量。一個齊心合力的國家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成功的重要因素。近年來中共打貪腐,有問題的官員一經舉報,幾天就下台,這樣的效率只有集權國家做得到,講人權的社會只有慢慢來了。

印度原來是,現在還是一個多元文化混雜的文明古國,獨立後在各方勢力的角力和妥協下,建立了聯邦議會民主制度。中央政府轄下有7個聯邦屬地和29個自治邦,各邦由民選的政府執政,老百姓和地方政府擁有較多自由爭取自身利益。中央和地方由多黨執政,互相牽制,影響決策和執行,好像是多頭馬車,不能像中國一樣齊頭加速前進。根據世界銀行評估190個國家經營企業友善程度,中國居78位,印度130位。前幾年CNBC將印度列為全世界最難經營企業的10個國家之一,官員貪腐,不需為失誤負責,辦理建照需要7個半月,商業糾紛上法庭需要4年才能解決,都是政府效率影響經濟發展的例子。

印度的人口增速快,是另外一個問題。1950-1970年代,中印兩國婦女平均生產6個子女。印度最早推行計劃生育,出生率逐漸降低到2.5。中國採取“一胎化“的激烈手段,將出生率壓低到1.61970年印度人口5.4億,中國8.1億,印度少兩億多。2017年印度人口13.4億,幾乎追上中國的13.8億,估計2020年即將超越中國,成為人口第一大國。印度面積只有中國的1/340多年增加了7億多人,每人都要吃飯穿衣住房,對教育、醫療、交通等需求抵消經濟成長的成果。印度的政治環境不容許執政者強力禁止婦女超生,人口壓力只怕會越來越嚴重。

有不少人認為印度終將超越中國,他們提出的論點大致類似,比如,印度人聰明能幹,在矽谷的成就高於中國人;印度的教育側重獨立思考能力,大學水準強過中國;印度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獨立性優於中國;印度重視人權,民主制度好過中國;印度吸引外資少,創新都是自身擁有,中國創新大多來自外商;印度的強項軟體的價值高,中國的強項硬體價值低等等。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是從過去三四十年的發展比較,無論在GDP總量、教育資源、醫療衛生、和基礎建上,印度的優勢都沒有發揮,落後中國的幅度越來越大。

過去三四十年印度做不到,有什麼理由相信未來三四十年印度可以超前呢?還有一個說法,印度經濟成長率高過中國,2015年印度7.8%,中國7.0%,有些媒體據此推測印度經濟終將超越中國。首先,印度成長率是否能夠年年超過中國不無疑問。好吧,就算印度成長率年年高於中國2%,由於印度GDP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 50年之後還是跟中國差一大截,你相信印度終將超越中國嗎?

我唯一沒有疑問的是,印度人口很快就會超越中國,至於經濟,可能要請劉謙來創造一個奇蹟了。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v2013&aid=9967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