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動通訊 (六)日本爲何在資訊和數位科技落後?
2023/10/22 09:59:32瀏覽269|回應0|推薦5

前言

三四十年前,日本的技術創新成就令人羨慕:例如,日本人建設了第一條高鐵子彈列車,發明了鋰電池,半導體曾經稱霸全球以至於遭到老大哥毒手。平日用的很多家電是日本創造的,如電鍋、 電子鍋、電熱水壺、免治馬桶等。當年到日本的必列的行程是逛“秋葉原”電子街,看看新款電子錶,數位相機,Walkman,任天堂等奇巧產品。

但是,如今“秋葉原”電子產品不再有當年的光環。家中必有的筆電,少有日本品牌。時時離不開的手機,想到的是三星,蘋果,小米。想買日本手機還不好找呢。

如今,很多先進國家在網購、網路銀行、機票酒店訂購等服務已經通過數位化更方便;去先進國家旅游帶著信用卡和手機幾乎通行無阻。但哈日的游客都知道,日本很多地方不接受信用卡,必要準備足夠的日幣。日本火車準時、電梯和自動扶梯可靠,免治馬桶甚至會說話或唱歌。有這些近乎完美的硬體設施,爲什麽數位化這樣不發達?令人好奇。

日本資訊和數位科技落後嗎?你也有這個感覺嗎?僅憑印象不夠,需要找證據,才能論斷。如果落後,為何落後?本文綜合各方説法,整理如下,給有興趣的人參考。各家提供的統計數字或有出入,但大體相符。文中有錯誤或不周全之處,歡迎指教。


日本在資訊和數位科技產品的競爭力:手機,通訊設備,5G,PC

一,手機缺乏全球競爭力:2022年全球智慧手機銷量超過12億支(Counterpoint),排名前五的廠商囊括75%市場,依序為:三星(26.25%)、蘋果(18.25%)、小米(12.25%)、OPPO(9.75%)、Vivo(8.5%),日本手機未能入列。

二,國内手機市場外國品牌拿下大半江山:2023年第一季日本智慧型手機市場排名(Strategy Analytics)依序為:蘋果 56.8%,三星13.5%,夏普(其實是富士康)9.2%, Sony 6.5%。面對外國手機挑戰,日本廠商NEC,富士通-FCNT,京瓷,松下,都已先後退出,只剩下 Sony在艱苦奮鬥。日本品牌手機在國内都未能領先,缺少國際競爭力理所當然。

三,網路通訊設備全球競爭力

日本的行動通訊產業在二十世紀末時還算可以。1998年,日本兩家廠商入列全球行動通訊十大,NEC營收 37億美元第六名,Matsusita營收 31億元居第七。這兩家營收加不到排名第一,摩托羅拉 179億美元的 40%。

1999年日本廠商的行動通訊基站設備全球佔比超過一成,NEC佔 8%,富士通佔 3%,但 2022年日本廠商佔比已經降低到 1-2%左右。如今,全球行動通訊領先群中已經沒有日本廠商。詳情請參考本部落格“行動通訊 (一) 誰是當今玩家?”一文。

自2003以來,全球網路通訊設備的主要廠商中,唯一列名的是 NEC,過去一二十年營收每況愈下,越來越不重要了。下圖來自ITCandor,2003-2021 主要網路硬體設備供應商年度營收圖。

2020-2023-1Q 全球七大電信設備廠商中已經沒有任何日本廠商,見來自Delloro 的圖。

2020年,日本政府計劃提供 700 億日圓支援NEC、富士通等公司研發5G技術,目標是將全球基站設備市佔率從 2%提高到 30%,同年日本總務省發布“Beyond 5G推進戰略:邁向6G的藍圖”,開始和歐洲廠商合作研發6G技術。但 2022年全球擁有最多 5G SEP專利的 15間廠商中,日本只有兩家:Sharp 3.22%,NTT Domoco 2.9%,算是吊車尾。日本想要在 5G超前還有長路要走。下圖來自 SEP Omnilytics,2022年 5G SEP 專利前十五名。

四,日本 PC國外市場競爭力

2010年前,日本 PC品牌 NEC,富士通,東芝等,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出貨數量大約排名在第四、第五名,總計佔據約 5-10% 左右的份額,但自2010年起就落後,再也沒有能夠進入前五名。2010年排名前五的 HP,Acer,Dell,Lenovo,Asus,十多年來一直領先,其中只加入了 Apple。2022全球個人電腦出貨數量排名和市佔率為:Lenovo 24.1%,HP 19.4%,Dell 17.5%,Apple 9.8%,Asus 7.2%,Acer 6.5%,和其他 15.5%。

五,日本 PC國内市場被外商吞噬

2010年左右,日本 PC國内市場以日本品牌爲主,前六家為:NEC(20%)、富士通(20%)、東芝、Sony、夏普、松下。2011年,聯想以 51%股份和 NEC共組 Lenovo NEC Holding B.V.,合併後在日本國内 PC市場居第一。2017年聯想再次以 51%股份併購富士通個人電腦業務,組成聯想-NEC-富士通集團,2022年拿下日本國内 PC 35.3%市場,領先 HP 16.3%,Dell 14.1%,夏普 Dynabook 8.2%,和蘋果 6.5%。也就是説,聯想和美國品牌共拿下四分之三日本國内 PC市場。日本一直是一個高度封閉的市場,外國廠商拿下大半 PC國内市場,是日本資訊和數位產品落後的另外一個佐證。


國内電腦化落後嗎?政府服務,企業,民間,用戶,國際評價

一,政府業務電腦化不夠普及:居民跟政府打交道多半需要到當地辦公室填寫書面申請,簽名不能代替印章(hanko),是一大阻礙。部分政府電腦業務使用過時的設備,2020年研究發現,超過 1,900 個政府部門間程式仍然依賴 CD、迷你磁碟,或軟碟(Floppy disk)儲存或傳送資料;大多日本辦公室仍在使用傳真機而不是電子郵件。2020年參加東京奧運會的外國運動員和媒體抱怨他們被要求簽署大量日文文件,和下載許多應用程式,有些有缺陷或不好用。麥肯錫在 202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日本推出“電子化政府”二十年後,只有 7.5% 的作業可以完全在線上完成。

二,企業數位化意願較低:根據 Forrester 的調查,39%日本公司決策者表示他們正在進行數位化,25%推遲數位化。9% 完全不做電腦化,高於馬來西亞和印尼的 1-2%的企業不做電腦化。已有電腦系統的日本企業 80%的 ICT 支出用於維護老系統,投資不足減緩了電腦系統强化和升級。

三,網路安全架構落後:政府為了提升網路安全,2015年升級“內閣官房網路安全中心”,但負責的官員專業知識和經驗不足。例如,2018年11月,網路安全戰略副部長櫻田義孝(69歲)答詢衆議院時,承認沒有使用過電腦,甚至不知道 USB是什麼,主導網路安全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明顯不足。企業界也有類似的例子。2019年8月,日本物流公司推出的電子支付“7Pay”,開通四天就發生 800多起盜刷事件,一個月後就決定終止服務。

四,使用綫上服務的用戶比例較低:日本比一些先進國家晚了近十年才推出線上銀行,目前大多數日本人仍然使用銀行存摺,而不是上網。日本使用最多的綫上訂購服務只有 17%(購買賽事或演出門票)。比起中國和印度使用最多的綫上訂購高達 50%左右(綫上訂餐),日本人使用網購的比例低多了。見下圖,來自 Statista 的比較:2022日本跟其他國家使用最多的綫上訂購服務。

日本使用無現金支付比例在 2022年達到 36%(日本經濟產業省),十年中增加了一倍多,但這一比例遠遠落後 2016年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達到的水準。見下圖“日本及各國無現金支付比例 2016 (Nippon.com)”。

五,Covid-19 來襲時,暴露了數位化落後的事實:例如,大多企業沒有遠距工作的應急計劃,很少有使用 Zoom等平台的經驗,以至於應對疫情手忙腳亂。有些公司允許在家工作,但要求員工冒著感染的風險到公司蓋章,以證明的確在家工作。疫苗推出速度緩慢,部分原因是模擬系統效率低下。由於醫院使用電話和傳真機報告疫情,政府無法即時獲得病情全貌。2022 年,山口縣發生了一件難堪的案例。市政府委托當地銀行發出總計 4,630 萬日圓(約 35 萬美元)的新冠疫情救濟金給 463名市民。市政府以軟碟將市民資料交給銀行,豈料資料處理時出了問題,4,630 萬日圓全數發給了其中一人。收款人帶著意外之財潛逃,給市政府帶來麻煩,也鬧了個大笑話。

六,數位競爭力落後:2022年瑞士管理發展學院 (IMD),從知識、技術和應對未來的準備(包括數位科技普及度,政府數位服務的進展,管理網路安全的能力等)評比 63個經濟體的數位競爭力,日本排名第 29,落後新加坡(4)、韓國(8)、香港(9)、台灣(11)和中國(2017 年第 31,進步到 2022年第 17),是 2017 年開始排名以來的最差記錄。IMD 東北亞的負責人 Naoshi Takatsu 表示,日本“基本上一路滑落,看不到任何轉變”。

七,創新能力下滑:根據全球創新指數報告(World Economic Forum),2007年日本在 132國家中排名第 4,2022年滑落到 13名。

從以上的事實來看,日本國内數位化的確比不上先進國家,甚至落後一些亞洲國家。


日本爲何在數位科技落後?

一,鎖國傳統

鎖國傳統:日本社會封閉,接納的的移民少,相對於美國接受大量外國科技人才,有助於創新。日本企業對營運效率的重視,更勝於創新。

科技鎖國策略:三四十年前,日本科技領先的時代,將最好的技術留在日本,是所謂的“科技鎖國策略“,導致日本科技產品跟國際脫節。例如,當IBM PC流行全球時,日本通用的卻是日本版的 PC-9801,DOS/V系統;1990年代末期,2G GSM 行動通訊流行國際時,日本人用的是針對日本市場的 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系統,難以外銷國外。日本語言和市場是獨特的,日本廠商技術研發比較重視國内市場,以至於跟國際不接軌。因此當近年來全球資訊和數位科技快速發展時,日本因爲系統不相容,而延緩了引入先進技術的時程。

二,傳統企業文化

老祖父決策文化:日本政府和企業界傳統上由“老祖父”的資深領導者做決策。這些“老祖父”們長期在同一公司工作,安於按照傳統方法辦事,缺乏新的數位科技知識,也不贊成改變。日本國立資訊科學研究院教授佐藤一郎表示“無論有多少 IT 專業人員,如果他們沒有權力改變業務運營,就不會有改變”。

規避風險文化:日本人喜歡按照規則辦事,以避免風險。凡事做好詳細計畫再邁步,因此反應慢,在快速進步的現代科技領域腳步蹣跚。豐田利用漸進、持續改善理念,獲得成功,成為其他公司仿效的目標。矽谷的做法正好相反,鼓勵嘗試不同的做法,證明勇於冒險是近代科技創新的最主要因素。

終身工作:日本 Sophia大學的 Parissa Haghirian教授說,日本人有終身在同一間公司工作的傳統。即使不是終身,一般人少換工作,比較沒有機會從其他地方吸取經驗,改進工作流程,因此一切保持原樣,讓大家都心安。

注重硬體而非軟體:二戰後,日本靠著硬體(製造業)從二戰的廢墟中站起來,推動經濟發展,並在 1990 年代達到頂峰。因此硬體工程師受到重視。由於高階主管往往具有硬體工程背景,對最近三四十年變得重要的軟體沒有深刻的瞭解,因此較不重視,也不願意投資軟體。2006 年 Sony前總裁 Howard Stringer 接受採訪時指出,公司開發產品時,往往先從硬體開始,軟體工程師後來才參與。

這一二十年來,資訊和數位科技產品中,軟體的重要性更勝於硬體。例如個人電腦,因爲微軟 Windows 和蘋果的系統軟體,才成爲現代人必須的工具。2007年蘋果的 iPhone就是因爲强有力的系統軟體 iOS,才發揮了硬體的潛力,一鳴驚人。隨後問世的谷歌 Android,跟蘋果 iOS 分食手機 OS市場,是軟體主宰科技產品的另外一個例子。

三,人口結構和保守民族性

人口老化情況嚴重:2020年的調查指出,日本65歲或以上的人口佔比為(28.6%),高於美國(16.6%)、瑞典(20.3%)、法國(20.8%)或德國(21.7%)。2021年 65嵗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 28.9%,創歷史新高。老年人較不容易接受新科技,習慣於親自到銀行或政府單位辦事,而不是依賴線上服務。

民間抵制數位化:除了在老年人口族群中難以推廣數位化的問題之外,日本人傳統上比較保守,不容易接受改變,而以各種理由抵制數位化,例如擔心個人資訊被盜取或濫用就是較常提到的理由。還有人指出,華裔和韓裔日本人,因爲個人編號卡上不能加上別名,增加受到歧視的機會,因此跟反對黨一起反對數位化。2023年6月,半島電視臺在東京淺草區採訪了 1914 開業的朝日拉麵店第五代老闆植木龍一。植木和他認識的大多數餐廳老闆一樣,只接受現金,不接受信用卡、Apple Pay、和 LINE Pay 等數位支付。植木龍一說:家族企業自“舊時代”以來,就以同樣的方式做事,我們很滿意,沒有必要改變。植木補充說:許多日本人都和他一樣,對努力後取得成功的事業喜歡維持現狀。因為學校教育我們遵守規則,不應該做錯事。植木說,我很滿意,很舒服。植木可以代表很多守舊日本人的心態。

四,政府推行數位化問題不少

政府高層缺乏合適的數位科技領導人:日本政府中沒有合適的人負責數位科技,例如前述擔任網路安全戰略副部長櫻田義孝(69歲)自己不用電腦,甚至不知道 USB是什麽,很難期望他帶領日本數位科技升級。許多關鍵責任被層層下放到地方政府,使得上下協調變得更加困難。

政府業務數位化阻力多:2021年9月爲了因應COVID-19疫情,日本成立數位廳(Digital Agency),專責推進政府業務的數位化及技術升級,以提高各級政府之間往來協作的效率。但《讀賣新聞》在數位廰成立一周年後,發現由於其他機構的抵制,如司法部和地方政府反對 2025 年採用雲端管理系統的計劃,數位化工作推展不順利。

個人編號卡出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數位大臣河野太郎推出“個人編號卡 My Number Card”,類似有晶片的數位身分證,連結健保卡和年金申請發放等政府服務,預計一年後可以取代紙本健保卡。2023年8月,由於個人編號卡帳戶鏈接出問題,導致發生了 900多件領取年金等政府津貼的錯誤。雖然個人編號卡(My Number Card)非強制性,但已經引起不少希望繼續使用紙本健保卡的民眾反彈,現在發生了個資安全問題,更增加了推廣的阻力。數位部長河野太郎自責,退還三個月薪資自罰,是否能夠消除民衆的疑慮值得懷疑。

五,教育未能支持數位科技發展

大學低估軟體的價值:根據 Cole、Robert 和 Nakata、Yoshifumi(2014 年)的研究,日本大學電腦科學課程約落後美國 6 年,缺乏懂最先進的軟體,並具有科學研究能力的教授。2012年,東京大學的電機工程有 150個名額,而資訊與通訊技術(軟體)名額只有 80名。同年史丹佛大學的電機工程畢業生約50 人,電腦科學(軟體)畢業生多達 250 人,是電機專業的 5倍,顯示日本大學對軟體學科不夠重視。

ICT 技術人員薪資不高:西方企業重視資訊軟體,年輕的軟體工程師也能得到高薪。日本企業傳統上薪資隨著年資增加,具有專業 ICT技術但資淺員工職位和薪資低。2019年日本經濟產業省 (METI)研究發現,日本 20 多歲的 ICT 員工的薪資不到美國同行的一半。

ICT技術人員短缺:由於企業不重視軟體,ICT技術工作薪資不高,導致技術人員缺乏。2018年日本信息通信技術人員短缺 22萬人。日本經濟產業省估計,到 2030 年,將不足 45 萬人。厚生勞動省統計,2008年外國籍 IT 人力有 1.8萬人,2017年增加到 5.2萬人,但外來勞力依舊難以填補短缺技術人員。

日本 STEM 畢業生人數少:圖日本 STEM 畢業生人數美中日比較 2016 - Statista。


結語

從以上的分析看來,日本的確在資訊和數位科技上落後,即使在亞洲也不再有 1980年代的風光。造成日本落後的最主要外在因素是:資訊和數位科技最重要的元素是軟體,而不是日本專精的硬體。内在因素則跟日本保守的民族性,重視傳統守規矩的文化,社會跟國際漸漸脫軌,和“老祖父”做決策的企業文化有關。

目前看來,外在環境依舊,未來軟體仍然將主宰資訊和少數為科技的發展。日本是否能夠翻身,在資訊和數位科技迎頭趕上,可能要看是否能夠一面維持傳統和遵循古方,一面適當調整做法,跟上快速邁進的科技行業變化。即使可以改變。也將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


======

參考資料

Fax machines and cash-only stores: Japan struggles to go digital,Al Jazeera,By John Power,1 June 2023

Japan once led global tech innovation. How did it fall so behind? By ROLAND KELTS, Rest of World, 12 MAY 2022

Why Japan finds it so hard to digitally transform,Zach Marzouk,CloudPro,December 01, 2022

Japanese Technology: How it shaped the world,Japan Dev,June 2023。https://japan-dev.com/blog/the-history-and-future-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japan?lang=jp

日本 IDC 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JPJ5044322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ket_share_of_personal_computer_vendors 

Personal computer (PC) vendor market share worldwide from 2006 to 2022 statista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67018/global-market-share-held-by-pc-vendors/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v2013&aid=17999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