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13 06:05:05瀏覽1557|回應0|推薦2 | |
元朝統治中國始於蒙古帝國的崛起。十三世紀蒙古汗國快速在歐亞大陸擴張,曾佔領全球20%土地,統治25%世界人口,成為有史以來最大帝國,六百年後才被大英帝國超越。西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落後被封成吉思汗,蒙古汗國開始瘋狂的擴張。50多年中三次西征,第一次1219-1225年攻克撒馬爾干(Samarkand),敗花剌子模及俄軍,越過高加索,奠定四大汗國的基礎;第二次1235-1244年拔都率五十萬軍滅花剌子模殘部,攻陷莫斯科,北路破波蘭與日耳曼的聯軍,中路攻入匈牙利,因大汗窩闊台駕崩中止;第三次1253-1260年由旭烈兀率十萬大軍破伊朗,1258年攻陷巴格達,滅亡有五百多年歷史的阿拔斯王朝,因蒙哥大汗伐宋陣亡,班師返回參與大汗選拔。 蒙古軍東向收服維吾爾、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1247年迫西藏歸附。1252年忽必烈主理東南邊漢人地區事務,1253年打敗雲南大理國。1259年蒙哥大汗去世,其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相爭,忽必烈奪得汗位。蒙古一向長於征戰掠奪,輕忽領土治理。忽必烈採納漢人儒士劉秉忠建議行漢法,建立官僚制度、在漢地建大都(北京)、重視農業發展、以儒家文化治國,國家治理漸上軌道。其他汗國貴族因爭汗位跟忽必烈有嫌隙,反對忽必烈行漢法,跟元朝漸行漸遠,忽必烈名義上是大汗,統治範圍只及於蒙、藏、雲貴、及南宋漢地。 忽必烈於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成為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蒙古帝國只用了六七十年已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起始時聲勢浩大,但是統治中國的時間只有97年(1271-1368),像一陣狂風匆匆離去。統治期間出了12任皇帝,頭尾三任皇帝在位時間共71年,中間九任皇帝,總共在位26年,不但任期短,壽命也不長,影響元朝的統治基礎。這其中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值得探窺。 第一任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孫子,1271-1294在位23年,享年80歲。忽必烈於1276年攻破南宋首都臨安(杭州)統一中國。忽必烈重用漢儒管理國政,但漢人輕商,對財政外行。忽必烈命色目人阿合馬管理財稅。阿合馬改革稅制,實行專賣,改善收支,但是阻斷了一些王公貴族的財路,任職二十多年後,於1282年被謀害。忽必烈命漢人盧世榮和藏人桑哥接手財稅,同樣遭到蒙古貴族打擊而失敗,造成元朝長期收支失衡。 第二任成宗鐵木耳,是忽必烈的孫子,1294-1307在位13年,享年42歲。成宗停止對外征戰,專心處理國內事務,採減免賦稅、限制諸王勢力等措施。雖然成宗善於守成,但國庫收支不平衡。成宗晚年身體不好,由皇后和伯顏等色目大臣當政,貪污盛行,貨幣貶值,民心不安,國勢下滑。 第三任武宗海山,是元世祖忽必烈曾孫,1307-1311在位4年,30歲去世。成宗的皇太子早逝,又沒有指定繼承人。武宗去世後。按慣例由皇后卜魯罕主持選出皇帝,她支持安西王阿難達。成宗的侄兒愛育黎拔力八達為奪帝位殺死阿難達,將他的哥哥海山扶上帝位,為武宗。武宗即位後賜死皇后,並指定弟弟為繼承人。武宗好大喜功,耗費巨資修都城和佛寺,荒淫無道,不得民望,死於酒色過度。 第四任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是武宗弟弟,1311-1320在位9年,36歲病逝。仁宗少時曾接受儒家教育,是元朝少數懂漢語及傾向漢化的皇帝。仁宗將《貞觀政要》和《資治通鑑》等漢文經典摘譯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學習。仁宗在1314年恢復中斷了數十年的科舉,以程朱理學考選漢人菁英入朝,科舉一直延續到元末。仁宗曾試圖削減各領地蒙古諸王的權力,沒有成功。仁宗在位時間較長,比較安定。 第五任英宗碩德八刺,是仁宗嫡子,1320-1323在位3年,活了21歲。英宗即位時祖母答己有實權,和右丞相鐵木迭爾控制朝政,兩年後祖母和鐵木迭爾去世,英宗起用新人拜住行新政,剷除祖母及這鐵木迭爾的舊勢力。行新政得罪了許多權貴,1323年英宗出行,夜宿南坡時,反對勢力闖入行帳,殺害英宗。 第六任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是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孫,接英宗帝位,1323-1328在位5年,36歲時病逝。泰定帝沒有參與刺殺英宗的行動,但事先知情,即位後將殺害英宗的同夥一併處死。泰定帝對漢人有疑慮,禁止漢人擁兵器,也怕僧侶擴張勢力,禁止寺廟購買土地。 第七任天順帝阿刺吉八,是泰定帝的兒子,1328年9歲時接任。同時,燕帖木兒擁載武宗次子圖帖木爾在大都稱帝。兩派相爭,天順帝一派敗北,丞相倒剌沙被殺,天順帝不知所終,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圖帖木爾搶到皇位。 第八任文宗圖帖木爾,是武宗次子,1328年9月即位。打敗天順帝後,文宗採取燕帖木兒的建議,將帝位禮讓給他的哥哥周王和世㻋,文宗第一次在位僅幾個月。 第九任明宗和世㻋,1329年2月在弟弟圖帖木爾相讓下就帝位。1329年8月明宗指定弟弟圖帖木爾為繼承人,半個月後燕帖木兒毒死明宗。明宗做了幾個月的皇帝,活了30歲,死得不明不白。文宗在燕帖木兒設計下先讓位給哥哥,再加毒殺,奪回帝位,目的為何?可能永遠沒有人知道。 第十任文宗圖帖木爾,1329-1332年回鍋再任皇帝,在位3年,28歲病逝。文宗第二任期內由燕帖木兒任丞相,朝廷腐敗,發生多起民變。他任內編纂記述元朝典章制度的《經世大典》,是主要建樹。 第十一任寧宗懿磷質班,是明宗次子,1332年10月7歲時登基,一個多月去世。據說文宗毒殺明宗奪回帝位,心中有愧,因此立明宗的兒子為皇太子。文宗死後燕帖木兒慫恿皇后卜答失里立她自己的兒子為帝,皇后仍然照文宗的意思擁立寧宗為帝。寧宗福分不夠,只懵懵懂懂當了一個月皇帝去世。 第十二任順帝(也稱惠宗)妥歡帖睦爾,是明宗長子,幼年時被叔叔文宗流放到廣西。13歲時,弟弟寧宗死,權臣燕帖木兒反對妥歡帖睦爾任皇帝,稍後燕帖木兒去世,順帝才即位,1333-1368年在位35年。順帝即位前期,伯顏和燕帖木兒家族勢力爭權,伯顏勝出後控制朝廷,成為元朝最強勢的丞相,少年順帝不得不依。伯顏歧視漢人,取消科舉、不准南人(南邊漢人)為官、甚至禁止漢人學習蒙古語和色目語。1340年順帝在伯顏侄子脫脫的協助下罷拙伯顏,任脫脫為丞相,採取恢復科舉,修撰遼、金、宋史等改革措施,頗有中興氣象。但脫脫因病去職,朝中沒有能臣,蒙古色目貴族大肆兼併漢人農地,天災頻繁,老百姓徭役沉重,盜賊四起。1349年脫脫復出,因財政困難,印行新紙幣,造成通貨膨脹。老百姓生活困苦,蒙古貴族依然生活豪奢,順帝也意氣消沉,耽於聲色。1351年紅巾等農民起義,很快風起雲湧,集結成強大的反元勢力。起初丞相脫脫尚能壓制,其後脫脫遭嫉被罷拙,反元軍更成燎原之勢。元朝宮廷權貴、順帝家族、和蒙古地方勢力依然內鬥不止。順帝無所作為,沉溺於女色。明軍勢如破竹各處攻城,1368年攻入上都(今北京),順帝北逃,結束元朝在中國的統治。1370年順帝病死,享年51歲。 元朝在中國統治時間不長原因很多,如財政不健全、游牧和農耕文化差異、上下層階級利益衝突等。此外,朝廷內鬥,帝位移轉不順暢,造成政局不穩,也是重要原因。 做皇帝雖是獨尊天下,錦衣玉食榮華富貴樣樣不缺,但是,從元朝九任短命皇帝的例子看來,皇位並不好坐。首先,覬覦皇位的人不少,皇帝隨時可能被謀害,如第五任英宗和第九任仁宗;在宮廷鬥爭中奪得皇位者,肯定需要提防有人故技重施,殺己而代之,心中如何能夠平安?其次,如果實力不夠,被掌權的太后或大臣推上皇位,空有皇帝虛名。如第十二任順帝在伯顏專權下,只能忍氣吞聲;第七任天順帝和第十一任寧宗分別於9歲和7歲被扶上帝位,只是傀儡,哪有樂趣可言?再者,如果擁有實權,可以號令天下,為所欲為,如不能自我節制,很可能如第三任武宗酒色無度早死。最後,皇帝高高在上,沒人敢接近,表面風光,實際孤獨寂寞,心中苦水無人可訴。 元朝頭尾兩位皇帝任期最長,也未必幸福。第十二任順帝13歲登基,雖然一度有心改革,無奈權臣軍頭亂政,天災人禍不斷,敗了祖宗家業,被逐北逃,心裡那會好受?世祖忽必烈權力基礎穩固,有賢臣輔佐開疆闢土,統一中國,在位時國勢興旺,長壽八十,應該是最有福氣的。可是忽必烈晚年鍾愛的妻子察必及皇太子真金先後去世,年老時為病痛所苦,寂寞孤獨鬱鬱以終,並不如人們想像的幸福。 現代民選總統,權力地位和皇帝相當,雖然不能擁有天下,貪污的機會還不少,但是日子一樣不好過。雖然被謀刺的機會少些,但是不得民心的領導人,到處有人嗆聲,出門需要軍警、刺馬、防彈車層層保護,如被困在活動牢籠之中。即使閉門不出,免不了被網民酸言酸語羞辱,媒體網路鋪天蓋地,想躲都不容易。其次,為了爭取選票,時時苦心算計如何取悅選民,做事綁手綁腳,即使有福國利民的理想(?存疑)也無法施展。再說,總統和皇帝一樣沒有朋友,孤獨寂寞,如居深宮。最後,兩極化加劇社會對立,總統下台後失去特權保護,即使不貪污枉法,總有政敵追殺,免不了被起訴跑法院。如果手腳不乾淨,留下把柄,除非生在歐美日本,就要準備付出代價。看看韓國、台灣、和泰國的例子,逃亡國外、剃度為僧、入獄坐牢、自殺謝罪都有前例。 看來做一個清心寡欲的小老百姓,不求權勢名位榮華富貴,有閒四處逛逛,有錢吃路邊攤,粗茶淡飯,睡得安穩,淡泊過日子好多了。你覺得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