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建築重視門面,跟中國人好面子一樣,所以一間建築物的身分等級從正面外觀就可看出來。一般傳統廟宇由基座、屋身與屋頂組成,因屋頂居上最明顯突出,自然成為建築外型塑造的主要部位,也是裝飾的重點所在。
屋頂的形式主要有四種,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再加以延伸變化有重檐、卷棚、盔頂、八角、攢尖等等變化(民房山牆則有金木水火土之別)。就業餘的旅遊觀察,大陸北方的廟宇正脊大多為一字型,兩邊再加上吻獸,越往南變化越活潑,到了福建廣東的廟宇正脊就變成兩邊起翹再加上脊飾,不知原因為何 ?
在台灣傳統廟宇的屋頂吾以為有三個明顯特徵
1. 屋脊的起翹 : 屋脊起翹可使屋頂變的像大鵬展翅般的優美輕盈,但後期有的起翹幾乎呈半圓形,感覺有點過於誇張,因何會如此,裝腔作勢或生命力展現 ?
2. 脊飾的繁複 : 屋脊裝飾多采多姿,大都是神話故事或歷史典故,但與起翹角度一樣,脊飾越加越多,除了主題還要添加一些次要的人物或祥獸,似乎是不滿載不過癮。
3. 屋脊的交疊 : 小廟屋脊簡單,隨著需求或財力增加,自然會擴建,但因基地有限,重建或增建後會變得較擁擠,形成屋宇翼飛,檐牙交錯,外觀變的豐富很有戲劇性。
非建築專業,僅為個人觀感,亦無褒貶之意。
*文化上南北明顯有很多不同,戲曲也有類似現象,北方的戲曲京劇很陽剛,越往南就越輕柔哀怨,再到台灣的歌仔戲則哀怨的變成哭調,原因大概是歷史或地域有關,這要由專家來解說了。
媽媽的故鄉望安鄉水垵村的水垵宮,重檐歇山頂,正脊起翹呈半圓形有夠誇張。
上圖一,八仙之外還加仙童仙女。上圖二,滿滿的剪貼塑像,中間赤膊者是保護曹操的典韋。
朴子配天宮,屋簷交錯院落相連,空間緊湊富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