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偕妻走訪泉州、漳州、詔安、汕頭,於我是舊地重遊。距上次去已近十年了,雖然河東不會變河西,有些變化還是很明顯的,以下幾點所見所感:
1. 以前單車遊,路遠或天雨常搭客運車,現在多數的客運站不是停運就是班次少了,甚感意外。廈門火車站前的梧村汽車站的售票小姐說,現在動車可以到的地方誰還坐客運,此話雖有道理,但高鐵站都在郊外,公交接駁、進出站安檢都很費時,對於短距的乘客並不方便。
2. 公交車人民幣一元,極少數遠距的二元。現在普遍薪資不是提高了嗎?地方財政不是很困難嗎?但數十年來公交車還是一元,公共運輸便民,這一定要拍拍手。
3. 老城區的百年大樹受到保護,小廟廟埕或大廟院子裡常見百年以上的大榕樹,馬路拓寬時擋道的老樹並不移除,就地保護,漳州好幾處大路中央就矗立著大樹,甚為顯眼。反觀台灣喜新厭舊,多元卻沒了特色,往昔省道與海岸防風的木麻黃早不見了,廟埕常見的老榕也日漸稀少。
4. 平沙落雁圖(點擊連結),汕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作者不詳,據考是元代的作品(存疑)。可惜沒看到,稀珍展室裡只見一動畫台,無任何標示說明,問館員,說圖畫在修護中。
5. 漳州通元廟,據說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轉戰漳州時在此設立指揮所,故號稱"侍王府"。當地人把通元廟上升到王府的高度可以理解,惟實際情況該很落魄,看看金華的侍王府是何等規模。李世賢到漳州已是末路的潰敗之軍,殘部應所剩無幾,若軍容士氣尚可觀,何須落腳侷促小廟,300公尺外有文廟500公尺外有府署,那才是合適駐所。
6. 詔安牌坊(點擊),四座被包圍的牌坊已清除民房建築。雖然牌坊完整重現是好,但之前被民房侵占也沒有不對,自有其時代背景,也是歷史的一部分。再往前說,詔安以前何止現存的八座牌坊,但與鄰近的縣市雲霄或漳州相比,又是何等幸運。
漳州,不止一處道路拓寬了,大樹原地保留。
漳州通元廟也號稱侍王府。
詔安奪錦坊,原來右側被民房侵占,看後側其實整條巷道都增建民房而縮小了。
詔安誥敕申貤坊,之前整座被包入民房中,只剩上部三分之一露出來,有人貼切形容像一位紳士被無賴攔腰抱住動彈不得。
詔安節孝防(背面),看地面痕跡,被當成房屋的正立面。顯然當時的人口膨脹住房很緊張,毫無禁忌的增建。牌坊一定立在巷道中央,所以想見整條巷道也不見了,老城區塞滿了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