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3 23:39:16瀏覽16447|回應25|推薦281 | |
繼前篇 最上川の風流雪舟行 之4 所謂東北「四寺」,是指日本東北最重要的四座佛寺:松島的瑞厳寺、平泉的中尊寺及毛越寺、山寺的立石寺。這四寺都是由平安時代初期的慈覺大師・円仁(794~864)所開創的古刹,因為同時也是松尾芭蕉(日本詩聖)在『奧之細道』的整個旅行中,最主要巡訪的地方,因此有關單位特別將之規劃為「四寺廻廊」的企劃案,作為振興文化與觀光的重點宣導。 總之,無論是芭蕉本人或後世追隨者,在規劃『奧之細道』的行程時,都是以「四寺廻廊」為主要框架。 ↓蓋滿「御朱印帳」的紀念章,表示已完成「四寺迴廊」的巡訪
【延伸閱讀】松島の絕景(松島瑞厳寺)、奧州・平泉文化(毛越寺)、奧州・平泉文化(中尊寺)。 自從加入udn開始,Rinka寫有關『奧の細道』的題材也有2年多了,而這一篇應該算是個結尾,或許今後Rinka的足跡仍有機會與芭蕉翁交會,但不會再有像這樣連續、深入的文章。 坊間關於『奧の細道』有許多傳言,這一篇Rinka就來說說八卦。俳聖・松尾芭蕉是1644年出生於伊賀國的上野(今三重縣上野市)、幼名為“金作”。不過,可能因為他是一個低階武士的兒子,所以後來他給自己改了個武士的名字“宗房”。西元1681年他的弟子送給一株芭蕉樹並種在他當時隱居(江戶)的庭園內,於是他就將居所命名為芭蕉庵,並且在1682年也就開始使用「芭蕉」的俳號,而一般大眾都直呼他為芭蕉翁。 由於芭蕉的出生地是忍者的故鄉(伊賀),他在旅程中亦展現出快速的行腳,所以有人懷疑他曾是個忍者。而他在長程旅途的同時也得以觀察各地諸侯的狀況及得知最新的消息,再加上他的武士後代背景,於是繪聲繪影的傳說他的「奧の細道」之旅,其實是在為德川幕府擔任密探的工作。 Rinka並不認同這些說法,稍後再為你剖析。 我們一早就由肘折温泉搭乘山交バス(時刻表)至JR新庄駅,然後再轉乘火車,抵達山寺駅已經過午時。 ↓交通指南請點進地圖下方:檢視較大地圖 ↓JR仙山線山寺駅,由此徒歩到立石寺登山口約需7分鐘 比叡山延暦寺の別院 立石寺位於山形県山形市之東北方位置,正式名稱為「宝珠山阿所川院立石寺」,因為整座寺院的枷藍是分佈配置在陡峭的寶珠山上,因此通稱為山寺。 立石寺的創建,據說是貞観2年(860年)在第56代清和天皇的敕願下由(円仁)慈覺大師所開山的,作為比叡山・延暦寺(世界遺產)的別院、天台宗在東北地區的代表靈場。 所謂立石寺是指一山全體寺院建築的總稱,鎌倉時代的全盛期為東北佛教界的中樞,當時曾有一千餘名修行者進住。戰國時代(1521年),大多數的建築都在戰禍中燒失,50年後(1571年)隨著比叡山的再興,立石寺也逐漸復元。 ↓宝珠橋架於宝珠山南麓的立谷川(阿所川)之上,立石寺的院号「阿所川院」,即因此川之名而來。過橋左手邊可見一巨石「対面石」
↓「対面石」的由來,據說當年立石寺開山之初,慈覚大師得到地主磐司的協助,兩個人經常坐於此巨石上對面會談,因此才得名。立谷川畔対面石旁有一軒茶屋「お休み処対面石」 ↓「お休み処対面石」茶屋內賣的山寺名物「芭蕉焼団子」,是以生麩包裹道明寺櫻餅內餡,上菜前再烤熱塗上醬汁 ↓山寺的登山口有三個,中間的入口處可見日枝神社鳥居 ↓日枝神社的祭神是慈覚大師由比叡山下的日吉大社勧請來的山王権現,其位格與日吉大社相同,作為立石寺一山的守護神(山形市の無形文化財指定) 【延伸閱讀】有關日吉大社、比叡山延暦寺的遊記請閱讀:翻越比叡山去京都 。 ↓根本中堂是西元1357年重建的單層入母屋造建築物,作為立石寺的本堂及中心道場,目前亦是東北唯一的宗門修行道場、日本最古的椈木(ブナ)材建造物、指定的国の重要文化財 ↓根本中堂內本尊安置慈覚大師自作的「薬師如来坐像」,以及立石寺開山之際由比叡山分火移來的「千年不滅」法燈 元禄2年(1689年)5月27日,芭蕉一行越過出羽三山來到立石寺,他們將行李卸在留宿的旅館後,隨即便往山内巡礼。在樹林與奇岩巨石交錯的山道中拾級而上,芭蕉內心的感覺是「佳景寂寞」,因而吟詠出俳句: 「閑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意指「寂靜山林中,蟬鳴也浸滲岩石裡」。 ↓在日枝神社附近發現:昭和47年(1972年)建立的芭蕉像,及記念「奧之細道」紀行300年於平成元年(1989年)增建的曽良像、芭蕉句碑 2年前Rinka在《奧の細道》的始與終一文就提到:芭蕉這趟旅行的動機,其實是要效法古代歌人西行法師。 西行原為平安末期的武士世家出身,23歳(1140年)看破紅塵突然出家,急死親友。出家後先是隱居在京都的鞍馬一帶(之後源義經也於此修行),然後便到奧羽地方旅行。1168年又去一趟四國,旅行目的是「弘法大師的遺跡巡礼」。1186年為了替東大寺的大佛打造金身,再度遠赴奧州向藤原氏勸募金沙,當時正好與逃抵平泉的源義經有所交會,因此這趟旅行的回程他也去了鎌倉與源頼朝面會(或許是當和事佬)。是否命運相互糾纏?就在義經去逝、奧州藤原氏被消滅的次年(1190年),西行跟著也歸西了。 西元1689年松尾芭蕉旅行至奧州平泉,並且與西行、藤原秀衡、義經等人作時空對話,這也正是整個『奧の細道』的精隨所在。芭蕉效法西行的風清雲淡,見到藤原氏便說了類似"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生"的話語,與義經見面後又有"三十功名塵與土"的感嘆。這些似乎也說明,芭蕉這趟"三千里路雲和月"的奧陸之旅,其實只是為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找出口。 至於『奧の細道』的旅行動線,為何沒選擇西行的「弘法大師的遺跡巡礼」,而是採用與弘法大師有同樣背景的慈覺大師、以「四寺廻廊」為旅行主軸呢? 因為円仁(慈覺大師)是世界三大旅行記『入唐求法巡礼行記』的著者。因此推測,松尾芭蕉的『奧の細道』絕非隨興之旅,而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旅行,他是想以慈覺大師的遊記為標竿,或試圖藉以提升『奧の細道』的知名度,那就有待後世的評價了。 以上結論,純屬Rinka天馬行空的臆測,現在就言歸正傳。 先前的一段階梯,其實只是暖身。接下來,由山門開始才是真正的登山考驗。 ↓立石寺內占地廣達 52萬坪,從山門到奧院之間,以1015級石階相連,沿途建有仁王門、開山堂、納經堂、五大堂等歷史悠久的建築,構成一片靜寂的山寺景色。
不過,有部分靠東側的堂院,因冬季積雪而封閉。幸好,其中視野最佳、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堂並未受影響,從高500m處的舞臺式結構展望台,可眺望有如水墨般的山景。 ↓山門為鎌倉時代末期建立的,門上可見「開北霊窟」的扁額。山寺創建以来、屢遭火災之難,唯根本中堂與山門能殘存至今。山門左前側有一高約 2m石柱,上面刻著「山寺宝珠山立石寺」 ↓山寺的1015級石階參道,據說每爬升一階就少掉一些煩惱,有誠意的人可以來試試 ↓せみ塚(蠶塚):據說寫有芭蕉俳句「閑さや岩にしみ入蝉の声」的短冊就埋在這地下,背景為百丈岩 ↓弥陀洞是一個直立的巨岩,歷經長歲月的風化而形成彷彿阿弥陀如来的凹洞 ↓彌陀洞往仁王門眺望,是立石寺最具代表性的光景,此處也是最能領略芭蕉名句「寂靜山林中,蟬鳴也浸滲岩石裡」的地方,雖然是在冬季 ↓仁王門是嘉永年間(1848~1854年)、立石寺第六十五世情田和尚所重建的,左右安置的仁王像為運慶第十三代的後裔平井源七郎之作 立石寺的堂院都分佈在仁王門之後,沿著登山道往上,途中東側依序有観明院、性相院(本尊:阿弥陀如来)、金乗院(本尊:延命地蔵菩薩)、中性院(本尊:阿弥陀如来)、胎内堂等,最頂端則是奥の院(如法堂)。 ↓胎内堂位於金乗院的東側山壁,入口以一鐵梯橋架於深谷之上,堂內以數多岩穴構成如胎內狀 比叡山傳來的「千年之火」一分成三: 根本中堂の法燈、奥の院(如法堂)の常火、開山堂の常香。 ↓奥の院的正式名稱為「如法堂」,明治4年(1871年)遭火災、翌年重建,堂內安置慈覚大師巡行各國之際,隨身攜帶的釈迦牟尼仏及多宝如来本尊 回程往西側的岔路走,也有幾座堂院建築在這條路上。 ↓華蔵院是山寺中唯一奉祀聖観世音菩薩本尊的院堂 ↓「三重の塔」藏在華蔵院旁的洞穴中,此塔建於永正16年(1519年),如連塔尖(相輪頂)算、高僅2.4m餘,為日本全國之最小者,1952年指定的国の重要文化財 ↓開山堂為祭祀慈覚大師的廟所、由立石寺第六十五世情田和尚於1851年再建的。堂内安置大師的座像、以及千年不滅的「常香」 ↓納経堂建於百丈岩絶壁之頂、立石寺一山的衆徒在奥の院(加法堂)所書写的経文都安置於此,而納経堂之正下方為慈覚大師長眠的入定窟。此堂始建年代不詳,據說為山寺最古之建物,1599年在山形城主最上義光的祈念下、由家臣菱和田讃岐守再修造 ↓最後終於來到目的地五大堂,山路由堂下、崖邊通過,是最難走的一段路 ↓五大堂為舞台造結構的建築,有大半伸出於懸崖邊,此堂是正徳4年(1714年)再建造的、為祭祀五大明王、祈求天下泰平的道場 ↓五大堂為山寺景観最佳的展望台,從高500m處可將水墨般的山景盡收眼底。現在Rinka就帶大家看看景色有多美 ↓釈迦堂在東側山巔上 ↓下山途中,陽光始露 下山後,我們由山寺駅搭乘JR仙山線快速到山形駅,然後由山形駅前轉乘山交バス (時刻表)到蔵王温泉。 ↓ JR山形駅
繼續閱讀:山形蔵王の樹氷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