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華前加行--開示悟入佛知見(二十)菩薩行—精進
2016/04/24 21:44:16瀏覽499|回應0|推薦0

法華前加行--開示悟入佛知見(二十)菩薩行精進

 

精進綱要:如《維摩詰所說經》:「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眾生無數劫輪迴學習卻難有覺醒與成就是因為「懈怠」而對治的法門就是「精進」。精進是個別修行的關鍵因素,俗言:「業精於勤荒於嬉」修行亦然。

 

1.精進的概念:基本上精進是更進一步,不放逸、不懈怠之義。而《思益經》云:精進,於諸法離相。何謂離相?離開表面更深入真義,稱為離相。

 

2.精進的態度

(1)持續無間。《佛遺教經》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如何是不懈怠?《佛遺教經》: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也。

 

佛陀教導弟子們,對於所學過的道理,要反覆思惟。修行不是只限外顯的苦行,內在見地的建立更是重要,內在見地的建立需要思惟。如《法句經》70愚者月復月,雖僅取少食,以孤沙草端;彼所得功德,不及思法者,十六分之一。

 

亦如古聖賢所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所以佛陀要弟子們中夜誦經,思惟清楚懂了以後才安心休息。

 

如何「消息」?將善知識所指導的消化後,才得休息。如何方能「與道相會」?《四十二章經》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是故與道相會,乃是在生活中對週遭的人、事、物「感受、領悟、覺醒」而不是死記文字語言,所以就有舍利弗的清淨乞食住經(P.73)

 

不能盡數他人心中寶:其次,聖人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從善知識處聽來的是知識,聽來的知識不能一昧接受,要思惟為何善知識如此說,當思惟清楚了,就不會迷惘。這是說到思惟得透徹的重要。

 

學習站在前人肩膀上:其次,若只落在思惟,而不去學習新事物,則從前思惟所得的知識法則,恐有不足的一天。因為環境不斷的改變,必須用新的知識解決所遇的新問題。

 

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不是不睡,而是睡前要將所學的複習過,或學習新知識。今日事今日畢。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就是精進。

 

(2) 專注。《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如王鳳儀問「幹活的」

《王鳳儀言行錄》十五、問道              

    我二十六歲的春初,為想考查周姑父怎樣成名? 最好是到其家做長工,所以我就於正月初,故意到其家逛。我姑丈一見著我,就問我:「你要作工不?」我說:「做啊!」他又說:「要做就來我這裡,清明前來做吧!」我答:「好!」等到清明前,我去上工,他說:「你來的晚了,已用了人,你旣然來,工錢少一點兒,才給你做!」我說:「有工作就好,工錢你老隨意給就好!

 

    上工後,周家表侄,叫我吃飯時,喊道:「做工活的吃飯了。」我聽了心裡不高興,過去是叫表叔,今天上工頭一天,便換口叫「工活」,暗想誰給起的這個名? 總是想不通,我便一面工作,一面問天,怎麼叫作「工活」呢? 問來問去,因為心念專一了,連對面的人,大聲說話,我聽到的聲音都很小,像電話聲似的,問到九十多天,對面的人說話,只看見嘴動。連聲音都聽不見了。問到一百天,才問明白,這是「天命」啊! 人做工,是要求活,不是「為做死工」。在東家方面,因為有工作,做工的人,才能掙到錢,養家活口。不只這樣,做工的人,若是把東家的事事物物,盡心竭力的做好,叫東家佩服了,一旦遇著急難,東家準能幫忙,這就是「主有仁、僕有義」,雖是僱主與工人,無異至親好友,一心一德,相愛相助,這才叫「做工活的」。若是只顧多爭工錢,少做工作,又挑剔吃喝,身是東夥,心似路人;工作馬馬虎虎,走一處棄一處,這就「死做工」。我從向天問明白了「做工活」道以後,又明白東家好比君,夥計好比是臣;必須君敬、臣忠,才合道理。我是由「忠」字門進來的。又問:父道、兄弟道、朋友道、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我才知道,人要想享誰的福,必須明白誰的道。譬如說,當父親的,不明白當兒子的道,不但享不著兒子的福,反生氣惹惱的受罪,所以中庸說:「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我雖是個極愚笨的人,沒唸過書,可是聽人講一個字,我就行個字,再加上思考的工夫,終能貫通了的。

 

(3) 追根究柢直到了義。此就是「精進,於諸法離相」之義。例如兩比丘讚歎維摩詰大士說的是持戒之上,優波離則在戒的表面。又如慧能在廣州法性寺,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能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

謂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能曰:法師講涅槃經,經明見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涅槃經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5434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