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二緣起法的回顧
2020/10/31 16:35:13瀏覽521|回應0|推薦0

十二緣起法的回顧                                 20170209

1.一念無明起。

2.諸惡不善法。一切皆以無明為根本。若諸善法生。一切皆明為根本。

3.覺力即明。覺覺不知覺不覺,悟悟空悟道中道。

4.世間集與世間滅。謂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世間集。若彼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無餘斷.捨.離.盡.無欲.滅.息沒。是名世間滅。

5.《六祖壇經》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參考經典

《雜130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赤馬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赤馬天子白佛言。世尊。頗有能行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處不

  佛告赤馬。無有能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處者

  赤馬天子白佛言。奇哉。世尊。善說斯義。如世尊說言。無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處者。所以者何。世尊。我自憶宿命。名曰赤馬。作外道仙人。得神通。離諸愛欲。我時。作是念。我有如是揵疾神足如健士夫。以利箭橫射過多羅樹影之頃。能登一須彌。至一須彌。足躡東海。越至西海。我時。作是念。我今成就如是揵疾神力。今日寧可求世界邊。作是念已。即便發行。唯除食息便利。減節睡眠。常行百歲。於彼命終。竟不能得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之處

  佛告赤馬。我今但以一尋之身。說於世界.世界集.世界滅.世界滅道跡。赤馬天子。何等為世間。謂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受陰.想受陰.行受陰.識受陰。是名世間

  何等為色集。謂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世間集。

  云何為世間滅。若彼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無餘斷.捨.離.盡.無欲.滅.息沒。是名世間滅。

  何等為世間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世間滅道跡

 赤馬。了知世間。斷世間。了知世間集。斷世間集。了知世間滅。證世間滅。了知世間滅道跡。修彼滅道跡。赤馬。若比丘於世間苦若知.若斷。世間集若知.若斷。世間滅若知.若證。世間滅道跡若知.若修。赤馬。是名得世界邊。度世間愛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未曾遠遊行  而得世界邊 

 無得世界邊  終不盡苦邊 

 以是故牟尼  能知世界邊 

 善解世界邊  諸梵行已立 

 於彼世界邊  平等覺知者 

 是名賢聖行  度世間彼岸 

  是時。赤馬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75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諸惡不善法。比丘。一切皆以無明為根本。無明集.無明生.無明起。所以者何。無明者無知。於善.不善法不如實知。有罪.無罪。下法.上法。染污。不染污。分別.不分別。緣起.非緣起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起於邪見。起於邪見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若諸善法生。一切皆明為根本。明集.明生.明起。明。於善.不善法如實知者。罪.無罪。親近.不親近。卑法.勝法。穢污.白淨。有分別.無分別。緣起.非緣起悉如實知。如實知者。是則正見。正見者。能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定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恚.癡。貪.恚.癡解脫已。是聖弟子得正智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667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力。何等為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慧力。復次四力。信力.念力.定力.慧力。復次四力。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

  此諸經如上三力說。差別者。何等為覺力。於善.不善法如實知。有罪.無罪。習近.不習近。卑法.勝法。黑法.白法。有分別法.無分別法。緣起法.非緣起法如實知。是名覺力。何等為精進力。謂四正斷。如前廣說。何等為無罪力。謂無罪身.口.意。是名無罪力。何等為攝力。謂四攝事。惠施.愛語.行利.同利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補充:世間集與世間滅。謂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世間集。若彼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無餘斷.捨.離.盡.無欲.滅.息沒。是名世間滅。

 

  染著的三個過程:愛.貪.喜俱,進而彼彼染著。十二緣起中,名色→六入→觸→受→愛。因為人事物對我們有味 (美好的)、有患 (不美好的),對我們有利且美好的人事物,我們生樂受而產生愛,這是自然的。但是我們多計味而少計患,而不知節制讓我們喜歡更多的這種樂受,這是對愛的增強,超過需求的量稱之為,而更希望隨時都能再次地享有,希望此樂受與自己並存稱為喜俱,這個程度比貪更進一步。可以說我們已經被此樂受所綁架了 (心理學稱為制約),這就是被貪愛所使,亦就是《金剛經》所云: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因為有所住、令對某些人事物的愛、貪、喜俱成為我們生命的某種習性,離不開而稱為染著。在染著的整個過程中,不知節制是關鍵,簡而言之是缺乏覺力。(心理學實驗:巴夫洛夫的狗)

  

  如何離染 (斷制約)。若我們對任何人事物都能平等的計算味與患,能知其味,亦能知其患,在合於倫理規範下,知道並遵守自己適合的量,如此的察覺,另我們自然產生離。如佛陀的細說:無餘斷.捨.離.盡.無欲.滅.息沒。是名世間滅。

 

  世間滅是離染的過程。如佛陀的細說:無餘斷.捨.離.盡.無欲.滅.息沒。是名世間滅。無餘斷是無間的斷 (非藕斷絲連),當學人保持警覺 (如轉法輪經所說的,生眼、智、明、覺) ,妄念一起即覺,知幻即覺,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當熟悉如是的警察,可以放下妄念,此為捨 (放下而不再起) 。捨的狀態是說明妄念仍在附近,只是妄念的種子減少。學人繼續捨,越來越少表示與此妄念遠離了;當越離越遠,同性質的此類妄念少到一個地步幾乎跡近於無,稱為盡 (到邊邊了),跨過邊到了無欲的另一邊,此時安住在無欲的這一邊是為滅、這個欲望永不再起稱為息沒。

 

  知與明是斷的前行。在《雜1》提到以無常、苦、空、無我對五蘊的正觀(如實知),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在《雜阿含4》提到欲越生.老.病.死怖。則須於五蘊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若結合《雜1307》佛對赤馬天子說法:云何為世間滅。若彼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無餘斷.捨.離.盡.無欲.滅.息沒。是名世間滅。則能體會佛法的斷不是靠苦行,佛法的基礎是「智慧」,由淺知到深明,也就是以無常、苦、空、無我來正觀(如實知),故說:知與明是斷的前行。

  《雜1》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雜阿含4》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越生.老.病.死怖。諸比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5216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