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50) 盡無盡解脫法門(十六)
2011/03/31 15:35:07瀏覽669|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50) 盡無盡解脫法門(十六)

勸請說法,隨喜讚善,得佛音聲;生命學習者會因信念一致而聚集,這個團體中各個功能不同,有的善於說法,有的能吸引眾生,大家各司其職,善盡功用。雖然生命法則本自存在,不在言說與文字,但也必需透過言說文字傳達生命的理念。因此,這些生命學習者在團體中,必然要主動創造機會,勸請說法,並且扮演聽眾與眾生同聽,隨喜讚嘆,學習常不輕菩薩,常向人頂禮,當如是行之時,生命學習者與眾生,同得令自己覺醒的話。

請延伸閱讀:常不輕菩薩與四眾行者心靈的共鳴 

身口意善,得佛威儀。前說「淨十善道,受天人福」是果報,也是生命學習者未來繼續學習的所在。而這句是說當下,因著生命學習者,時時不間斷的察覺,所以在身口意止惡而依應所做而行,因內在的良善從而彰顯出覺悟者的風範。生命學習者有如此的風範彰顯,是有作用的。馬勝比丘就是一個例子。這種覺悟者的風範是生命學習者該努力的,但這個學習卻不是「邯鄲學步」式的模仿,是從內在生命的察覺而產生的。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392.php

深修善法,所行轉勝;深修不是「淺嚐即止」而是「追根究柢」,對覺悟者所留下來的善法,能從「知而行」進到「知其所以然而力行」,與三世諸大覺悟者能同步思惟,同一鼻孔出氣。故曰:所行轉勝。 

以大乘教,成菩薩僧;《六祖壇經》智常一日問師曰: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願為教授。師曰: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爭。

因此在世間如真生馬惟想駕乘之事,知我所應作,所不應作。生命學習者在世間覺又能不染世間,故說:成菩薩僧。

延伸閱讀:六祖壇經心得報告(111乘在行義,不在口爭 

心無放逸,不失眾善。《佛說四十二章經》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對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弦急如何?對曰: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生命學習者在世間也是應該如此的「得中」,心無放逸,而能持續,不失眾善。 

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有為。如前所說,不盡有為就是菩薩行者不辭辛苦以無所得心,復還生死,不離世間覺,在世間做為標月指,行真實禪。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503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