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9 15:33:12瀏覽665|回應0|推薦0 | |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47) 盡無盡解脫法門(十三) 起神通慧,引導眾生,雖然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然因妄想執著,卻使本來智慧不一定起用,所以說眾生在無明中度日。這也是為何在《六祖壇經》中,惠能大師告訴志徹「無常者,即佛性也。」 當日志徹無法領會,因為這句話有違經文,所以請惠能大師委曲開示。惠能大師說:「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惠能大師說的是:佛法不在「知識」而在生活上的「實行」。所以強調的是「自性起用」,而內有佛性,但不一定如法起用。故曰「無常」。 正因為如此,眾生就需要善知識來指引,如《六祖壇經》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生命學習者自悟而不願獨自得度,因此樂意扮演引導的角色。惠能大師說:「愚者問於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對於神通,末學不會,也未具感應的能力。然而末學卻從許多書籍看到,世間有許多能與高靈溝通並共同為眾生服務者,起神通來引導眾生。這些生命學習者不為錢財等身外物,只依慈悲的理念而奉獻,這等人令我們讚嘆! 另外一些生命學習者,雖不具神通,但有智慧。能從世間的緣起聚散,見到在事情後面的「生命法則」,這類的生命學習者自己能轉煩惱為菩提,也能指引眾生轉煩惱為菩提。所以說「起神通,或起慧,其目的不是彰顯自己有多行,而是如真生馬,能駕乘,為眾生服務。」 請延伸閱讀:六祖壇經心得(129)常與無常,佛陀圓妙最後微言 得念總持,所聞不忘。陀羅尼,華譯為總持,因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原有四種,咒陀羅尼不過是其中之一,但通常皆以咒為陀羅尼。【引自佛學常見詞彙】 然而生命學習者總能「精進離相」來看,什麼是咒?世間修行者常念大悲咒,但常住其聲,貪其福德。然大梵天王不然,祂問觀世音菩薩,何為大悲咒相貌?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眾今始識此陀羅尼相貌。從今受持不敢忘失。 生命學習者當從大梵天王學到咒的真義—生命的各種理念,方是得念總持。當我們如是理解佛法總持之時,在世間看到一舉手一投足,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話,您隨時能看到了生命覺悟之法(佛法),這稱「所聞不忘」。若我們是背誦經文,依語不依義,就算經文倒背如流,一字不漏,也是毫無所聞。 請延伸閱讀:大悲咒的音誦與心行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