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42) 盡無盡解脫法門(八)勇於任事
2011/01/26 11:57:21瀏覽670|回應0|推薦0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42) 盡無盡解脫法門(八)勇於任事

於遠離樂,不以為貴;世間塵勞,因此世人羨慕「遠離塵囂」、「無事一身輕」,以「遠離」為貴,有些行者亦以此為目標,追求「一切放下」。然而生命學習者不捨世間,如《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生命學習者是如真生馬,常思維「我能為大家做什麼」!

 

不著己樂,慶於彼樂。生命學習者能體會「生命本相」,常練習「無所住而生其心」,因此雖有己樂卻不執著。生命學習者更知「生命整體」因此常抱「後天下之樂而樂」,常為他人得樂而歡喜,故說:不著己樂,慶於彼樂。

 

在諸禪定,如地獄想;禪修是個方便法,如阿姜查在《靜止的流水中》將之稱為「一顆平靜的心」,中間隨著心的越來越平靜,而將「尋」「伺」「喜」「樂」逐漸捨去而餘「一境性」,這時稱「三摩地」定也,然而此時有一種危機。因為有時只落在無智慧的「定」之中。

生命學習者對諸方便法門一樣的敬重,禪定也是種好法門,生命學習者卻不執著於此法門的修習而令自己耗費太多的時間在庵居長坐中。所以維摩詰大士對舍利弗的宴坐樹下有所進言。而惠能大師對智隍禪師解說了禪坐的真義後,智隍禪師大悟,不被長坐所拘之時,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云:隍禪師今日得道。

 

於生死中,如園觀想;生命學習者既然「在諸禪定,如地獄想」,反而非常勇敢的「復還生死,度脫眾生」,而在每一次的色身分段生死中,如同劉姥姥入大觀園,每次都很快樂的來,常保持「啊!那是什麼?」的「覺察」。每件人事物都帶給生命學習者學習。

所以佛陀在正面表述「不盡有為」時,是鼓勵生命學習者勇於任事,所以對這兩項做成對比:在諸禪定,如地獄想;於生死中,如園觀想。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482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