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7 15:14:01瀏覽578|回應0|推薦0 | |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38) 盡無盡解脫法門(四)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 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一切智是「佛智」,是大覺悟者的智慧。這裡有兩個重點,一是深發,一是不忽忘。關於深發,在這裡我們比較兩個例子,一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善慧行者,在他繼承七世祖先所留下來的財產時,他省悟這些都是帶不走的,當時善慧行者發起一個深心,他要找到一個帶得走的種子,所以他開始修行。小部經典佛本生經,然燈佛進喜樂城,釋迦牟尼佛的前世結髮行者善慧,如是思惟『應下種子在這裡,不應讓這機會錯過。』善慧行者對佛起歡喜心,自己想到:『我原能以神通力修好此道路,但如此修理,猶覺不足。今日我應以肉身來服役。』善慧行者一心念著佛,將土搬來投入缺處,來舖平然所經過的道路中被水隔斷的地方。 因著時間不夠,在他尚未將道路修好時,然燈如來已經到來。空中的天人將天華散下,地上的人們把花投上,於是善慧行者解散了頭髮,將羚羊之皮、樹皮之衣,連同解散的頭髮舖在漆黑的泥上,伏著身子,好像一作摩尼珠的板橋。說:「請佛與諸弟子不踏泥土,從我身上踏過,這是我的利益。」 善慧行者俯伏在泥土上,重新把眼張開,拜觀然燈十力者的尊嚴佛相,而作是念,「我現在如果希望,可以把煩惱燒盡。但我何必作此偽相,我將達一切智,在人天世界成佛。我有了力量,獨自得度,有什麼用,要達一切智,去度人天世界。我將成為有此大力量者,達一切智,去度許許多多的人。斷輪迴之流,滅絕三有,乘正法之船,度盡人天世界。」但希望成佛,要具有種種條件,要為人,為男子,有因緣,見佛,出家,具德,還要事奉與願心,善慧行者定下了結合八法去成佛的決心。 知世間、應供者然燈,立在善慧行者的頭邊,如是說:「看這大苦行的結髮行者啊,他將在四阿僧祇十萬劫後出世成佛。」然燈佛預言了釋迦牟尼成佛的經過,說這位佛名曰瞿曇。迦毘羅衛是他的都城。母曰摩耶妃,父曰淨飯王。弟子以長老舍利弗為最上首,目犍連次之,阿難陀為他侍者。女弟子以長老尼讖摩為最上首,長老尼蓮花色次之。然燈佛稱讚著善慧行者,捧著八束花,作右繞之禮而去了。無數的漏盡者也把香與花環向善慧行者奉獻,右繞而去。人間、天人也各獻了供物,向善慧行者作禮而去。 善慧行者於大眾去後,立起身來,信佛語無虛妄。就把成佛的基礎來找尋。善慧行者找遍了全法界,找得了第一的佈施波羅蜜,及其他九波羅蜜,十波羅蜜以外在沒有別的了。又,這十波羅蜜上不在空,下不在地,也不在東西南北各方,只存在自己的心內。善慧行者的深發,歷經萬劫不忘,終成一切智,並帶給娑婆世界眾生生命的希望。 阿難的例子。再看另一個例子,未悟之前的阿難是見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好而生起出家的心,這個正好是深發的對面。發心之處正是生根之處,土淺所以快發然根不深,若遇天旱再加荊棘草叢纏繞,不消多日則即枯萎,因此阿難遇上摩伽登女時就發生道業上的危險。然而發心是可以不斷修正的,因著阿難的那次失敗,也因此留下了楞嚴經。而到了阿難的晚期,阿難為了佛法的傳遞,選擇了不可思議的離世之法。這印證了阿難是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也因阿難這樣的離去而維護了這個覺醒的法。現在的我們是否能不斷檢視自己的發心,而不忽忘! 請延伸閱讀:淺讀維摩詰所說經(55) 多聞第一阿難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