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28 11:26:38瀏覽569|回應0|推薦0 | |
三十七道品(六)八正道(四) 四、以《雜784》說明八正道的內容與生起次序 1.正見:是八正道的中心,以戒定慧來分,正見、正志屬「慧」 謂說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1)有施.有說.有齋,這是個人的慈悲喜捨。 (2)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這是指因果法則。 (3)有此世.有他世。分段生死是學習過程,此時必先知道生命本來面目,方能離外相而看到生命的表演。 (4)有父母.有眾生生。這是倫常道德規範,佛法不離世間覺。有父母道、子女道、婆媳道;工農士商皆有道。這是應遵循的生命法則。如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 (5)有阿羅漢善到.善向。這是指修行的次第與目標。 (6)若能把握當下,盡形壽行在道上,就能如此安然: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2.正志: 謂出要志.無恚志.不害志。正志是正確的意向,是起心動念時,要合於出離、無嗔恨、不傷害其他眾生;這時稱不起妄心、不動妄念,簡說:不起心動念。正志有時翻譯成正思惟。這三者:出要志.無恚志.不害志,以淺顯的話說,就是「慈悲喜捨」。以戒定慧三無漏來分,正見與正志屬「慧」。 (1)出要志:又翻成出離心。 (2)無恚志:無瞋恨心。慈心作意。 (3)不害志:無殘忍心。悲心做意。 3.正語:以戒定慧來分,正語、正業、正命屬「戒」 戒是律、規範,戒分性戒與制戒,性戒是「有所當為」所謂對的事,合宜的做就對了;制戒是「有所不為」,是防非止惡,好比車道的邊線,是不能逾越的。戒即是「遠離界」,依遠離:遠離不清淨的想法、不清淨的語言、不清淨的行為。這個遠離是積極的,離不清淨而擇清淨。 在《無量義經》大莊嚴菩薩讚歎世尊是「於法自在稱法王」,因為佛陀內在的起心動念及外在的舉止行為,皆是行在戒中,好比車很自在的行在規定的軌道上,如來因守法(自律)而不被他管,故稱「法王」,所以《金剛經》云:「如來者,諸法如義(宜)」。同樣,孔子亦說:「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因為起心動念皆能守戒自律,所以不逾矩。 何等為正語?謂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不妄語是說話要實在;離兩舌是不搬弄是非;離惡口是說話要柔軟,不粗澀惡言;離綺語是不花言巧語。正語的五個要件,一要尋伺,觀察自己說話的衝動,要選擇說話的恰當時機與切入點;其次要實在、要柔軟、要有慈心、對聽聞者要有幫助。若不符合上述的條件,寧可靜默微笑以對。 4.正業: 何等為正業?謂離殺.盜.婬。業是日常的行為,正業是不以殺.盜.婬為樂,若能降低瞋心、減少厭嫌之心即是不殺;若能少欲就能不偷不盜;若不愚痴就能不邪淫。 5.正命: 何等為正命?謂如法求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非不如法。命是指我們的職業,謀生的方式。生命是一體的,整個社會需要各種人才互助合作方能永續的發展,這是職業無貴賤,要有平等觀,要感恩他人的服務。 其次士農工商皆有道,遵道而行稱為「如法」,以現代的話說,就是「職業倫理」。 生命一體觀的正命。每個人若能「如法行」,則在追求個人合理利益的同時必定創造出整體的最佳利益。然而我們的觀點若只限人與人之間,那是不足的,因為「生命一體」包含眾生,也涵括器世間。因此我們謀生之時還得注意與環境的平衡、生態的多樣性,這才是真如法。 《雜阿含78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邪.有正。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邪。謂邪見。乃至邪定。何等為正。謂正見。乃至正定 何等為正見。謂說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何等為正志。謂出要志.無恚志.不害志。 何等為正語。謂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 何等為正業。謂離殺.盜.婬。 何等為正命。謂如法求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非不如法。 何等為正方便。謂欲.精進.方便.出離.勤競.堪能常行不退。 何等為正念。謂念隨順。念不妄.不虛。 何等為正定。謂住心不亂.堅固.攝持.寂止.三昧.一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