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者天偈24棗板字還在,印工遍尋無
2018/08/02 18:24:43瀏覽222|回應0|推薦0

軌跡煙灰滅,幾世僧人身

隔空千百歲,絲連音訊微

覺悟終日唸,石獅口中懸

棗板字還在,印工遍尋無

 

  此偈要義。在於時至像法、末法,如何將世尊說法原味重現?

 

  阿難如是入滅。阿難一百二十歲時,一天在路上聽到一位比丘口中念道:「人生活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阿難懇切的糾正說:「人生活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瞭解之」。青年比丘見到阿難以後,回去稟告師父。師父說:你不要聽阿難的胡說,他已老朽,失去記憶和智慧。青年又將師父的話告訴阿難。阿難聽後,心想我為眾生誦出佛陀的大法,而人們的我見我執深重,不依佛法奉行,我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義?又想到佛在世時諸大弟子都入滅了,只剩下他一人,好像一片被砍光的森林,只留下一棵大樹不能遮風擋雨。於是他即到摩竭陀與毗舍離兩國交界處的恒河上空,進入涅槃。

 

  軌跡煙灰滅,幾世僧人身,隔空千百歲,絲連音訊微。世尊論他自己所說的法,是「古道」,是過去諸大覺者都是如是發現,如是自行,如是告訴眾人的。然釋迦牟尼的古道,到了現今已經軌跡煙灰滅,佛法進入像法時期、末法時期也。佛法藉著僧團不停地延綿傳遞,時間長遠,真實的法已經是:隔空千百歲,絲連音訊微。

 

  覺悟終日唸,石獅口中懸。佛者,覺也;「覺」這個詞還在,而且常常被提起,但卻不得其精義。好比廟前的石獅,嘴是開的,但口中懸著的石頭卻取不出來,何以故?口未盡開也。因此這是隱喻:佛法仍是獅子吼,然只是呢喃細語也,其聲微弱,如前句說:隔空千百歲,絲連音訊微。

 

  棗板字還在,印工遍尋無。古代在未發明活字印刷時,都要把書刻在版上,進行印刷。雕版材料主要是選用紋理較細的木材,如棗木、梨木、梓木、黃楊木等。如今大覺悟者所流傳的法,仍舊印刷流通著,因此偈云:棗板字還在。印工運用工具將棗板上的字印出來的,然而這個畫面有意思,棗板上字還在,但是負責轉印的印工卻找不到字,這是隱喻,現今的說法者,多數是依語不依義,好一點的是依不了義不依了義,少有依智不依識,依法不依人則鳳毛麟角。印工拿到棗板,看不見字裡行間空處。就如《無量義經》佛云:「自我得道。初起說法至于今日。演說大乘無量義經。未曾不說苦空。無常無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來不生。今亦不滅。一切無相。法相法性不來不去。而眾生四相所遷。」然印工若照阿含等所說:只能說苦空、無常無我。而那字裡行間的「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來不生。今亦不滅。一切無相。法相法性不來不去。」還真的是:印工遍尋無。所以叫眾生不四相所遷,難矣!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1382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