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心得(142)透過語言文字而無住相法施
2007/07/24 17:20:31瀏覽1728|回應0|推薦1

六祖壇經心得(142)透過語言文字而無住相法施               

    有謗經,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語言。只此語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見人所說,便即謗他言著文字。

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不要謗經,罪障無數。若著相於外而作法求真,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

    但聽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於道性窒礙。若聽說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無住相法施。

        語言文字是媒介惠能大師知道欲將「見性」法門傳遞,必然透過語言文字作為媒介。「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是惠能大師答覆無盡藏比丘尼持大涅槃經問經義之時所說的話,但也說明了當時是透過了文字,發掘了文字裡面所要傳達的「諸佛妙理」。所以不能說文字語言不好。

        三世諸佛是在生活中,從萬事萬物「見」了妙理,而將這「見」的「感受、領悟、覺醒」用語言發表,以文字記載。後世的修行人,從這些文字,以自己的「般若」與三世諸佛的「感受、領悟、覺醒」相共鳴,進而見「般若自性」。

        法達比丘開悟之後方為念經僧。法達比丘是透過對法華經義的了解而開悟的,經典以及語言文字無過。我們回想法達比丘誦法華經三千部而未能開「覺」知見,參訪惠能大師為之開解法華經義,知「開示悟入」覺知見,不勞執「念經」以為功課。當時法達與惠能大師的問答如下:

          師曰,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 

    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

    心迷法華轉  心悟轉法華  誦經不明己  與義作讎家

    無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  長御白牛車

    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法達從昔已來,實未曾轉法華,乃被法華轉。        

    法達比丘再問羊鹿牛三車如何分別。惠能大師說明「經文明向汝道,惟一佛乘,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達蒙啟發踴歡喜,以偈讚曰。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有謗經,直言不用文字。在這裡惠能大師提及,有些偏差的學佛行者,堅持說不用文字才對。所以惠能大師對佛法中的「語言文字」說岀自己的見解:「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不要謗經,罪障無數。若著相於外而作法求真,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

        但聽依法修行。語言文字將法輾轉相傳,重點是不只聽法而已,總要口說心行。

        又莫百物不思而於道性窒礙。惠能大師再三提醒莫落於百物不思的「無記空」。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而於道性窒礙。

       若聽說不修,令人反生邪念。若只聽法而不落實在自身的修行,卻將聽來的「法」當成衡量他人的「量尺」,反令自己走上斜路,遠離正道。

        但依法修行無住相法施。惠能大師鼓勵法海等門人依法修行,並願門人像金剛經所說的一樣,菩薩無住相法施。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1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