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心得—自性起用,善自護持(140)
2007/07/22 18:50:03瀏覽2665|回應0|推薦1

六祖壇經心得—自性起用,善自護持(140)

        三科法門者,陰界入也。陰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惠能大師傳達的意思,如同在大梵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故曰: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

        若起思量,即是轉識,人屬有情,有情一定起心動念,故說自性起「思量」,如惠能大師於定慧品所說:「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是故自性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含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用由何等,由自性有。自性若邪,就起十八邪;自性若正,就起十八正。要正;要邪,由誰決定?不由天定!而由己定。所以惠能大師說:用由何等,由自性有。我們應自我擔當!因此我們能體會,當惠明因輕輕衣缽提掇不動,請惠能大師說法而開悟後,惠能大師告訴惠明「善自護持」。

        如何善自護持如佛遺教,當自端心,正念求度。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當勤精進,折伏汝心。【註】

      【註】佛遺教經:「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墬於阬埳。如被劫賊,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阬。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佛遺教經:「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