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心得—道由心悟,豈在坐也。(134)
2007/07/10 08:45:26瀏覽1936|回應0|推薦1

六祖壇經心得—道由心悟,豈在坐也。(134)

   【唐朝徵詔第八】 

   神龍二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云: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二師推讓云:南方有能禪師,密受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

  薛簡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如何。

    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薛簡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一般行者都抓著法相,抓著法相者,是不知法如筏諭者。行者不能捨法,是因為行者未見性。不能確定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因此執著自己熟悉的法門,古時如此,今日亦然。所以在電腦網路的奇摩知識網頁上,各宗的精進者,辯得難分難解。大家都說,若不因禪定(或念佛、或修密)而得成就者,未之有也。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惠能大師引用金剛經云: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這段話是說,若想從外在(相)的來去、坐臥,即在外有所作(法相),來尋求達到如來的成就(即一般行者成佛的願),卻不知如來的成就是在生活中的自性起用(道由心悟),是修行人走了斜路。為何說是斜路,因為被一切相所執,這個所執比如石磨,行者在那裡繞圈而無法解脫。何以故?因為本來面目,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在三界中不在外相,也不離外相。(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0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