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04 16:30:09瀏覽3347|回應0|推薦1 | |
六祖壇經心得--心悟,即自見性。神會的故事(131)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師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對曰:亦痛亦不痛。師曰: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曰: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戲論。神會禮拜悔謝。師又曰:汝若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汝若心悟,即自見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卻來問吾見與不見。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神會再禮百餘拜,求謝過愆。服勤給侍,不離左右。 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神會比丘年十三即往外參訪,可想在佛學造詣及器度上與眾不同。在參訪惠能大師前,必定與寺中其他行者接觸過,言談之間必定顯出高見,是故見惠能大師前,大師對神會的聰慧定有耳聞矣。因此惠能大師直問神會本來面目。 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神會對惠能大師這麼深入的題目做出了回答:「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無住是本來面目如實察覺一切緣起,思惟所有現象後,生命所採取的正確態度「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生命展現的狀態而非生命本身。「見」是生命的功能,見亦非主。 神會的這麼回答,惠能大師知神會未得本來未識主也。因為惠能大師的題目有「本」「主」,而神會抓住這兩個字方便答,所以惠能大師說神會是「這沙彌爭合取次語」(取話尾,順勢而答)。 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這一問話洩露出神會對修行所落的重點,原來都在外相上的生滅的見。 師以拄杖打三下。惠能大師的慈悲與善巧,因為神會落於外相的「見」,因此惠能大師設下巧局,以柱杖往神惠身上打三下,並問:吾打汝是痛不痛。 對曰:亦痛亦不痛。神會這個答案,其實是正確無比的答案,因為四大六根之身當有痛覺,但修行者應學聖者不受第二箭,故也不痛。然而神會的回答實非因上述的體會,而是習慣取次語的巧答而已。 為何如是知,因為惠能大師以柱杖三下於神會之前,神會問的是:「和尚坐禪還見不見」故當神會取次語巧答「亦痛亦不痛」後,惠能大師模仿神會取次語的方式回答了神會的問,說:「吾亦見亦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這麼如鏡子般返照給神會的回答方式,卻令神會無法了知。遂續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神會問了這個,就表示神會前面的回答「亦痛亦不痛」不是「不受第二箭」的不痛也。這說明了神會的巧答是表面的,而非真實的知道。 惠能大師的慈悲與指引。因著神會只是巧答而非真知,所以惠能大師解釋「亦見亦不見」。又解釋神會所問所答皆落有無二邊及外相的生滅,未曾達本識主,只是喜歡文字落於戲論。 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不見。惠能大師的回答為吾等指點迷津,因為吾等是:吾之所見,常見他人是非好惡,不見自心過愆,是以亦見不見。同樣是見不見,卻是天地差別。 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痛覺是正常人都有的,也是佛陀所說的第一箭。觀痛受,如實知痛受。但若是因痛受而起了恚恨心,是行者的心被「受」拉著跑了,這是佛陀所說的第二箭。覺悟者只中一箭,不受第二箭。 神會開了心門。惠能大師直指: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戲論。在佛法中的行者,大都如同神會比丘,在外相對立之二邊與緣起生滅上玩遊戲。未能見自性,卻沉迷於文字知識,卻又高擡文字將之稱為「文字般若」。神會一聽惠能大師了知其心,也知其習性,神會的反應是禮拜悔謝。這裡吾等又要讚嘆神會比丘,雖然他無法說明本性,但裡面的覺卻是活的,馬上知道自己錯了,所以採取了適當的展現,禮拜悔謝。 禮拜悔謝是得法的秘訣,《本生經》中佛陀常為有愧的比丘說法,佛陀以自身的往事為例來說明生命的法則。若犯錯的比丘未有禪愧之心,佛陀則不對他開示,因為慚愧是將自己的心門打開了。 惠能大師演出標月指。惠能大師藉用神會來參訪,神會不為自己覓路,反而問大師坐禪還見不見。因此對「見、不見」大師鋪演發揮。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真是一針見血,神會一路外出參訪,曹溪並非第一站,沿路皆與人互論而未覓路,到了惠能大師處,還問惠能坐禪見否?落在比較他人的成就,卻不自知。 神會的百餘拜。神會比丘的表現太好了,第一次是悔謝,而這次是禮百餘拜,求謝過愆。次數之多,大家可想像,神會的禮拜謝過是哪時候停下的?是惠能大師請他停止,神會方停。這百餘拜有意思阿!這是個真心的展現。神會做了正確的抉擇,服勤給侍,不離左右。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