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心得--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133)
2007/07/09 10:00:57瀏覽2432|回應0|推薦1

六祖壇經心得--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133)

      師見諸宗難問,咸起惡心,多聚座下,愍而謂曰,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諸人聞說總皆作體,請事為師。

   諸宗難問。何以故?因為在「覺」的層次來說,直指人心,不離體說法。雖說許多方便法門,總是橫豎皆得,立亦得,不立亦得,所以不立一切法。而佛門諸宗,皆以種種方便法(禪、淨、律、密)而有差別,而無法當下與「覺」相契,故諸宗難以與之酬答。謂之諸宗難問。

    學佛行者生命成熟度不足,有二十難【】。無法個個能從自性般若生出方便法門(善解方便難),這是其中之一,故咸起惡心。何以咸起惡心?因為諸宗皆執著自己的方便法門,而認為別人依持的方便法門不如自己

    】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因此惠能大師開示,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唯有深刻體會,「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知道一切宗門諸方便法皆為引導人見性,法法平等,法如筏喻。此時包容一切法門,善念惡念皆不生,此時,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

        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一切教門禪、淨、律、密,或大小乘,南北傳皆是正方便法,皆有機會返觀一把抓住「覺」,是覺起大用,而「見」覺。這是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入「不二」者才能如此見。

    例如有人修四念處,觀身如身念處。有一天會發現,不是淨、不淨。而是「觀」。為什麼會知道是觀。是因為那個「知道」知道的。所以就住在那「知道」,發現應所作,思惟如何作,至「諸法如義(宜)」。      

 有一道淨眾生,度憂畏,滅苦惱,斷啼哭,得正法,謂四念處。   

 過去、未來、現在如來、羸無所著、等正覺,亦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云何為四?觀身如身念處: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猶木工師,彼持墨繩,用絣於木,則以利斧斫治令直。齒齒相著,舌逼上齶,以心治心,治斷滅止,猶二力捉一羸人,處處旋捉,自在打鍛。  

 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覺一切身息入,覺一切身息出。覺止身行息入,覺止口行息出。  

 離生喜樂;定生喜樂;無喜生樂,漬身潤澤,無處不遍。於此身中,以清淨心無處不遍。念光明想,善受善持憶所念,修光明心,心終不為闇之所覆。  

 善受觀相,善憶所念;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我此身中有髮、毛、爪、齒、膚、皮、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痰、小便,猶如器盛若干種子,有目之士,悉見分明,謂稻、粟種、蔓菁、芥子。觀身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觀彼死屍,鳥啄狼食,火燒埋地,悉腐爛壞,骨銷在地,骨節解散,見已自比:今我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如是,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觀身如身。

言下便須自見。是否有「見」?就以能否隨時覺知自心為最基本。言下,當下也,须「自見」如惠能大師說: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又說「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我們能分秒自見否?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07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