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9 00:18:40瀏覽2631|回應0|推薦1 | |
六祖壇經心得--一僧的明知故問與惠能慈悲的深答(121) 一僧問師云,黃梅意旨,甚麼人得。 師云,會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還得否。 師云:我不得。 僧云:和尚為什麼不得。 師云,我不會佛法。 這一段是壇經參請機緣品非常有意思的一段,此僧雖來參請,但壇經卻不紀錄此僧法號。何以故?因為要保留機會,令此僧人在有生之年仍然有機會見性,所以在紀錄時遮其名號而不記也。惠能真慈悲也。 一僧的明知卻故問:在黃梅東山寺,五祖忍和尚是這麼做的:「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所以有衣缽者確實是能悟大意者,僧明知達摩衣缽經五祖忍和尚傳於惠能大師,卻問「黃梅意旨,甚麼人得。」 那為何此僧仍問「黃梅意旨,甚麼人得。」有兩種可能,一是南頓北漸的爭議。一是此僧雖不落衣缽的外相,但未離法相。從惠能大師對此僧的回答,末學覺得應是第二種。 惠能大師慈悲的深答:惠能大師的回答是說明了「不住」、「不作是念」的離境離覺,連離亦離,離至無可離的徹底處。雖然是簡單的幾句回答,卻說到了最深奧處。 「黃梅意旨」論到此點應看這段: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謂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所以「黃梅意旨」乃論本心般若之性也。自性本自具足,何須從外而得?故和尚〈惠能大師〉不得。明心見性只是恢復本來面目,哪有從外另有所得,心經云:以無所得故。 此僧未離法相,故有個法可得。提問之比丘,認定禪定、解脫、誦經、持咒、禮佛、經行等等是佛法,落在外有所得。若論從外而得,只好回答,持咒確實有感應,誦經有功德,禮佛能消業障,故說:會佛法人得。 僧續問:和尚還得否。而六祖惠能,則描述自己〈我〉不從外所得,故惠能大師答:我不得。因為何其自性本自具足!為了啟發該僧,故曰:我不會佛法。惠能大師但請此僧思惟,惠能會甚麼?我會甚麼?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