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7 10:45:42瀏覽4672|回應0|推薦1 | |
六祖壇經心得--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126) 師曰: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 誠曰:秀大師說諸惡不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彼說如此,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 師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如汝師所說戒定慧,實不可思議。吾所見戒定慧又別。 志誠曰,戒定慧只合一種,如何更別。 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汝聽吾說,與彼同否。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聽吾偈曰。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上根器者一聞便知,不在法相,不在外相,而在自性。故曰: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因為志誠要問的是能「離生死」,或一般行者所說「出三界」者,故惠能大師以「行相」問之。 所謂行相,是表顯在外,眾生眼中所能見之行為。而秀大師所指導教誨的重點,是落在外相對立的善、惡;淨、妄。故志誠說,秀大師說「諸惡不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雖然我們說神秀大師所教導的仍在外相,但已經是在生活中實行。因此惠能大師肯定,神秀大師的戒定慧是接大乘人。因為「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 為何惠能大師是接最上乘人?最上乘者,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因此唯有見性,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能無所住而生心者,稱最上乘。惠能大師接引的,多是到了門外欠臨門一腳者。 如何接最上乘?是直指自性。所以惠能大師說:「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且隨方解縛,假名三昧。」惠能大師常由外相的三十六對,引人見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的自性真佛。 神秀大師重在外相,是所謂的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哪怎能解生死之大事呢?解生死之大事,是所有人生問題的中心,活著的目的是什麼?除非見本來面目,否則無法離生死,出三界。要見本來面目,必須自性起用。 所以惠能大師所說法,不離自性。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所以大師說偈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真知本來面目,則知身心皆為幻垢,故身去身來皆已如實知生命的意義,如菩薩不盡有為,不住無為,離三界生死。故曰:本三昧。 誠聞偈,悔謝。乃呈一偈。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志誠比丘覺性敏銳,已能離身心幻垢。而從外相的追逐中,返回真如本性,志誠比丘的返回真如本性,是徹底的,不止離四相,且能離法相,故云,法還不淨。此時志誠比丘已無「南北、頓漸」之分囉!難怪秀大師要說:汝聰明多智,可為吾到曹溪聽法。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