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六年國教的荒謬劇
2015/02/26 09:25:19瀏覽41|回應1|推薦1
教改政策,一向是想到哪兒做到哪兒,毫無規劃。

以前是大學難考,為擠升學窄門,中學教學不正常,補習班四處林立。主事者以為,那就多蓋幾所大學吧,於是乎台灣四處都是大學。就連二專、三專、五專等校也紛紛起而效尤,要求教育部核准其升格為科技大學。大學錄取率於是從三十幾年前的二十幾趴,竄至今年的九十幾趴。最後竟出現一科考2.8分,也能錄取。

主事者仍硬拗:「很好啊,以後計程車司機也都是大學畢業生,提高國民素質。」殊不知這樣做花了家長和國家多少費用,培養一個不適合念大學的學生,勉強把大學唸完,然後再去做國中或高中畢業就能做的工作,這不但是浪費金錢和時間,也讓這些年輕人在人生的最黃金時刻,整日被迫浸淫在對他來說有如天書的書本裡,苦苦掙扎。

現在大學總招生數已多過考生人數,這是因為一方面學校數及系所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台灣嬰兒出生率年年降低,相信教改主其事者當初始料未及吧?再過數年,招不滿學生的大學,勢必關門,那些博士教授要去喝西北風嗎?現在研究所博士班的名額也在不斷增加,未來將製造出更多的博士,但不知品質如何?出路如何?

如今的家長也已騎虎難下,非要讓孩子讀完大學不可。因為別人的孩子再怎麼差,好歹也大學畢業;就如同過去實施九年國教時,孩子再怎麼不是讀書的料,好歹也都國中畢業。現在的大學,已如同過去的國中,都成為人人必受的基本教育。所以無形中,十六年國教悄悄已然成形,而且是一種家長必須付費的國民教育,端的是荒謬至極。

想當初的教改,為了減輕考生的壓力,無端增加了數不清的大學,結果高中仍然要上第九節,晚上趕補習班的學生數比以前更多,套句台諺,教改是:生雞蛋無,放雞屎有!

(更生日報97.1.2.)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okingblog&aid=21120828

 回應文章

陳育賢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2/15 10:53
10年後的今天,科技大學仍然有很多學生,反而是普通大學的招生狀況較差。
高職也還有很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