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辯論˙話劇˙電影
2024/05/03 05:36:12瀏覽210|回應0|推薦5

                   

我念高中時國文課除了課本外還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內含《論語》與《孟子》。我偏好孟子的「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因為我喜歡辯論,更愛聽人家辯論。但是我僅能和熟朋友私下辯論,真要我在大眾場合公開辯論,我會緊張而腦袋秀逗,可我又偏愛那種甲方已被乙方逼向死角,甲方突然來個回馬槍,局勢整個翻轉的快感。大學畢業十多年後,電視上李濤2100全民開講,處處都是回馬槍,看得實在過癮。

 

上大學時,學校社團有辯論社,學員會在台上真槍實彈演出,這時台下一定有我這個忠實觀眾。那時採奧瑞岡式辯論,正反雙方各有三位辯士,每位辯士都要擔任一次「申論」、一次「質詢」、一次「答辯」的工作,最後再做結辯。我尤其佩服本校教育系裡有幾位鬼才,引經據典、反應敏捷、舌燦蓮花、毫不怯場,有大將之風。三分鐘到就要自動關機,若還要死撐,會被扣分。由於比賽規則嚴謹,不會像現在政論節目藍綠名嘴一言不合就惡言相向,真正一場有格調的辯論賽聽下來,會使人神清氣爽。一直以來,總統候選人的辯論模式,比較有奧瑞岡式的影子,還是令人欣慰,可以回味年輕時聆聽辯論的享受。

還有話劇社,學生粉墨登場,演出也令人叫絕。實在佩服幾位硬底子演員學生,這麼多的台詞他們花了多少時間準備,怎麼就沒看出來他們什麼時候會落了詞。話劇不像電影,是不能NG的,而且他們入戲頗深,演技逼真,其中一齣戲--音容劫,女主角的幽怨神韻與略帶哭腔的控訴,事隔幾十年,腦海裡還隱約浮現她的影子。

 

另一齣戲,有位男主角,叼著菸斗演出我看過的田原的小說,神情沉穩、架式十足,也令人佩服,大學校園裡真是臥虎藏龍。可惜他們畢業後,未能朝藝能界發展,真是演藝界的損失。

還有一個令人期待的好節目,每週六在學校禮堂觀賞免費電影。這也是當時窮學生的娛樂方式。怎麼有免費這麼好康的事?因為由電影研究社社團出資,其他學生就託他們的福。播出的片子又是社團裡對電影學有專精的老師所選出的片子,部部好看。印象深刻的有兩部:一部是「單車失竊記」,一部是「母親三十歲」。「單車失竊記」是一部義大利拍的黑白片,內容敘述二次大戰後羅馬經濟蕭條,一個失業的父親,好不容易經職業介紹所那兒得到一個工作機會,工作內容是要用單車送貨,他把家裡的棉被典當換來一部嶄新的單車。不料第一天上工,車就被偷,沒了車,等於沒了工作。在他走投無路之際,他只好下手行竊別人的單車。下手前的那一番敢不敢、要不要的猶豫,看了令人心酸,導演拍出了人性內在的掙扎與矛盾。最後行竊失敗遭警逮捕,路人一路追打辱罵,年幼兒子上前阻止路人,保護父親,我看的落下淚來,甚至內心一度竟希望,這位父親行竊成功,該有多好。這當然是錯誤的想法,但當時電影的氛圍很自然的會同情起主角的行為來。最後車主原諒了父親,人群散去,父子倆在馬路上狼狽不堪向前行去,面對未來弱肉強食的社會,臉上浮現茫然的神情。我掉過淚後,開始詛咒戰爭。經濟蕭條全因戰爭而起。導致以後我很討厭看戰爭片。

 

另一部「母親三十歲」,是國產片,宋存壽導演。我這個影饕,看到宋存壽三字,就知道又是一部悲劇。這部戲的原著是於梨華的中篇小說《母與子》。

 

故事敘述一個家庭,父親患有重病,母親不但不理不睬,還在外與人偷情。大約十歲大的兒子,一次還跟蹤母親到他們幽會的處所翻牆偷看到母親的出軌行為。那一幕看了實在令我驚心動魄。導演找來李湘飾演母親,算是找對了人。

 

兒子(秦漢飾演)後來投靠親友,長大後考取大學,品學兼優,也交了女友。大概小時候的陰影,女友雖然愛他,卻老是覺得他陰陽怪氣,對她忽冷忽熱。過去母親的外遇是個遊手好閒的傢伙,常對母親施暴。母親後來悔悟,也得不到兒子的諒解。一次母親來校探望兒子,不料兒子已搭火車前往成功嶺受訓,火車慢慢啟動,母親竟隨車跟跑叫喊。兒子在窗戶邊看見母親,一改平時對母親不理不睬的態度,神情也焦慮起來,此時火車穿越平交道,母親被一輛汽車撞倒,兒子終於悲痛地大喊:「媽!」母親臨終前一刻,母子終於和解。

 

諸如此類精彩片子不勝枚舉,它讓我在大學每個週末的第八藝術的氛圍裡,得以成長。

 

 

2024/05/03中華日報副刊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okingblog&aid=180568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