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26 15:30:02瀏覽3359|回應0|推薦1 | |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陰曆六月十日 ◆慶典釋義 台灣地區的王爺信仰中,除了常見的三府王爺和五府王爺之外,還有一個獨立且封閉型態的張、李、莫千歲系統,這個以張、李、莫千歲為主神的王爺信仰,和其他王爺信仰最大的差別是,一般的多府(三府、五府或七府)王爺,指的是不同的幾位王爺,一般並沒有固定指那幾位,因此三府王爺中,可能是供奉池、王、吳三千歲,也可能是張、蕭、陳三千歲,五府或七府王爺,所供奉的王爺也因寺廟的緣起而有所不同,但以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內的安西府為信仰中心的張、李、莫府三千歲系統,所指的三位王爺,乃是特定的神,非但無法被替換,三位王爺成神的故事,更是漢人教忠教孝思想的典範。 民間信仰中的張、李、莫府三千歲,相傳為中國唐代的三位良將,唐玄宗執政時發生安祿山事件,張巡壯烈死守睢陽城,戰將莫英與張巡結為異姓兄弟,共同死守睢陽城,最後都壯烈犧牲;忠臣李泌則賦詩譏諷安祿山,卻因不容於權貴,而遭誣陷蒙冤致死,這三位因安祿山而死的文臣武將,後世敬為張、李、莫三府千歲,並謚張巡為「錐陽忠魂」,李泌成了「天子師友」,莫英則是「正氣浩然」。 ◆慶典緣由 民間傳說中,緣於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五條港海邊漂來張、李、莫府三千歲的神像和牌位,漁民搭草棚奉祀,因神威顯赫,香火鼎盛,民眾改建廟宇奉祀而漸成台灣張、李、莫府千歲的信仰中心廟,在林蔾的《蓬壺擷勝錄》書中記載如下:「據傳當乾隆末年三月初十那天的中午,忽地有一竹筏從海上漂到五條港口的狀元挖港(一名海豐島)來,漁人們好奇地紛紛登筏探望,但筏上並無人影,只有一柱香火及香爐,供在一個上寫「張李莫府千歲」等六字的神牌前,因為無主孤筏,漁人們便把香爐和神位設在海豐島……」 至於正式建廟的時間,應該是在清清嘉慶十一年(西元1806年),到了清道光三十年(西元1850年),者度加以修茸改建,並在廟前立了一對大旗竿,奠定安西府為張、李、莫府三千歲信仰中心的地位,此後香火更擴及全台,如今全台更擁有三千多處分靈廟壇,連海外也都有不少信徒。 ◆慶典特色 雖說張、李、莫府三千歲的香火早在清季便擴及全台,但台灣的王爺信仰,明顯受到地域、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台灣西南沿海的漁民,更以王爺信仰為重心,但在不同的地方信仰的王爺並不相同,高屏一帶以溫王爺或十二瘟王為主,台南一帶崇祀的為五府王爺,雲林一帶的王爺,則以張、李、莫府三千歲最受歡迎。 安西府所在的台西,是台灣民風最彪慓的地方,這點特性完全反映在民俗慶典上,各式熱鬧的陣頭競相表現出「輸人不輸陣」的氣勢,使得安西府的祭典都被一陣又一陣的陣頭搶光了風采,從早到晚都可見到賣力演出的乩童,更有一路擺陣的八家將及喧吵不堪的電子琴花車…,成為許多追求廟會熱鬧活動的人,不能錯過的重要場合。 ◆慶典活動 張、李、莫府三千歲原本各有不同的壽誕,張府為陰曆六月十日、李府為陰曆四月二十六日、莫府是陰曆六月十二日,三府中以張府為首,加上莫府的壽誕也只差兩天,廟方為了方便外出的鄉人能回家參與盛典,因此訂定陰曆六月十日的張千歲誕辰,為安西府年度中最盛大的統一祭典日,在這一天前的一、兩個星期,便有分靈至全台各地的分靈神尊,分別回到開基廟進香謁祖,到了六月十日當天,更是台西人一年之中最盛大且重要日子,早期家家戶戶都在大拜拜,且以辦桌宴客,如今傳統的辦桌宴客雖然少了,但熱烈祭祀的心意和熱情依舊不減。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