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02 10:19:58瀏覽2235|回應0|推薦1 | |
★這是一個收費性的活動,為方便統計人數,若您不想參加,請不要隨便按參加,謝謝您。
★報名表在本文的最後一段,參加過活動的老朋友,想參加只需按參加便可,沒有參加過活動的新朋友,務請將報名表填妥並且回傳給我,才算完成報名手續,謝謝每一位支持的朋友們! ★如果你喜歡這個旅行,卻無法參加,也歡迎您轉貼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您!(這是一個特別追加的旅行,由於今年的暑假,劉還月的人文旅行都以部落探勘為主,不是時間太長就是要飛簷走壁,要不就是名額太少,致使許多朋友整個暑假只能用看的,紛紛跟我抗議,為此乃趕緊追加一個以遊覽車為主,散步丘陵之上的旅行,但要穿梭山林間,只能用二十人座的小巴,因此名額只有十九位,有興趣的朋友請立即把握!) ◆ 許多年前,我在研究「四社平埔」時,最常接受到的說法就是;這些原居住在倒風內海或台江內海的平埔族人,由於受到大量漢人移民的壓迫,只得翻越新化丘陵,進入玉里盆地,分居在「四社生番」原本的社地,後世的人們為了區分不同的民族,乃以「四社熟番」稱之。 這原本就只是一個少數人才會關注的議題,而在這些少數的關注者中,大多數的焦點都集中在清代文獻中的「四社番」,尤其是「四社生番」與「四社熟番」之別,至於何以西拉雅族人要翻越過新化丘陵,看起來並不險峻的新化丘陵,又何以成為西拉雅族人和其他原住民各族,天然的分界線呢? 所謂的「四社生番」,早期都被指為南鄒族人,因此也有人以「南鄒四社」來稱呼「四社生番」,但這些後來遷移到那瑪夏與桃源地區的族人,卻不認為他們是鄒族人,積極地希望正名為卡那卡那富族和沙那魯娃族,根據文獻的記錄,他們在玉井盆地中建立了四個主要的部落,主要的獵場則在廣闊的新化丘陵,現今台南市山上區的隙子口,就曾經遺有「四社生番」活動過的記錄。 至於「四社熟番」,清代末葉的《安平縣雜記》中,有一篇〈調查四番社一切俗尚情形詳底〉是這樣寫的:「據稱有台灣即有此番,考其世系,有指是金人為元兵所迫漂洋至此,與土番婦結縭傳育而來;有指是明末時荷蘭佔據台灣所帶來台之兵卒分住內山各處,及鄭成功得台島、驅荷蘭,凡居近內山之兵卒未能偕回本國流落內山,與土番婦生育相傳而來,因被成功驅迫,徙匿高山,同生番居處;至清朝得地後,始出歸化者.究之,此二說未知孰是?」 一般的研究者,大多認同「大滿亞族原本生活在台南平原一帶」的說法,至於這些原居在海邊的平埔族人,何時、何故翻越新化丘陵,遷徙到玉井盆地中,依據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早期的田野調查所得,認為十七世紀初,原來居住在灣裡溪(今曾文溪)左岸的西拉雅族人,由於受不到目加溜灣社人的壓迫,被迫遷徙到現今大內鄉的頭社,並將原居頭社的南鄒族人,壓迫到玉井地區,到了十八世紀末葉,他們又在漢人的壓力下,移居現今台南縣的玉井、楠西地帶。 除此外,根據本人田野採訪所得到的資料,認為是在清初代葉,由於大量的漢人渡海來台,族人原本的領地受到漢人的巧取豪奪,只得翻越新化丘陵,被迫擠掉原居住在玉井盆地及周圍地區的鄒族人,在現今的楠西、玉井、南化…一帶,建立新的部落。 由此可見,無論是「四社生番」或者是「四社熟番」,雖然主要的部落都分佈在玉井盆地,但新化丘陵卻是這些族人最主要的生活領域,除了在這裡狩獵之外,族人也在綿延的丘陵之上,覓得水源建立一些小部落,並且從事簡單的農作。 地理上的新化丘陵,是一大片位於南台灣的台南市到高雄市北境,嘉南平原東南境的寬闊丘陵,南北長計34公里,東西寬11公里。丘陵平均高度大都在200公尺以下,僅有最南境的大岡山高312公尺,小岡山則高250.9公尺。 新化丘陵主要是以更新世頭嵙山層的崎頂層為主,東與古亭坑泥岩相鄰,西側則進入平原區,部份與台南層為鄰;崎頂層主要是由泥質岩體、砂岩、砂頁岩互層等岩性組成,這些都是潟湖的泥質岩體與開闊海岸的砂質岩體交互出現,逐漸沈積而成的海相地景,因此產生不少的海生生物的化石,諸如扇貝、海膽、鯨、鯊魚和其他各種海生動物…,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海相化石區。 古老的海相沉積層,後來又遇到板塊運動而不斷抬升,形成了丘陵地形,許多野生動物都在這裡生存過,因此保存了不少的脊椎動物化石,計有:長鼻類的台灣古象、中國劍齒象、副猛瑪象、諾曼象與中國早坂犀牛、牛科、龜類、台灣古鱷、鹿科、貓科及膜類…等,這些脊椎動物的化石顯示了遠古時代台灣的生物相,也因此,新化丘陵成了台灣最豐富的自然史資產區。 無論是曾經生活在這裡的民族,或是深埋在地層中的化石,對於許多現代人而言,根本是不重要,甚至是「不存在」的,甚至連「新化丘陵」這個名詞都不曾聽過,也許熟悉台南的人,都知道從台南進入新化之後,儘是一些高低起伏的地形,一般人只當作上坡或下坡的路,卻從沒在意過這就是「新化丘陵」! 「新化丘陵」的名稱就足以說明,這片丘陵主要分佈在現今台南市的新化區,從台南到新化,丘陵地形愈來愈明顯呈現,從大目降沿台20線進入隙仔口,馬上就可以發現好幾座供奉阿立祖的小祠,除此外,虎頭埤以東的大坑地區,不只仍遺有許多的太祖和老君的小廟,更仍有許多平埔族人的後裔,依舊努力地維持平埔族的文化,這些證據都足以說明,新化丘陵一直都是平埔族人最重要的根據地。 新化到左鎮之間的菜寮地區,不只有一座著名的菜寮化石館,更建有台南自然史博物館,這兩座和化石有關的博物館,主要的收藏品都是新化丘陵出土的化石,除了脊椎動物化石之外,更有不少海相化石,是這塊土地滄海桑田最有力的見證者。 不只有這三項基本的要素,晚近的新化丘陵,更是南台灣農產的重鎮,日本時代開始,新化丘陵便是許多熱帶水果的培育所,如波羅蜜、蘋婆、人心果、猴面果…,都首先在丘陵上試種起來,直到今天,這些市面上根本見不到的「異果」,也只能在丘陵間找到! 當然,如今的新化丘陵,最主要的水果還是以芒果為大宗,新化到玉井之間,到處可見的都是芒果園,從清代開始,便有漢人移民帶來了芒果,日本時代發現這片乾旱貧瘠的丘陵地,適合種植各式熱帶水果,於是開始品種改良,許多新的品系因此出現,大受農民的歡迎,直到今天,早已成為全台最重要的芒果產區,不僅產量豐富、品質精良,更有各式各樣新研發的品系,總是讓人感到無比的驚艷! 長久以來,我們不在乎的新化丘陵,無論在歷史、人文、地景、自然、產業…等各方面,都是如此的豐富,而這一片寶藏,正等待我們去發覺親近呢! 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07:00 新店捷運站出發 旅行有夢的朋友都到齊了,遲到的人,又能如何圓夢呢? 08:10 新竹竹林交流道上車 遊覽車將走國道三號,南下到新竹的竹林交流道,接中北部的朋友上車。 09:10 台中交流道上車 遊覽車將從國道三號轉入國道一號,在台中的中港交流道,接中南部的朋友上車。 09:30 南投休息站 漫長的旅途中,總要有一個可以休息解手的地方,這一次我們選擇南投休息站,做為我們的中途休息點。 10:50 國道三號轉84號快速道路 我們將走國道三號南下,轉84號快速道路往東,直達台灣知名的芒果之都玉井,展開我們的活動。 玉井果菜巿場中的芒果尋奇 玉井果菜市場是台灣眾多產地果菜市場中,最具有特色的一個,尤其是每年進入夏天,整個果菜市場中最主要的水果,全都是以芒果為主,這些年來,香甜的芒果配上冰品,成為台灣人盛夏的消暑聖品,因此芒果也就成了熱門的水果,農民為了開發市場,更積極地投入研究改良,不僅創造出各種品系的芒果,更帶動了芒果相關產業的加工,各種不同風味的果乾,更點輟出這個市場的多元風格,讓號稱芒果之都的玉井,因這項許多人喜愛的水果,成為山林中最耀眼的城鎮。 除了芒果之外,充滿地方風情的玉井果菜市場,還可能出現各式的山林產業,像是樹薯粉、薑黃粉、醃破布子、醃鳳梨…等,每一次來逛這個果菜市場,都懷著尋寶一般的心情,期待著各種我們不曾見過的東西呈現在我們眼前 12:00 玉井午餐 逛完了玉井的果菜市場,我們的午餐選在玉井外環道的國華小吃店,這家商店沒有特別的裝潢,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料理,卻也因此,所做的玉井鄉土菜相當有特色,我們選擇這家餐廳,選的就是他的在地風味啊! 飲食的真義,在於我們是否懂得在什麼時間,選擇什麼樣的食物? 四社平埔族人的生殖神話 玉井是「四社熟番」的根據地,「四社熟番」中的霄里社流傳一個陽具石的神話,相傳玉井口霄里有一座遠望形狀頗似男性陽具的山,每年夏至前後幾天夕陽西斜時,斜陽正射陽具山主峰,如陽具般的山影落入鹿淘洋部落的大潭中,代表陽具山的純陽之精氣,和屬陰性的鹿淘洋部落大潭水,進行陰陽交合,「四社番」因此而強大,漢人進入玉井盆地後,為了讓「熟番」的勢力衰退,於是奏請天庭予以懲戒,玉帝乃派雷神將陽具山打下,果然一擊便中,斷成三截,散落在不同的地方。 民國83年,台南縣玉井分局左側方的綠地上,設置了一具「龍具石」,這只高220公分,看起來像男性生殖器的天然造型石頭,是地方砂石場的老闆魏炳輝,在玉井豐里村斗六仔「藍鳥山」下的曾文溪河床挖到,特別捐給玉井分局的,代表警政系統的玉井分局,非旦很高興地接受這具「龍具石」,更聽從地理師建議:「孤陽不生,獨陰不長」,於是配置鵝卵石、闢水塘,陰陽調和,員警並在池內養魚,象徵「魚水之歡」。 玉井人非但沒有人認為分局旁擺一具「龍具石」有礙觀瞻,更有許多民眾慕名而來,只為「一摸得男龍具石」,甚至更吸引了許多外地人,為了求得子嗣,不遠千里而來,就只為了這具摸了就能生男的「龍具石」。 玉井地區,除了這具早已成為觀光景點的龍具石,在香蕉山的遊客中心前,另有以石刻成的陽具石與陰戶石,最有趣的莫過於市街上的桃源茶室門口,另有一只渾然天成的陽具石,據聞許多前去酒家作樂的男人,都要先去摸一摸這只神石,他們都相信,多摸一下神石,更有助於自己展現男性雄風。 「四社」有多少個部落? 大滿族人其實不只在玉井盆地上建立了四個部落而已,盧嘉興在〈台南縣古地名考〉中指出:「四社熟番」玉井盆地的舊社,還有噍吧哖、大武壠二社、茄拔社、芒仔芒社、宵里社、芒(望)明明社、木岡社以及芋匏社…等部落。 位於玉井鄉竹圍村東北邊的鹿陶,地名可能來自平埔族語,但也有人認為可能跟清志所載之「駱駝山」有關,清代的社地包括現今玉井的鹿淘洋、龜丹…等地,最能代表四社平埔文化遺跡的,就屬「大武壟開基上帝廟」的鹿陶庄北極殿,這座主祀玄天上帝的廟,創建年代不詳(或說創建於康熙五十六年),曾於清乾隆三十九年(西元1774年)曾首度重修,這座歷史悠久的老廟,乃是大武壠頭社的族人,除了原始祖靈崇祀的太祖之外,最早接觸的漢人形式的信仰,後來逐漸成為四社平埔族人的「祖廟」,為四社族人的信仰中心,每年元宵節時,遷徙到現今高雄縣甲仙、六龜和杉林…等地的族親,都會「涉荖濃,爬烏山」到這裡來「謁祖」,清乾隆年間以後,漢人入墾更多,漢人的聚落超越了平埔族人的四社,原本的祖靈祠也就慢慢地漢化為上帝爺廟。 鹿陶庄北極殿附近的竹圍江家,就是一個純漢人的血緣聚落,可見清代中葉以降,漢人相繼翻越新化丘陵,進入玉井盆地時,也是在「四社熟番」的部落旁,建立了聚落,後來才逐漸以各種手段,壓迫著四社族人,最後這些族人只能遷徙到楠梓仙溪以及荖濃溪流域, 荷蘭文獻記錄過的小部落 荷蘭留下的文字資料中,曾經出現過的Voungo社,也就是四社之一的芒仔芒社,舊社位於今玉井鄉三和村,至今芒仔芒的舊地名不僅仍在,更有一個以芒仔芒為名的埤,傳統的社地,應包括三埔村的牛稠仔部落。 早在荷蘭時代,荷蘭人為了開發內山的資源,勢力便已深入大武壠、芒仔芒社等部落,留在荷蘭人帳冊中的戶口資料告訴我們,西元1650年,芒仔芒社只有十九戶人家,人口也才121人,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小社。 歷史悠久的芒仔芒埤,一直是鄰近聚落最重要的水源地,環繞在埤四周的丘陵,正是新化丘陵的一部份,起伏的山丘之間,放眼盡是芒果園,不同品種的芒果樹,收成的時節也大有不同,有的早收成完畢,有的果實還高掛在樹上,作物成熟期的錯開,乃是農業改良重要的課題之一。 芒仔芒埤的埤旁,還有一座紀念噍吧哖事件的「忠義祠」,其實這只是一座鄉野間的孤魂野鬼廟,但在大家樂興盛時期,據聞祠中的亡靈突然託夢給某一地方人士,說他們是噍吧哖事件的忠魂,於是他們就找來了法師,將小祠正名為「忠義祠」,也因此在這荒山野嶺間,就多出了這座「抗日事件廟」了,有趣的是,廟方還立了碑石,說明完整事件的「神蹟」。 Voungo社旁的望明明 緊臨在Voungo社旁的望明明社,也被稱為芒明明社,或者是芒明社,社地就在現今玉井鄉的望明村,玉井芒果綠色隧道的最南端,東南境和芒仔芒社相連,並留有一個「貓兒干」的老地名,此外,並没有留下相關的民族文化或信仰,部落中則有幾戶人家分別姓買、穆、余、潘...等,也許是「四社熟番」曾經在這裡建立過古老部落,最微弱的證據吧! 由於清代的芒仔芒社,設有官設的「社倉」,因此引來大量漢人的開墾,漢人無法直接進墾芒仔芒社,於是只能在周邊尋找適合的地方,看中了望明明這塊土地,於是眾人集資,共同推派出十八位耆老,和「四社番」協議購地,漢人才能在此建立部落,至今,主祀媽祖的庄廟振安宮,右廂供奉的「十八公祖」,就是紀念這些當初勇敢和「四社熟番」談判的前輩。 如今的望明明,是一個努力經營特色的小農村,村中還努力地規劃出一些「景點」,村中也以芒果產業為主,還有一間果乾的加工廠,除了自己生產安全、可口的各式果乾之外,也為產銷班的其他農戶代工製作果乾。 新化丘陵上的芋匏社 從玉井往西,起伏的山丘就是新化丘陵,這裡還有一個知名的小社,就是在《台海使槎錄》以及《諸羅縣志》中都曾提到的茅匏社,正確的社名應該是芋匏社,主要的社地在現今玉井鄉九層村的芋匏。 清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王必昌的《重修台灣縣志》載:「芋匏社,在卓猴東北,地狹人少,歲納丁銀二兩,徵解諸羅縣,奏銷。俗與卓猴社同。」 說明了芋匏社的人口不多,是個典型的小社,並且必須依附大武壠社而生,至於風俗何以「與卓猴社同」呢?日本時代的《台灣慣習記事》,曾紀錄一段口碑,認為芋匏社人應是鄭氏平台後,由卓猴社遷徙而來。 如今的芋匏社,成了外層林,現今的地名說明了這是一個地處層層山林之中的小聚落,正是典型的新化丘陵地形,聚落中最大的地標是層林國小,歷史悠久的三官大帝廟,則是取代四社平埔的祖靈崇祀,而引進的漢人寺廟。 18:30 左鎮社區媽媽的風味晚餐 位於新化丘陵上的左鎮,早年是個個典型的窮鄉僻壤,但在左鎮農會的努力之下,從不起眼的農產品著手,以青灰岩土質叫形成的白堊特殊土層的諧音,取名白二姐,推出了口感奇佳的破布子、芒果、山藥、梅子、龍眼蜜以及茶…等系列農產品,成功地打造出真正富麗的農村。 這幾年來,左鎮更積極地發展觀光,為了滿足各式客人的需求,許多社區的社區媽媽,都努力研發有在地特色的在地飲食,我們在晚餐時節來到左鎮,當然是不想錯過這種真正富有在地風情的特色餐飲了。 20:00 左鎮夜話 人生有太多個的旅行,會留在你記憶中的,往往只是某個異鄉的夜晚,深談淺語之間,所留下的對話。 我們從來相信,不同的旅行之夜,可以讓我們的感動更深厚,讓我們的世界更寬闊,於是,我們總不會錯過每一個旅行之晚,和朋友們共話歷史,或者一同感嘆青春的易逝! 22:00 夜宿左鎮國小幼兒園 這次的旅行最困難安排的就是住宿了,原本預設的左鎮拔馬教會,假日只出借給教會團體,後來在左鎮國小卓玉(支邑ㄑㄧˊ)老師的幫忙下,才借到左鎮國小的幼兒園(謝謝校長的應允),這裡有兩間設備完好的通舖,更有盥洗設備,我們只要自己帶睡袋(或薄被),就可以入住了。 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 06:30 早餐 這一天的早餐,我們要到左鎮的小街坊中覓食,左鎮很少有較多的外客住宿,因此早餐也只能以方便、衛生、吃得飽的餐點為基本要求。 左鎮口社寮的阿立祖 早餐之後,我們將散步到左鎮口社寮的阿立祖壇,這座位於左鎮中正里口社寮溪邊的阿立祖壇,早些年是供奉在現今林務局山林管理所左鎮工作站內,一棵樹頭巨大如豬母的大松樹下,後來由於經常遭到雷劈雨打,大樹逐漸枯死,於是將阿立祖移到口社寮溪邊的大芒果樹下,漢人入墾左鎮地區後,決定將阿立祖和玄天上帝、天上聖母合祀為守護神,但阿立祖一直不同意,因此位於溪畔的阿立祖,被人遺忘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有人以「邪神」視之,直到二十世紀八〇年代,平埔族復振的聲育漸起,但口社寮的大芒里樹已倒,後人找了好久才找到阿立祖的祀壺,最後請示阿立祖後,決定在口社寮重建阿立祖壇,形式則仿照頭社的公廨,1995年農曆11月19日吉時動土,1997年農曆10月1日吉時安座,終成現今的阿立祖壇。 有趣的是,這座被當作「觀光景點」的口社寮阿立祖壇,重建的緣起卻有多種版本,不同的在地人,都有不同的詮釋法,就連祭台上的祀壼,也都有不同的解釋 左鎮的果菜市場 離開口社寮阿立祖壇的下一站,就是左鎮的果菜市場,這也是一個產地的果菜市場,早年左鎮外環道還沒有蓋之前,這個果菜市場還會有一些外來的商販,等到台20線公路四線道開通之後,左鎮之前有新化果菜市場,後有玉井果菜市場,願意來到這裡的商販就少之人少了。 商販不肯前來交易的原因,主要是產量不足、品種龐雜,且都屬於家庭式的生產,因此無法滿足大盤商的需求,卻也因此,成為我最愛的果菜市場。 就因為它是在地農人的果菜市場,農家中有什麼生產過盛的水果,都會帶到這裡來賣,就以芒果來說,玉井果菜市場最多的必然是各式品種改良過的精良產品,左鎮果菜市場卻常可見到真正的土產,而且數量不多,賣完就沒有了。 在這裡更多的是各種罕見的水果,尤其是熱帶的實驗水果,總會流落到民間,等到果熟時,農人就會帶來這裡賣,至於要賣給什麼人,那就完全得看緣份了。 可能是左鎮果菜市場的生意實在不好,每一次我到那裡,每一位農人都拼命跟我招呼,因此每一次我都得分別向每一攤買東西,也等於向不同的農人交朋友,許多的農業知識,也就在和農民的互動間,學會了許多。 推廣月桃的卓老師 除了農民之外,我們更應該向大地學習! 退休於左鎮國小的卓玉(支邑ㄑㄧˊ)老師,就是懷著向大地學習的謙卑之心,才能在退休後成立月桃工作室,並且在不到幾年的時間內,以「霍格華茲ㄟ月桃魔法師」,擊敗全台上百個社區、團體,拿下房仲業所頒發的「幸福行動楷模獎」,成為左鎮的新榮光。 卓玉(支邑)老師是一位非常樂觀又健談的老師,除了月桃之外,她的名片上還刻意印上「平埔族卓猴社後裔」字樣,以彰顯自己的身份,只要你願意跟她聊,他可以全整的敘述卓猴社的點點滴滴,更會驕傲地展現出西拉雅族珍貴的文化,也因此,左鎮月桃工作坊不只是一間推廣月桃產業的工作室,更是復興與推動西拉雅族歷史文化重要的窗口。 月桃相關的產業 台灣中低海拔地區處處可見的月桃,向來是台灣民間最常使用的民俗植物,何以左鎮會成為月桃故鄉呢? 傳統的台灣人使用月桃,大多是取月桃莖來當綁東西用的繩子,最多是用月桃葉來包豬肉,此外就少見到有其他用途;左鎮的月桃工作室的卓老師,認為月桃的莖可以用來製作許多的工藝品,包括:月桃蓆、月桃提籃、胸花、吊飾,所製成的產品相當多元,這些編織手藝品的出現,雖然其中包含了卓老師的許多巧思,但利用曬乾的月桃莖梗來編織,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產業,因此還不算是完全獨創的產業,只是在各種手藝品的製作上,各有不同的巧思罷了! 積極研究月桃的卓老師,當然不只是將月桃的莖梗做成手藝品而已,她想到有人用月桃的葉子來包粽子,於是開始研發月桃食品,於是他取用根部來熬湯煮茶,清新、鮮美的滋味立刻大受歡迎,於是她又投入月桃食品的研發,相繼推出了用月桃根部與雞蛋一起熬煮而成的「月桃蛋」,這顆神奇的「月桃蛋」,剝開時呈現淡淡的藕色,濃郁的月桃香氣撲鼻而來,加上口感相當特殊,相當受到歡迎。 卓老師確定月桃根真是好東西,於是加入了加上寒天、枸杞、紅棗及冰糖,做成了「月桃果凍」,月桃根加入枸杞和紅棗,也可以用來燉雞,成了香氣悠遠、湯頭濃郁、鮮嫩無比的「月桃雞」。 這就是我們早上的功課了,我們將在這個種滿月桃的部落,跟著卓玉(支邑)志師一起製作月桃的手藝品,我們希望至少可以在卓老師的細心指導下,每一位朋友可以自製一件月桃手藝品,成為這次旅行最重要的紀念物。 12:00 以「月桃」為名的午餐 我們既然來到了月桃的故鄉,卓玉(支邑)老師又精心研究月桃根製成的食品,我們怎能錯過享用月桃為香料,加工製作的月桃食品呢? 午餐,不只有月桃粽、月桃蛋,更會有離開左鎮再也吃不到的月桃雞啦! 澄山部落的化石歲月 左鎮的澄山社區,是一個包含過嶺、山豹、二坑及澄山四個小部落所組成的,這些小部落早年都屬平埔族部落,知名的澄山教會,就是為了向西拉雅族人宣教而設的教會,許多部落中的耆老,也都清楚自己身上所流為血脈。 這些年來,一直努力經營聚落的澄山社區,不僅積極地推展傳統農產品,包括:竹荀、香蕉、芒果…等;其中竹筍更通過吉園圃認證。村民也努力發展月桃編織以及月桃飲食,再加上白堊土所種植的澄山咖啡,很明顯的就是要營造出一個豐美、多元的山村遊樂園。 澄山社區最特殊的是自行規劃出的「化石出土區」,位於菜寮溪上游的山村,幾乎處處都可見到各式各樣的海相化石,早年村人都把這些妨礙農作的出土物當成垃圾,日本時代左鎮菜寮地區的化石相繼出土,加上菜寮化石館的成立,終於讓鄉人認識這是千萬年前遺留下來的寶物,近年來為了推展社區文化,於是規劃出了這個化石區,讓每一位來的澄山的朋友,都有機會親自尋找化石,直接和千萬年前的生命對話。 15:20 返家 旅行結束了,我們在新化上國道三號北返,並轉入國道一號,讓住在台中的朋友下車,再轉國道三號,讓住在新竹的朋友下車回家,最後沿國道三號,回到新店捷運站。 【報名資訊】 【主辦單位】 台灣常民文化學會。 【活動名稱】 「2013劉還月的人文旅行【族群與產業】穿越新化丘陵,尋找民族生機──玉井與左鎮地區的族群與產業文化體驗」文化學習課程。 【參與旅行對像】 歡迎對對原住民文化與祭儀、傳統文化重建有濃厚興趣的朋友,由於這次旅行將穿梭在新化丘陵上的諸多小部落間,只能用二十人座的小車,因此只接受19位朋友的報名。 【報名日期】 即日起受理報名,請早行動,以免向隅。 【報名方式】 我們只接受電子郵件報名,如果你想參加,最近二年參加過活動的老朋友,直接按FB(臉書)本活動的參加便可,沒有參加過活動的朋友,第一要務就是立刻將報名表E-mail到liu580220@hotmail.com信箱,如此才可能佔有名額;為了避免電子郵件遺失,報名後請用電話確認,若有其他問題,也請用電話連絡:劉還月的手機是:0958020220。 【旅行費用】 每人的費用是3900元。 (以上費用包含遊覽車車資、住宿費用、在地特色飲食、在地風味餐、早餐、講師費、司機小費、行政費,旅遊責任險及其他雜支…等。) 【繳費方式】 E-mail報名之後,請不要直接繳費,請等待收到劉還月回覆的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後,按通知時間再行繳費(繳費方式連同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一併報告)。 未在收到第一次通知後三日內繳費者視同棄權,名額由候補者遞上,謝謝您的配合! 【嚴格規定必備物品】 一、布鞋或登山鞋:我們為了大家的安全起見,戶外行程全程禁止穿著涼鞋,並將在出發時檢查,若鞋子未符合規定,主辦者得當場退費,要求報名者無異議退出活動。 二、個人食具:包括碗筷、杯子等,在劉還月的戶外實察活動中,全程不提供個人餐具,忘了帶餐具的朋友,每餐應付免洗餐具費100元。 三、個人盥洗用具,無論住宿地點是否提供免洗式的盥洗用具,我們都禁止使用,完全是因為這些用完即丟的塑膠製品,不僅浪費,更是環境的大負擔,因此,請各位務必自備個人盥洗用具。 四、睡袋,我們將借宿左鎮國小的幼兒園中,有舒適、美麗的木地板,但沒有棉被,因此務必攜帶個人睡袋(或薄被、厚大衣),以免著涼了。 【建議攜帶物品】 一、活動地區的地圖(單張、整本或影印的都可以),並且養成隨時使用地圖的習慣,才能完全和旅行結合,更深刻感受到旅行的深度及廣度。 二、個人水壺(個人自備飲水,減少產生保特瓶)、防曬用品、輕便雨具、防蚊蟲藥及個人用藥…等。 【退費標準】 報名後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100元;報名後第八個工作日起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50﹪;活動前一個星期內通知取消者,恕不退費。 【報名手續】 以下報名表請務必完整填妥,再複製報名表(只要報名表便可),直接貼在信件或夾檔都可,再E-mail到liu580220@hotmail.com信箱,劉還月收即可,但電子信件經常無故遺失,因此若寄件後一個星期左右,還沒有收到劉還月的回信,請直接打電話0958020220確認。 【報名表】 〔2013劉還月的人文旅行【族群與產業】〕 穿越新化丘陵,尋找民族生機 ──玉井與左鎮地區的族群與產業文化體驗報名表 姓 名: 性 別: 生 日:民國 年 月 日(辦理保險用) 身分證字號(辦理保險用): 電話(日): (夜): 手機: e-mail(所有相關連絡用,請務必填寫最常使用的e-mail) : 通訊地址: 郵遞區號: 服務單位(讓大家認識用): 職稱(讓大家認識用): 緊急聯絡人: 關係: 緊急手機: 家用電話: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