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極東海岸的流轉歲月──台灣東北角的地質、產業與族群行旅
2013/04/08 15:19:04瀏覽2474|回應0|推薦1
★這是一個收費性的活動,為方便統計人數,若您不想參加,請不要隨便按參加,謝謝您。 ★報名表在本文的最後一段,參加過活動的老朋友,想參加只需按參加便可,沒有參加過活動的新朋友,務請將報名表填妥並且回傳給我,才算完成報名手續,謝謝每一位支持的朋友們! ★如果你喜歡這個旅行,卻無法參加,也歡迎您轉貼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您! ◆ 總說要親近海洋的,但我們卻常常因為某些簡單的理由,很會易就遺忘了許多,雪山隧道通車之後,我們有多久不當再走過東北角海岸了呢? 東北角指的是台灣本島東北境的海岸,這是一段用許多海岸與岬角構成國土,早期還是往返宜蘭台北間次要的公路,日以繼夜的車陣是海線上常見的風景,如今車陣少了,海岸線上的觀光景點也少了許多遊人,而他們願意看到的景點,大概也只有台灣極東的三貂角,以及岬角上放了幾百年光芒的燈塔,最多再加個每年吸引成千上萬年輕人的福隆海洋音樂祭,此外,還有什麼樣的地方,可以是現代人在乎的風景呢? 這其實是一段充滿歷史恩怨權力衝突的海岸,傳說中的凱達格蘭族人,就是在澳底上岸的,一心想進軍遠東的西班牙人,最早從太平洋岸北上,發現了這裡眾多的岬角,因此在伸向最東境的海岬登陸,建立了聖地牙哥城,這是海權時代的西班牙人,到達世界各地佔有土地,便以聖地牙哥命名,幾百年後,成了漢人的三貂角! 然後,日本人也從這段海域登陸,完全沒有抵抗就任人登陸的地方,如今竟立了一座「抗日紀念碑」,它的用意是紀念這段歷史,或是人類的荒謬呢? 其實,沒有人可以抹掉任何歷史的,表面上早已消失的凱達格蘭族人,在海岸線上留下了南仔吝四社,許的古老民族的歷史,一直都留在地方耆老的記憶中,此外,雙溪河口的舊社與新社,仍有鮮活的族人身影,被強加解釋為「來自山西」的祖靈崇祀,更是這個民族的血脈,刻下了深刻的烙印。 接踵而來的漢人,來到這山海之間,更必須懂得如何靠山靠海討生活,於是他們沿著雙溪河,建立了貢寮、雙溪、丁子蘭…等聚落,更沿著海岸,興築起澳底、船澳、卯澳、馬崗…等漁村,無論是山村或者海港,都因為人的經營,而有了更動人的生命。 這是我們的東北角海岸,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土地上,建構了屬於自己的生活故事,只要我們用心傾聽,在這海的邊陲,不只有驚濤拍岸的浪花,更有許多產業與人文的滄桑。 山和海是人類永遠的老師,我們在這極東的土地,遇見的不會只是空洞的景緻,許許多多的風土傳奇,才是最值得我們倘佯其間的動人風景,如果您也眷戀海洋的風情,何不讓我們共同迎向初夏豐美的海洋呢? 2013年05月25日(星期六) 07:00 新店捷運站集合 對於我們而言,旅行是生命中最奇妙的一堂課,誰捨得遲到呢? 07:00 捷運新店站(新店線)集合出發 旅行馬上就開始了,遲到的朋友,只能在遺憾中,度過這一天。 08:40 62號快速道路瑞濱端下 這次的旅行將走國三住北,轉入國道一號後再轉62號快速道路向東北角,在瑞濱端出口來到深澳灣。 深澳灣失落的港 62號快速道路向東北角的出口,就是深澳灣,最早原稱為「番仔澳」,古老的地名說明了這裡也是凱達格蘭族人所建立的老部落,但並不屬於三貂四社,而是和平島上大雞籠社的支社之一。 位於瑞芳瑞濱里的深澳灣,過去也是一個相當有規模的大港,沿著大海灣,至少有番仔澳、大社、磅磅仔、崙仔澳…等傳統聚落,國民政府來了以後,為了建石油輸入港,磅磅仔港被改成了中油的基地,深澳灣就只剩下「番仔澳港」,早期還以漁民捕魚為主,如今成了遠近知名的海釣船港;至於早就消失的磅磅仔港,每年卻都要舉行巡海儀式,也許他們都在等待,是不是有一天,漁人們還是可以重回大海的懷抱吧? 失落的海水浴場與月台 深澳灣東境的磅磅仔港,到了國民政府來了之後,被改成了瑞濱,民國五十二年六月,這個大海灣開了一個海水浴場,就叫做「瑞濱海水浴場」,當時是北部地區品質最好的海水浴場,民國五十四年,瑞芳到深澳的公路開通,這個海水浴場成為當時的東北角最著名的景點。可惜風光沒幾年,為了興建深澳油港以進口原油及天然氣,瑞濱海水浴場被迫關閉,並將浴場餐廁部改為建港施工所,後來又有濱海公路的闢建,原本的沙灘更加迅速流失,甚至沒有幾人記得這個風光一時的海水浴場! 瑞濱的東邊還有一個稱作海濱的地方,指的是磅磅仔、寶崙仔到澳鼻間的聚落,早年因有人在這裡焚草煉焿,因此名為焿子寮。 海濱其實是台鐵濂洞線鐵道開通之後,才有的名字,這條鐵路最早是為了深澳火力發電廠而設的,終點到水湳洞,為了方便在地人,曾經開放給人貨共乘,是台灣最具風情的海岸鐵路,二十世紀七〇年代停駛之後,濂洞線鐵道逐漸消失在人民的記憶中,至今恐怕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難得的是,支線鐵路消失了,但海濱車站卻依舊在,如今不只還有站體,更有月台、燈桿及其他的設施,可謂異常珍貴。 鐵路車站的後方山上,還有早已停止採礦的民德礦業及大福礦業的舊坑,台灣的煤炭早已成為歷史,但這段艱辛的故往,卻是我們永遠不能遺忘的。 向海的崙仔澳鼻 深澳灣的南北有兩個岬角,西北突出包住半個海灣的是「蕃仔澳」岬,是一個典型的單面山地形,單面山上還有壯觀的海蝕地景,是個相當值得慢慢觀察的海岸地景,東南境是個小岬角,名叫崙仔澳鼻,就在崙仔澳聚落的後方,更是海灣中許多小漁村,抵擋東北季風最得力的靠山。 崙仔澳聚落的入口,有一座創建於清咸豐年間的福龍宮,供奉的主神是天上聖母,當地有一則建廟的傳說,相傳早期福龍宮的媽祖是淘金人船上的航海神,卻因淘金人一心發財差點讓媽祖滅頂,地方人士乃搶救下來,建廟後也就成了漁民的守護神。 狹長的海岬上,靠近隧道附近有海蝕洞形成的蝙蝠洞,岬角頂部則有一座簡單的燈塔,提醒遠方海上的船,燈照得到的地方都是危險海域。 認真凝視陰陽海 瑞芳的水楠洞附近,最讓人難忘的地景自然是陰陽海,大多數人大都匆匆而過,只看見黃褐色溪水和湛藍色的海水形成強烈的對比,因此有了陰陽海之名,卻沒有機會探問為什麼?這一次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吧! 由黃金瀑布注入九份溪的黃褐色溪水,流到水湳洞灣時,形成一道很明顯的流徑,和外海湛藍色的海水形成強烈的對比,因此才有「陰陽海」之名,由於這道注入海中的黃褐色河水,看起來混濁不堪,因此早期都被誤認為是工廠排放廢水污染海洋所形成的,其實它是自然現象。 形成陰陽海的黃褐色水中,到底含了什麼東西會形成如此奇特的景觀呢? 有人認為是硫酸銅,但這個說法在化學中是不成立的,原本是紅/黃色的銅,但被硫酸溶解後,銅離子會變成藍色的,可見這個說法不成立,那讓海防成黃藍兩色的到底是什麼呢? 有人認為是從廢棄礦坑流出來,含硫酸根的橙黃色廢礦水,流入海中時會呈懸浮狀,由於淡水的密度比海水小,兩者的交界在短期內相當明顯,加上海灣內海流較緩,海浪與潮汐又往岸上堆送,廢礦水不易擴散,海水雖然有自淨的能力,但河水卻源源不絕注入,致使一直都呈現海水黃、藍交錯的景象,讓陰陽海得以長期存在。 比較具體的說法是含鐵,來源是金瓜石岩層所含的大量黃鐵礦,下雨時的雨水滲入礦石,雨水碰到黃鐵礦形成氫氧化鐵,染成黃褐色的鐵礦水源源不絕的流入海中,兩者的比重不同,海灣的海水又不易擴散,使得黃褐色的氫氧化鐵浮泛於海水表層,但在 三公尺 底下的海水依舊是藍色的,也就形成了陰陽海的特殊奇景。 有人以化學的觀點來解釋這黃褐色的水,認為是含有許多黃鐵礦等硫化礦或硫化銅的礦物,受到風化作用影響,分解成酸性的物質和鐵、銅等離子,鐵離子在酸性環境下,形成溶於地下水的二價鐵,地下水滲出地表後更容易氧化,二價鐵會變成較不易溶解的三價鐵離子,自行從水中析出,附著在河床的岩石上,將之染成黃褐色。其他大多數帶著略酸性的河水,成了酸銅水流入海中,和海水相遇後,自然降低鐵等陽離子的溶解度,產生了易於懸浮的氫氧化鐵,而海灣內海流擴散能力不足,無法迅速將漂浮帶出海灣以利海水稀釋,終究形成陰陽海的特殊景象。 上述的說法雖多少有些差異,但大體可以確定黃褐色的水,來自於地下水溶解了岩層中的黃鐵礦所造成的,黃鐵礦中又含有銅、硫酸及其他物質,因此才會出現硫酸銅,但讓海水形成黃藍兩色的,主要是含鐵的物質! 三貂四社中的「南仔吝」 今屬於台北縣瑞芳鎮的南雅,舊稱「南仔吝」,是凱達格蘭族「三貂四社」中的一個古老部落,南仔吝山的山腰間,還保有許多石頭厝,很可能就是凱達格蘭族人殘留的文化遺跡,可惜一直都沒有什麼人,會真正關心這個消失的民族。 如今的南雅,最為人們熟知的,莫過於因長年飽受東北季風、豪雨以及巨浪侵蝕,所形成的奇岩嶙峋景致,這些奇景不只被譽為北台灣最豐富的地形地質景觀資源,更擁有「南雅奇石」的美名。 龍洞白馬尊王廟 白馬尊王為馬祖地方特有的民間信仰,怎麼也會在東北角的龍洞出現呢? 位於龍洞南口的白馬尊王廟,又稱為巡海將軍,相傳是明末清初,福建閩江口的地方官,由於為官清廉,熱愛百姓,因此深得民眾的愛戴,卻不幸在某一次巡海時,遇到大風浪而葬身海底,這位清官死後,也就成了馬祖討海人虔誠敬奉的白馬尊王。 馬祖的白馬尊王會來到台灣,跟馬祖莒光福正村的移民鄭氏家族有關,民國七十年,鄭氏家族舉家遷到台灣,同時也將白馬尊王分香來台,原本照顧漁民的巡海將軍,來到大都會卻沒有事幹,終於在民國八十六年,托夢要到龍洞來建廟,以符合白馬尊王的職司,而這座小廟,也就成了馬祖信仰移植台灣的特殊例子。 12:00  新港的海鮮(午餐) 澳底一直是濱海公路上,重要的休息站,因此台二線公路旁,處處都是餐廳,澳底港又是東北角一帶,最主要的漁港,漁獲相當的多且豐富,因此這些餐廳賣的大多以海產為主,甚至許多遊客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大啖海鮮。 我們的午餐,當然不會錯過海鮮料理,選擇的卻是漁港旁的新港海鮮餐廳,這是澳底在地人才會上門的風味餐廳,各位不妨垂涎以待…。 澳底港 從日本時代便開始建港的澳底漁港,曾經是東北角最大的漁港,民國60年時,更是僅次於基隆港的二等漁港,每天都有無數漁商聚集澳底漁市場,只為買到最新鮮的好貨,以利回到台北販賣,因此,它也成為東北海岸主要的海鮮集散地。 如今,漁洋資源日漸枯竭,不僅使得澳底漁港降為三等漁港,大半時光,澳底漁港都停滿了各種漁船,捕魚的世代眼看就要過去了,政府於是開始規劃觀光漁港,要以更大規模的建設,來發展漁港的觀光漁業,你認為會有什麼樣的成果呢? 開蘭先鋒的埋骨處 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率眾開發宜蘭的吳沙,死後竟葬身澳底,「皇清例授武信郎顯考諡春郁吳公墓」也成了澳底地方,最知名的第三級古蹟。 吳沙帶領漳、泉、粵三籍移民入墾宜蘭平原後,第三年便過世了,吳沙去世前,曾吩咐隨從要將自己葬在依山面海的現址,顯然出當時,吳沙對於初拓成功的蘭陽平原,仍視為化外之地,因此才會遷回可以通往蘭陽平原,又屬於漢人的地界安葬。 史稱為「開蘭始祖」的吳沙,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被追封為「武信郎」,墓地曾重修一次,現今的墓塋形制,則是日本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重修而成的,墓制形式只有二曲半規模,墓碑兩側有一對雕龍,墓碑額上題有「開蘭吳沙」四字,形制相當簡樸。 海岸上的舊社 貢寮的雙溪河口,地理上稱之為三貂灣,廣義的三貂灣,則指從東北三貂角,一直向西延伸到鹽寮、澳底、鼻頭角一帶,是凱達格蘭族傳說中登陸的海岸,更是許多舊社的社地;小範圍指的是龍門村外的海岸,則是三貂舊社的社址。 根據伊能嘉矩田野調查所留下的資料,明確指出三貂社具有其他舊社沒有的特點:一、西部平埔族群中,部分族人最初的登陸地。二、淡北及宜蘭兩地平埔族群的「第一形成地」。也可以說是「兩支枝椏的主幹,也是兩條支流的源頭。三貂社可以說是溝通這兩方面平埔蕃社的起點」。三、舊社應是清代「三貂四社」中的一個舊社故址,平埔族「舉族向山麓僻地退居,建立新社」。 伊能嘉矩來台灣時,所見的情況是:「三貂社的社蕃現在幾乎全盤漢化了」,但還保存一些器物、口碑,如今,就只剩下一片漫長的沙丘海岸了。 雙溪流域舊家園 凱達格蘭族人就以雙溪流域做為族群的生活領域。伊能嘉矩依照田野個查所得,整理出了三貂社的許多舊俗,像是他們會用木板,把房屋蓋成覆舟的樣子,有些屋子裡面都有各種雕刻。 三貂社人也懂得製作飲食用的陶器,並且分為有印紋的及無印紋的兩種,凱達格蘭族也學習漢人衣服的樣式,穿著開襟有袖的衣服,並且配戴管玉狀的瑪瑙串珠當頸飾,也配戴用串珠綴成的頭飾與耳飾。 如今的雙溪河畔,除了堆積得高高的沙丘之外,就只有早成為人們觀光重鎮的龍門吊橋,此外,舊社的樣子完全只能在文獻中搜尋了。 遷徙的族人 清中葉以降,原本居住在舊社的族人,由於受到漢人入墾的壓力,不斷地被同化或遷移,尤其到了日本時代,最後的族人全都遷到雙溪河左岸的的曲流處建立新的部落,行玫區域稱雙玉社區,漢人稱為「新番社」,也就是所謂的三貂新社,研究者則將舊社和新社合稱為三貂社。   伊能嘉矩進行田野調查其間,仍有不少老人能記憶母語,當時也採集到一些語彙,但大多是名詞、單字為多,不過足以證明淡北與宜蘭兩地的平埔族群,不只是緊臨為鄰的族人而已,根本是關係密切的兄弟,而且兩個民族可能都曾經在這裡住過一段時間,更證明了三貂社的地理重要性。 三貂新社 位於貢寮田寮洋街,貢寮第九公墓北境的新社,經過多年的平埔族群復名運動後,早已成為人們追訪凱達格蘭族最明確的地標,在這裡大多數的族人都很清楚自己的血脈,既使不清礎也沒關係,聚落中有凱達格蘭族文化史調查小組豎立的說明牌,簡述了三貂社的沿革。 三貂社的沿革簡述如下: 一、原住民(凱塔格蘭)KETAGANAN龜霧社(母語)為台灣原住民發展地,族分四支,宜、北、中、南,山橄欖樹為族記,以社為治。 二、稱三貂社之因由,天啟六年(西元1636年)5月西班牙提督安東尼奧發現東北角,以其國都名之謂三貂角,將原龜霧社譯名三貂社。 後因世事變化遷徙鹽寮一帶「番仔山」。但仍非久居之地,是夜捆竹為橋大遷徙,建立新社,歷經千載計,典故文化考研中,凡以山橄欖樹為記名,吾族親是也。 新社中的媽祖廟 三貂新社中,還是有一些可以窺見這個民族歷史的文物,像是凱達格蘭族人和漢人合建的媽祖廟,便是最具體的例證。 名叫慈仁宮的新社大廟,供奉的主神雖然屬於漢人信仰的媽祖,但在地傳說中,相傳是清朝道光年間,族人潘古祿老太太在海邊岩石間拾獲這尊雕像,帶回家卻不知該如何祭拜,索性吊在拜祖先的公廨屋簷下,沒想到竟被媽祖顯靈斥責,因此而另搭草寮奉祀,後因媽祖保佑族人捕魚皆有收獲,因而漸得三貂社人的奉祀,且為部落的信仰中心。 清道光年間建廟時,牆上刻有許多捐獻建廟者的名字,其中有「三貂社屯目潘國音合屯丁二一名會叩」字樣,說明清朝治台期間的屯目屯丁政策,三貂社在清乾隆五十五年就被編入屯兵,名額是二十一人,成為官方授命的淡北十九社番屯丁,一直持續到清末。此外還有一些敬獻者,名字就透露出和漢人完全不同的文化,再加上一些特殊的雕刻,都顯示出這座漢人形制的廟,隱含有許多凱達格蘭的歷史與文化。 奉憲嚴禁持械擄劫碑 慈仁宮是地方大廟,也是族人的聚會、議事中心,因此任何重要的公告,都會張掛在慈仁宮的廟埕,清代中葉,淡水同知唐均所立的「奉憲嚴禁持械擄劫碑」,就在廟側左方。 這座立於清咸豐六年,高度有150公分,寬度有93公分,屬硬砂石材質的「奉憲嚴禁持械擄劫碑」,立碑的原因是該年三月,有歹徒持刀械入侵新社搶劫,奏請官府後才設立此碑,可惜石碑文風化非常嚴重,僅能辨識出「淡水同知唐均所立、清咸豐6年;發立三貂新社曉諭」等幾字。 三貂社的「山西祠」 三貂新社還有一座早期完全不受重視,近年才被重新整建的山西祠(祖師廟),這原本是三貂新社潘姓家族的祖靈祭祀中心,如今已然成為所有三貂社人的共同祖靈信仰中心。 日本時代的伊能嘉矩留下的記錄,談到三貂社的始祖傳說中,他們的先祖來自一個被稱為Sanasai的地方,因此三貂社人祭祀祖靈,都會遙祭Sanasai的祖先,直到國民政府來了,為了證明我們全都是同袍,因此Sanasai理所當然成了中國的「山西」,自此以後,三貂社潘氏裔孫祭祀的小祠成了「山西祠」,他們先祖永墓碑或墓園中,也刻上了「山西」二字,原本應該來自南洋某個名叫Sanasai小島的南島民族,自此成了中國山西的移民? 這些年來,經過重整的祖靈祭祀中心,上書「山西祠」的小碑被崁在正殿的牆壁上,旁邊還刻了一行小字,寫著「祖曰來自山那賽閩音譯之山西也」,神桌下另有一塊「號稱」4400年前的碑文,牆壁上更有許多的凱達格蘭族的雕刻、圖記、照片、文宣…等,至於小祠的門楣上,則崁上了「巴賽祖師廟」五字。 16:00 丁子蘭的老農夫農莊晚餐 晚上我們要住在雙溪的老農夫生態休閒農莊,這個佔地寬廣的農莊,開發的目標就是追求健康、自然的生活,因此食物也相當講究新鮮、原味,尤其是這個時節,桂竹筍應該要新鮮上市了,老農夫有數百年的桂竹筍林,品嚐新鮮的嫩筍正是時候! 位於丁蘭谷野溪旁的老農夫生態休閒農莊,湧出的溪水零汙染,水質甘醇甜美,難怪在這裡吃到的每一樣食物,都覺得特別甘甜。 丁子蘭的夜空 老農夫休閒農莊的老闆,招待每位客人都是用山泉水泡茶,因為這裡的水純淨甘甜,在到的地方根本找不到,因此農莊主人用這樣的方式待客,從來都是賓主盡歡的。 如果你不喝咖啡,也不想泡茶,寬廣的農莊可任您散步、沉思,更歡迎您來和滿天的星空對話,這個夜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心靈的星空。 16:00 丁子蘭的老農夫民宿 被美麗青山包圍的老農夫休閒農莊,也是我們的夜宿之處,入夜後我們的活動是很自由的,真的累到的人,想要早早去睡也無妨,當然,您捨不得夜的美好,完全捨不得入眠,也沒有關係,不過要記得明晨七點要吃早餐哦! 2013年05月26日(星期日) 07:00 民宿的早餐 早上我們是沒有起床號的,有人早起去看晨霧中的山林,有人捨不得床的舒適,遲遲不肯起來,這全都沒問題,重點在於早上七點,我們要準時吃早餐,餐後,又是一個全新旅行的開始。 丁子蘭坑 丁子蘭溪是雙溪河的一條小支流,這條發源自被子寮山的小溪,雖然溪不甚大,但沿途山巒起伏劇烈,使得小溪相當的蜿蜒曲折,也因此而使得這條小溪處處可見風景優美的溪谷。 小小的丁子蘭溪,自古便是人們賴以維生的活水,人們在溪的兩岸開闢了許多的田與園,曾經以出產稻米和蘭花出名,農人們更在溪畔建立了一個小小的丁子蘭坑聚落,小小的山村雖然從來不曾有過太大的發表,幸好也因如此,還保留著最純樸的自然風味,每每令人流連忘返。 丁子蘭谷 丁子蘭溪曾經帶給了農業最好的發展機會,如今因社會形態的改變,大都改以花卉或其他農場經營為主,但這條美麗的小河,一直都保有它最動人的身影,尤其是每屆盛夏,淺淺的溪水中是人們的消暑勝地,溪水中可以見到自在的游魚,溪畔有撲鼻而來的野薑花香,早就成為許多人的消暑勝地,雙隻鄉自編的「雙溪八景」中,就少不了這個「蘭溪消夏」。 我們將利用這個早上,沿著丁子蘭溪畔看河,幽靜綿延、溪水清澈的小溪,其實是我們認識河流地景的第一課,至於被規劃為遊憩區的丁蘭谷,雖然有人工步道等人工設施,但沒有喧賓奪主的太嚴重,還是值得我們去瞧瞧! 雙溪中游的雙曲流 雙溪匯入丁子蘭溪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個大S型的雙曲流,過了長潭之後還有一個彎曲程度較小的曲流,過了獅頭河道較直且平緩,人們在這裡建立了貢寮聚落,同時發源自睏牛山的枋腳溪,也在貢寮聚落之東匯入了雙溪,但因河川級序不同,枋腳溪成了消失的河。 雙溪匯入枋腳溪之後,河流受到左岸水返港山餘脈的影響,無法順利往東流,被迫轉向東南方,直到大屯頭店才切斷山腳,先轉向北流後隨即匯入遠望坑溪的河水。 從雙溪鄉以下到貢寮鄉自來水廠附近鐵路橋間的中游河段,四處可見人們沿著山坡地開墾、耕種,形成一階階梯田景緻。 要欣賞雙溪中游的美,可走102縣道或宜蘭線鐵路,與雙溪同行,因雙溪而形成的寬闊濕地,除了處處可見各式的蕨類之外,更迷人的莫過於每年從夏初開到秋末的野薑花了。 福隆的「砂嘴」地形 雙溪自上游夾帶下來的砂,在出海口沉澱、堆積,形成一處天然砂嘴。再加上東北季風以及沿岸流的影響,海浪將泥砂堆向內陸,並擴展到鹽寮一帶,迫使雙溪下游出海河道改向彎繞出海,是砂灘被河分隔,形成今天雙溪出海口的福隆海灘,獨特的「內河外海」景觀。 什麼叫「砂嘴」呢?什麼樣的地理條件才會形成砂嘴?砂嘴形成後又會不會改變呢? 雙溪自上游夾帶下來的砂,在出海口沉澱、堆積,形成一處天然砂嘴。再加上東北季風以及沿岸流的影響,海浪將泥砂堆向內陸,並擴展到鹽寮一帶,迫使雙溪下游出海河道改向彎繞出海,是砂灘被河分隔,形成今天雙溪出海口的福隆海灘,獨特的「內河外海」景觀。 砂嘴一方面受盛行風所發生的波浪塑造來決定砂嘴由海岬向外延伸與延伸的方向,另一方面又受強力風所發生的波浪塑造,使砂嘴無法繼續向前延伸而發生鉤形。 如果砂嘴軸線成直線 平行而海岸而發育,則稱為單砂嘴;若受特別強大 的潮汐或海流的影響,砂嘴就向陸地的方向彎曲,形成鉤狀砂嘴。若發育階段不同的鉤狀砂嘴同時存在時,則形成複合砂嘴(分歧砂嘴)。 東北角的石花菜 從馬崗到卯澳,到處都可見到有人在忙著曬石花菜,到底什麼是石花菜呢? 附生在潮間帶岩石上的石花菜,是一種屬紅藻類的多細胞、扁平細線狀藻類,全部植株上都含有大量的藻紅素,使得全株看起來都是紫紅色或暗紅色的,人們採收後,必須經過「六泡六曬」的繁複過程,主要是利用淡水加以清洗,以及陽光的曝曬,除去所有的紅藻類等雜質後,石花菜會變成淡黃色或呈半透明純白狀,這是石花菜原本的膠質,也就是所謂的「瓊脂」。 曬乾的石花菜,放到水中熬煮到膠質溶解於水中,用用濾網過濾較粗的枝、梗或其他雜質後,加上糖或其他口味的調味料,再加以冰凍後,便成了北台灣最佳的消暑聖品石花凍。 石花菜不只是北台灣及東北角海域,最具經濟價值的藻類之一,更是製作洋菜的主要原料,在福隆,有一家由社區合作成立,以現代衛生條件生產的石花菜工廠,等待我們去參觀呢! 卯澳植物園 卯澳聚落到福連國小之間,原本有一處早已荒蕪的雜生林地,沒想到經過社區人士的共同努力,營建成一處結合藥用植物、古厝與老樹、廚餘處理,甚至還可能發展出風力發電的綜合園區,這個神奇的植物園區,恐怕也是台灣的社區經營中,少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來到這個綠意盎然的天地,高大的林木,是盛夏最迷人的天然冷氣,滿園的各種草藥,都有清楚的藥性與功用說明,再轉過另外一圈,則可能是觀賞用的奇花異卉,隨處都有不同的景緻,走累了,隨意在大樹下坐下,樹頂上的長尾山娘,也許就在唱著歌歡迎你到來呢…? 12:00 卯澳小站(午餐) 卯澳小站是卯澳聚落共同經營的小店,不只是卯澳灣內著名的小吃店,更有精美的商品,最特殊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以當地特產海石花製成的冰品及伴手禮,一整間小小的卯澳小站裡,全都是充滿天然風味的地方特產,是個會令人迷戀的地方。 我們來卯澳小站用午餐,看中的當然是真正道地的漁村風味,這一帶的海鮮中最常見的就是海膽,這一回我們應該可以吃得到! 卯澳聚落 卯澳可能是東北角最美麗的大海灣,在這裡看海,彷彿大海就只是一種瑰麗的顏色,或者是一幅動人的山水畫。 洋寮鼻西境的卯澳灣,南擁萊萊山,北抱荖仔蘭山,背山臨海的天成之境,自古便是人類聚居以生活的地方,凱達格蘭族人建立的卯澳部落,可是三貂社群中,相當重要的舊社之一,漢人入據之後,天成的海灣是最佳的泊船之所,鄰近的海域,又是豐富的漁場,自然成了東北角最富裕的小漁村。 石頭古厝群 就因為卯澳討海人的收益較豐,使得這個古老的聚落,有更多「就地取材」建成的石頭厝。 雖然說卯澳的石頭古厝,石材都取自海岸邊的砂岩,但要將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石頭,打成方方正正的石磚,就必須請來有經驗的打石師傅,有錢的人家,自然有更多的經費,找人打造更多的石磚,所建的石頭房子,不只更大些,甚至還能蓋二樓式的石頭厝。 現存的卯澳石頭厝,大致可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型,最經濟的方式,就是用大小不一的石頭,以亂石砌的方法,蓋出一棟一條龍格局的石頭厝;一般的人家,則會雇工將石材鑿成高、寬、厚度都同樣大小的石條,再一層層水平疊砌屋子的基座,上方牆面再用竹或木塗上牛屎而成,這樣的石頭屋,造型較為簡略,型式也以單伸手為多;最富裕的人家,才能將石材敲成石磚,再用這些長方型,大小一致的石磚,砌出一棟規模龐大的三合院,或者是洋樓型式的建築,砌石的方法,則依使用方式及空間的不同,會出現人字砌、工字砌以及壽字砌…等。 卯澳的飛魚卵加工廠 卯澳灣中還有一間全國最大的飛魚卵加工場,每年飛魚卵的盛產期,東北角海域是最主要的飛魚卵漁場,也因此才有這間飛魚卵加工廠,主要的工作是負責收購飛魚卵,經過清洗、挑撿以及鹽漬之後,再分成小包裝冷凍,直接外銷到日本,由於新鮮加工的飛魚卵,看起來呈金黃色,吃起來脆甜而鮮美,因此有「黃金魚卵」之稱,在台灣一般也要在高級的日本料理店中,才能品嚐得到! 飛魚屬於暖海性魚類,適合產卵的溫度約在23℃至26℃,每年春天隨著黑潮流北上洄游,約在每年四月氣溫逐漸回升,便在海面的漂浮物上產下橘紅色卵塊,牠們所產的卵團具有黏絲,可以附著於海中的漂浮物上或底棲的海藻中,漁民們了解了飛魚的生態後,便利用牠們的習性,在沿岸處放下人工漂浮的草蓆,讓飛魚產下的卵塊,自動黏附在草蓆上,然後只要收起草蓆,便收獲了所有黏附在草蓆上的飛魚卵。 撈捕飛魚卵所用草蓆其實不只是一般的草蓆,漁民們為了作業方便,草蓆連的外緣會縫上保力龍條以增加浮力,漁船一噸位大小,每趟出海可載50~80件草蓆,拋出海面後的草蓆藉助保力龍浮力漂浮在海面,飛魚到了晚上會選擇在海上漂浮物的陰暗處產卵,以到黏附,為了誘使更多的飛魚到草蓆邊產卵,因此草蓆都會放在海上二個晚上後才收起。 宜蘭、基隆的漁民,最懂得飛魚卵的漁法,每一年都使用非常多的草蓆,以採收飛魚卵,收獲之後取下魚卵,草蓆可繼續使用,那些成塊的飛魚卵可以自己清理後鹽漬出售,也可以交給卯澳的飛魚卵加工廠,一貫作業加工完成,外銷到日本去。 馬崗聚落 馬崗聚落原本是凱達格蘭族三貂舊社的支社之一,鄰近海域是黑潮暖流和大陸沿岸流的交會處,水溫和海流都因四季的變換而有所不同,因此海洋生物特別豐富,特別是藻類以及軟體動物最為豐富,族人就在寬闊的海蝕平台上,捕捉生計的來源,如今凱達格蘭族人早已不見其蹤,但海蝕平台依舊是來自花東的原住民,採擷石花菜的最佳海岸。 古老的馬崗聚落,其實是一個以石築成的台灣最東境小漁村,隸屬於台北縣貢寮鄉的福連村,聚落旁的馬崗漁港,是民國58年,由縣府負責炸開海蝕平台才開挖完成的,水深甚淺,只能停泊一些平底小船,平常功能不大,但只要一進入夏季,淺淺的漁港,卻成了孩子們超大的游泳池,為這個寂靜的漁村,添增許多笑聲。 馬崗聚落的北境,也是一個突出的岬角,名為洋寮鼻,這裡有一片長寬各約百餘公尺的海蝕平台,是北台灣綠藻生長最多的海岸,海蝕平台間,更有許多小型的潮池和潮溝,是海葵、蜑螺、鐘螺、珠螺、海兔、寄居蟹和螃蟹的天然家園,更是人們認識海洋生態的大自然教室。 萊萊海蝕平台 萊萊海蝕平台也是台灣最知名的磯釣場,這裡由於東有黑潮流經過,風浪、水溫皆適合浮游生物聚集,因此聚集了大量魚類族群,本就足以吸引許多的釣客,加上是一片寬闊的海蝕平台,地形平坦,進出方便,因此幾乎在任何時刻,都可見到許多的釣客在海蝕平台爭相垂釣,自然也就成了台灣最具知名度的磯釣場。 這片也被稱為「魔鬼的洗衣板」的萊萊海蝕平台,地層屬大桶山層,岩層為厚砂岩與頁岩互層,互層中有熔岩侵入裂隙,冷卻之後形成了岩脈,再經過長年風化的作用,容易被侵蝕的砂頁岩,很快就被剝蝕了,留下了質地堅硬的岩牆,高低不平正如「魔鬼的洗衣板」一般。 這是我們旅行的最後一位,你不管用什麼樣的角度,都可看見持續不斷的海蝕現象,無論是海蝕洞、海蝕溝或者海蝕平台,在每一次的浪進潮出之間,都是刻繪大地不會停止的志業。 16:00 取道台二號公路北返 旅行結束了,有更多新的旅行在等待我們。 這一次我們將取道台二線北上,在水湳洞接62線快速道路,再轉國道一號接國道三號回到新店,出發時中途上車的朋友,都可在上車地點下車,再自行回到溫暖的家。從台北出發的朋友,則同樣回到新店捷運站解散。 【報名資訊】 【主辦單位】 台灣常民文化學會。 【活動名稱】 「2013劉還月的人文旅行【初夏驚艷】極東海岸的流轉歲月──台灣東北角的地質、產業與族群行旅」文化學習活動。 【適合報名的朋友】 想認識台灣東北角海岸地景、凱達格蘭族的歷史、生活文化、地方產業、海洋生態、民間信仰…等有興趣的朋友,但受限於小巴士座位的限制,只能接受二十九位朋友的報名。 【報名日期】 即日起受理報名,請早行動,以免向隅。 【報名方式】 我們只接受電子郵件報名,如果你想參加,最近三年參加過活動的老朋友,直接按FB(臉書)本活動的參加便可,沒有參加過活動的朋友,第一要務就是立刻將報名表E-mail到liu580220@hotmail.com信箱,如此才可能佔有名額;為了避免電子郵件遺失,報名後請用電話確認,若有其他問題,也請用電話連絡:劉還月的手機是:0958020220。 【旅行費用】 每人的費用是3900元。 情義相挺救荒本草堂,預付2007~2009年活動費用,預付金額的餘額,仍有50000元以下者,特別優惠3800元;預付金額的餘額,超過50000元以上者,特別優惠3600元。 (以上費用包含遊覽車車資、住宿費用、在地特色飲食、在地風味餐、早餐、講師費、司機小費、行政費,旅遊責任險及其他雜支…等。) 【繳費方式】 E-mail報名之後,請不要直接繳費,請等待收到劉還月回覆的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後,按通知時間再行繳費(繳費方式連同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一併報告)。 未在收到第一次通知後三日內繳費者視同棄權,名額由候補者遞上,謝謝您的配合! 【嚴格規定必備物品】 一、布鞋或登山鞋:我們為了大家的安全起見,戶外行程全程禁止穿著涼鞋,並將在出發時檢查,若鞋子未符合規定,主辦者得當場退費,要求報名者無異議退出活動。 二、個人食具:包括碗筷、杯子等,在劉還月的戶外實察活動中,全程不提供個人餐具,忘了帶餐具的朋友,每餐應付免洗餐具費100元。 三、個人盥洗用具,無論住宿地點是否提供免洗式的盥洗用具,我們都禁止使用,完全是因為這些用完即丟的塑膠製品,不僅浪費,更是環境的大負擔,因此,請各位務必自備個人盥洗用具。 【建議攜帶物品】 一、活動地區的地圖(單張、整本或影印的都可以),並且養成隨時使用地圖的習慣,才能完全和旅行結合,更深刻感受到旅行的深度及廣度。 二、個人水壺(個人自備飲水,減少產生保特瓶)、防曬用品、輕便雨具、防蚊蟲藥及個人用藥…等。 【退費標準】 報名後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100元;報名後第八個工作日起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50﹪;活動前一個星期內通知取消者,恕不退費。 【報名手續】 以下報名表請務必完整填妥,再複製報名表(只要報名表便可),直接貼在信件或夾檔都可,再E-mail到liu580220@hotmail.com信箱,劉還月收即可,但電子信件經常無故遺失,因此若寄件後一個星期左右,未獲劉還月的回信,請直接打電話0958020220確認。 【報名表】 〔2013劉還月的人文旅行【初夏驚艷】〕 極東海岸的流轉歲月 ──台灣東北角的地質、產業與族群行旅報名表 姓 名: 性 別: 生 日:民國 年 月 日(辦理保險用) 身分證字號(辦理保險用): 電話(日): (夜): 手機: e-mail(所有相關連絡用,請務必填寫最常使用的e-mail) : 通訊地址: 郵遞區號: 服務單位: 職 稱: 緊急聯絡人: 關係: 緊急手機: 家用電話: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580220&aid=7477415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4 16:26 【udn】 這有其他商品!大樹鄉 玉荷 農會 包5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