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30 10:06:02瀏覽2059|回應5|推薦21 | |
「基本價值」的話題在民進黨的總統初選中,很快就證明只是用來攻擊對手的工具之一罷了。各候選人除了不斷重複「基本」、「核心」的詞語,以及相互爭功諉過之外,不但依然對重大的環境議題含糊其辭,更由該黨領導人出面一錘定音,宣示蘇花高勢在必行。在另一個陣營-國民黨的討論層次更加不堪,他們的核心議題除了赤裸裸的權位(馬王配不配)外,還是權位(2008的政務官),連一點塗抹脂粉的打算或能力都看不到。 所幸,在「廟堂」之外的草根社群中,對蘇花高興建-也就是對台灣未來發展模式與生活方式-的關切正在延燒。
在地的社區團體提出這樣的質問:「長達十年的工期,山林、生態、土地的永遠破壞之後,花蓮就能繁榮進步發展?」
一群國中生從自身旅行經驗出發,說「我們畢業旅行坐火車,不到3個小時就到台北,沿途風景壯麗,大家都很開心。若是蘇花高都在山洞裡,沿途風景都不見了,花蓮就不美了。應該是改善蘇花公路的安全,禁止砂石車行走,砂石改水運。而不是大肆破壞地鑿山挖洞」。
有個女童軍社團說「我們這群孩子,希望未來的孩子還能看到我們現在看得到的美好」。
還有音樂團體認為蘇花高的興建是「資本主義社會所追求的財團與國家機器蠶食鯨吞小蝦米的『經濟霸權』與『文化複製』」,完全忽略小老百姓和自然地景。
除了理性的批判和感性的籲求外,替代方案和另外的發展模式也是許多人關心的課題,有關心鐵道文化的社團說「花蓮是台灣鐵道後花園,能救花蓮的就是發展軌道運輸,別再染指這一個台灣的後花園」,社區組織更要求「應該把這麼的資源放在社區發展」,而不是破壞性的所謂建設。
政商權貴和技術官僚搞錯了。不是「少數」「狹隘」的環保團體反對蘇花高,太多在地的學生、文史、動物保護、原住民、旅遊和社區團體正拒絕這種粗糙地、由上而下地、圖利特定企業和利益團體的開發方式。更重要的是,目前反蘇花高的討論,早就超越那種「鄰避效應」(污染源別蓋在我家後院)、「反公害是為了討回饋金」的自力救濟層次,而是觸及了對整個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反省,以及一個理想社會的生活方式該是什麼的深刻問題。
從所謂的媒體報導和民調數字來看,似乎贊成派仍是主流,其實反對蘇花高(或者正面地來說:追求生態平衡的發展模式)的力量已是一股蓄勢待發的巨大潛流。從樂生議題在民進黨初選中發揮的槓桿作用來看,我們有條件、也應該在立委和總統大選的關鍵時刻,在口水紛飛的惡戰中,以草根運動的形式,讓蘇花高議題成為照妖鏡,成為左右選局的力量。 台灣立報環境透視專欄2007.4.30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