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1 00:09:29瀏覽1237|回應4|推薦11 | |
專訪台南市長許添財 在專訪過程中,許添財坦率、直接而詳盡講述了他對民進黨中國政策為何該調整、要如何調整,中國政策辯論該如何進行的看法。他提出民進黨需要有「中國政策的冒險家」,以犧牲精神去開拓到中國之路。以下是訪談摘要。 問:可以談談你對民進黨中國政策是否需要調整的看法? 答:剛剛說民進黨跟國民黨競爭,那民進黨能不能到大陸去跟國民黨競爭?老死不跟中國來往,有利於跟國民黨競爭嗎?民進黨討論中國政策,這就是重要的一個開始!國民黨去大陸不用解釋立場,他的支持者跟他是有默契的,但民進黨要重新解釋立場,因為我們跟支持者是沒有默契的,民進黨面臨的問題比國民黨還嚴重。 民進黨怎麼辦?我的看法很簡單,要有中國政策的冒險家,不惜犧牲,去開拓,去打開中國這條通路,這不是妥協,不是投降。你去,你受傷,你穩賠不賺,那你要不要去?不是去頂撞民意,而是要冒險犯難、開拓前途。 民進黨本來就是一種聯盟,在聯盟過程中,還沒真正磨合,就已經得到政權,所以得到政權以後資源分配不均,讓磨合更加延宕。一個沒有磨合的黨,內部的共識、默契非常分歧,要靠民主發展來凝聚黨的力量,目前還言之過早。而靠強人領導,邊跑邊整隊,目前幾乎沒有機會。阿扁是拿到政權後,一直跑沒有整隊,結果少部分人跟他一直跑,其他人在旁邊納涼,我這樣講沒有錯吧!? 所以這個黨問題重重,內憂外患。國民黨是集體分贓的體制,所以有利益目標馬上自動結合,因為它不講理想、原則,它的前途不是獨立、自主、強盛、富裕的台灣,它的前途是得過且過,不要讓民進黨執政。所以民進黨在這種情形下要有中國政策,不是那麼容易。如果講不清楚、弄不明白,定位、定調不明確,那就會裹足不前。 問:如果民進黨要辯論中國政策,你認為該怎麼進行? 目前要政策辯論很難,設定題目要弄清楚,不能說「民進黨現在要不要跟中國來往」,如果這個題目出來,一定各說各話,結果答案就是不要來往,還是回到原點。我來自獨派,對獨派的文化、獨派的情況比較了解,他們都有很可敬的理想跟情操,犧牲奉獻比別人大。我不是說所有,有些人利用台獨賺錢、名利雙收的也有,但那是少數。 但這些人在這時候,叫他毫無忌諱保留地跟中國來往,很難放心,這是缺乏自信,也是對任何人沒有信心,認為自己最愛台灣。但是他到底懂多少、接觸多少、掌握多少資訊、有多少實力,又存疑。這是民進黨的內部問題。立場最堅硬的這塊,你不能規避,離開它,核心價值就動搖,中心思想會混亂,這是從過去可以看出來的。阿扁最後為何回到這邊來,越走越狹隘,好像有點宿命。如何擺脫這種宿命,就是冒險犯難,開拓前途,打開僵局,打開內憂外患的死結。 問:怎樣才能做到這點? 答:這可遇不可求。這就是真正領袖的誕生。真正領袖不容易,不能自私短見,一自私短見就一籌莫展。到目前為止,往中國跑的,除了滿足自己某些需要外,對民進黨大局沒有誰做出貢獻。所以我的大陸行,為何把目標設定的這麼低,實在是有不得已之處。所以我不會規劃去北京,還曾有人脫隊,跑去北京,對民進黨都不切實際,毫無意義。 今天你民進黨憑什麼跟共產黨交往?你憑的是台灣強大的民意,但今天強大民意被國民黨挾制。所以民進黨跟中國真正來往時機,是重新執政。台灣跟中國的交往,除非進入緊張對立,不然不會停。民進黨重新執政,也不能不跟中國來往,但不能等到重新執政時才開始安排,那時候兩邊又各要面子,又不能有進展。民進黨如何善用國民黨的執政,來打開跟北京交往這條通路,目前需要智慧與努力?民進黨領導者如何有智慧、有技巧,為將來執政後兩岸的善意、正常交往做準備? 所以是設定要跟中國來往,然後討論怎麼來往。要不要跟中國來往,這是不能討論的。現在中國一不能讓國民黨拿翹,好像兩岸交流非你國民黨不可,另一方面,有它內部矛盾,有文武矛盾,有沿海內地矛盾,有利益矛盾,所以要製造台灣在我的手腕運作之下,連民進黨都臣服了的假象,這才給民進黨機會。 陳菊去北京,在電台call-out中有北京大學的院長說,陳菊來北京代表民進黨願意跟中國交往,民進黨已經改變等等。我說,陳菊雖身為中常委,但不是黨主席授權,而是以市長身分去。陳菊是黨員、中常委,要向黨主席報備,黨主席當然說你不能超出市長職務以外,也不可能替民進黨、蔡主席帶口信,或從事哪些授權性活動。民進黨現在沒有對中國開放交流,而是在個案情況下允許。 所以如果要討論出結果,要討論的是「確定要交流」,然後如何交流。現在形勢比人強,兩邊利益集團已經形成結構性的存在,影響層面越來越大。你去衝撞、違逆,會被反制,後果相當嚴重。簡單說,選票哪裡來?我不是說個人獲得的選票,陳菊去大陸,能增加多少選票?這不見得。但民進黨有人去大陸,對非民進黨支持者戒心和不安全感的降低有幫助。所以面對兩岸利益集團,祇能因勢利導,讓它轉型,從不正常、不健康、負面,變正常、健康、正面。 現在兩岸的發展已經沒辦法回頭,這是要面對的。我幾十年來,早就看到這樣的趨勢,我研究經濟發展、經濟循環,這是趨勢。要給對方面子和台階,對方也有利益集團,如果到台南賺錢、好玩,還是會來。這是某種程度的相互依存,我不相信是單方面台灣依賴中國,或中國依賴台灣。 兩岸現在已經上擂台了,大家都要賺,如果輸的沒有賺頭,擂台就打不成,所以要努力,要讓輸的也有得賺。我大陸行的自我底限,就是承受一些損失,對兩岸關係、對台南市民有利,對我是某種程度的不利,而要將不利降到最低。其實是 怎麼算都沒有好處,有點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感覺。那你的分析呢? 問:如果去大陸,在具備成為有遠見、有前瞻性的政治領袖的潛力上,可以說是有利的。 答:那也不用急著現在去呀!所以這也說不通。當然,今年是個機會,節能減碳、國際形象、兩岸交流、感情拉近、猜忌降低,都有幫助。我們這邊要更清楚,絕對不能跟人家一樣,台灣不能玩中國,他有能力能玩台灣,我們沒有力玩中國。我們要一本正經去做,做該交流的事,不該做的、不該交流的,就斷然拒絕。談政治是沒有可能的。我們不是靠中共客氣、優待,靠的是堅強的民意,你民意支持越堅強,對方就越敬重。所以要經營的是台灣民意,但是你的執政、服務,沒辦法帶給人民福祉進步,又如何增進支持! 對中國依賴、從屬,台灣必亡無疑,要避免從屬,有兩個作法。第一是老死不相往來、關閉大門、自我保護,第二是在全球化裡面進行環球佈局,但中國市場只是你的一部份,這是積極作為。前面的消極作法,已經過去,不復存在了。民進黨不來往,國民黨已經幫你把大門打開了。不來往,就自我孤立,客人進門來,雖然是惡客,如果不跟他交往,只好躲到房間,客廳就變成國民黨天下! 對我來說,他們來,我可以接受,只要不講統一、祖國。他們會談重視血緣、淵遠流長等等。兄弟可以分家、自立門戶,但不見得要斷絕關係。兩岸血緣關係的問題,有些人不承認,各自有其認知,各自有其背景。有人不是漢人,有人和原住民混血,台灣是多元社會。到底台灣不是主張台獨的人的台灣,而是兩千三百萬人各有主張想法。他們提血緣,我不會回嘴。 其實,他們都自我約束的很好。像對鄭成功的稱呼,他們來提「民族英雄」,我在正式致詞稿上劃掉,改成「開台聖王」,因為台灣是多民族,有些原住民恨鄭成功恨死,他們也照著我改的唸。現在鄭成功神格化了,大陸鄭成功廟的祖廟就是在台南,所以有沒有「祖國」,大家立場不一,但「祖廟」在台南是大家共識。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