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5 00:13:46瀏覽1361|回應4|推薦9 | |
馬主席政見的第二條是「黨政關係」,他首先承諾「以黨輔政,黨政緊密合作,提升施政效能」。這點本是馬英九兼任黨主席的重要目標之一,現在大權在握,只要政治操作技術不要過於拙劣,相信也不難做到。真正的問題反而在一般人沒注意到的下半段:「加強與在野力量的對話溝通,透過民主機制,凝聚國家發展共識」。 在專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時,《新新聞》曾提出「雙英會」和馬英九成立兩岸政策上的「跨黨派監督委員會」這兩個議題,請教民進黨的立場態度。在訪談中,蔡英文嚴詞批判馬英九,認為他對推動「朝野對話」沒有誠意。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是蔡英文的真實感覺,而不僅是一般的黨派鬥爭語彙。 另一方面,馬英九在選前選後也不斷強調他不會當「黨派的總統」,要成為「全民團結的象徵」。馬英九的許諾,相信也是真誠的。從政以來,馬的形象與光環往往蓋過老朽的國民黨,馬本來就志在當全民總統。就任總統以來,部分被歸於「深藍」的群眾,往往對馬英九「討好」綠營、任用沾染綠營色彩的人士大感不滿,也從反面說明馬英九是想超越藍綠對抗的。 一方有意「對話溝通」,一方卻認為毫無誠意,這中間的鴻溝何以產生,原因自然很多,在野黨路線越來越走入死胡同,看不出能夠適度調整的契機,的確也得為朝野僵局負上責任。不過,毋庸諱言的是,執政團隊也好,國民黨本身也罷,對於會觸動朝野間敏感神經,或是引起綠營群眾反彈反感的言論與作為,實在高度缺乏警覺。一年來的點點滴滴,還真的是罄竹難書,經濟部ECFA廣告惹起的風波不過是最近的例子。 所以黨政關係上的最大問題,其實是「政黨關係」、朝野關係。馬英九就任黨主席後,雙英能不能以主席身分會面呢?朝野僵局有沒有打開的契機呢?的確是可以想像,卻也充滿困難。 所謂的「透過民主機制,凝聚國家發展共識」,核心議題當然是兩岸關係。馬英九在參選總統時提出,當選後要成立兩岸政策的「跨黨派監督委員會」,民進黨也曾對類似議題多所著墨。 早在一九九六年國家發展會議時,民進黨在兩岸關係說帖中就說「希望在分歧中尋求最大可能的共識」,主張「在大陸政策決策體系中建立朝野凝聚共識的機制」,提出「擴大國家安全會議組織功能,延攬在野黨領袖參與」、「具體大陸政策及事務執行事項,應定期向立法院在野黨黨團提出報告」、「海基會之執行決策人員應延攬在野黨人士出任」、「立法院應增設兩岸關係委員會」等具體要求。十多年過去,兩岸和朝野形勢都有很大變化,不過類似的主張仍然是執政黨方面應該參酌考慮的。 其實兩岸政權敵對六十年,如今都可以擱置爭議,藍綠卻要鬥的你死我活,雖然是能夠理解,卻實在令人無法接受。當然,以現在的氣氛和年底選舉在即,兩黨要對話大概是難如登天,不過年底選後,如果國民黨敗,固然需要政策調整,若是民進黨輸,勢將在路線轉換問題上面臨更大壓力。還期待明年春暖花開之時,馬主席也能以最大的誠意和細膩的操作,讓朝野關係也能春暖花開。 (馬上當主席系列四)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