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3 00:42:11瀏覽2118|回應9|推薦19 | |
馬英九上台還沒幾個月,一位色彩偏藍的資深休閒娛樂版記者,在私下聊天時直說「國民黨怎麼這樣快就打回原形了」!?他指的是國民黨的官僚習氣、傲慢姿態、自我感覺良好以及對基層民怨的忽視。 在討論到建商財團炒作所謂陸資題材,吹起新一波房地產泡沫,讓一般受薪階級花光年薪,可能都買不起台北市的一坪房子時,一位擁有企管專業學歷,自認「親中」,在知名國立大學任教的年輕教授忿忿地說:「現在真的是黑金復辟,形象好的馬英九成了它們的傀儡,連馬自己都不知道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 一位想法比較偏「本土派」的年輕人,受朋友之託,在某鄉鎮的國民黨青工會(負責組織「社會青年」的國民黨團體,與青年團負責「學生青年」不同)會長交接典禮上擔任音控的工作。這位青年準備了一批音樂,包括日劇「英雄」、電影「駭客任務」、「洛基」、「不可能的任務」等的主題曲和配樂,準備在現場播放,好好跟青年朋友瘋一下。 在音控室工作的他,慢慢發現到場民眾中一大半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還外加滿場跑的孩童。會場沉悶無趣,掌聲稀落,而聊天談笑卻頗為大聲。許多人原來是為了享用主辦單位提供、並不便宜的歐式自助餐才被動員與會。回家之後,這個年輕人在部落格上寫下了他的感想:結束了半天的義務幫忙,只留下一個印象,一大片的白茫茫(指髮色)坐在「青工」的旗幟下…… 以上幾個故事,都真實發生過,當然可以說它們是孤例,不過怎麼說都是個警訊,就看國民黨高層們有沒有察覺的意願與能力。 馬英九當然知道問題所在,也才高舉改革大旗參選黨主席。在七大政見中,他提了「黨務革新」,說要以「民主、清廉、效率」為主軸,革新黨務、刷新形象;擴大參與、鼓勵討論;改造組織、服務基層。這條政見,其實已經說明了現在黨組織的諸般問題:民主不夠、清廉有缺、效率不彰、形象不佳、參與窄化……。 馬英九又說要革新「提名政策」,希望「優先提名正派、清廉、勤政、愛民、有理想、講道義的同志參選」。要做到這點,牽涉到有沒有一個優質而豐富的人才庫,所以馬英九接下來又提了「幹部培育」,要從「中央到地方,有計畫擴大發掘並培植青年領導幹部,為黨注入新血」。 馬英九直指了百年老店重新開張、永續經營的關鍵所在,問題是,如何做到呢?單靠一個有改革意志的主席,就能解決沉疴、根除病灶嗎? 馬英九擔任國民黨副秘書長時,負責政黨外交,以他的學養、口才與外型,成功地扮演了中華民國和國民黨的化妝師。曾任日本讀賣新聞香港特派員的戶張東夫說過:「在亞洲國家中,我沒有看過比馬英九更傑出的發言人」,另位美國記者則說馬英九是「很好的國民黨推銷員」。廿多年過去,馬英九成了黨主席,他的角色早已不是替國民黨化妝,而是要來真正革除積弊,健全體質,讓「素顏」的國民黨一樣富有吸引力。馬英九主席做得到嗎,又該如何著手? 國民黨失去政權八年,大概沒幾個國民黨人敢抬頭挺胸的說一句「國民黨不但改頭換面,還徹底脫胎換骨」。只不過,八年下來,民進黨從顛峰滑落谷底的過程實在過於快速,也相當驚悚,大家多半忘了國民黨的老樣子沒變多少。而且為了當好在野黨,甚至奪回政權,國民黨也開始會搞群眾運動、激情集會,也願意在國會內替小老百姓通過一點比較有利的民生法案,反對一下健保雙漲、學費提高,批判一下官商勾結、金權政治。或許,有人真以為國民黨的本質變了。 國民黨重新拿回了政權,一些人才又重新發現了老國民黨的存在。黨職、公職,以及在外圈搖旗吶喊的,換來換去,還多半是老面孔、老班底。當上高官的,在職務上可能都是宵旰勤勞,不過許多人總是少了對基層民情的掌握,缺了對新時代脈動的了解。 黨的組織是不是跟基層緊密結合,那要看是從什麼角度來論斷,如果指的是運用既有的派系家族網絡,動員軍公教和黃復興系統,那台灣當然沒有政黨可以跟國民黨相比。但如果是發掘有潛力、有活力、有識見的新人,和新生的社會力量緊密結合,真正感動、吸引游離在傳統組織外的民眾,國民黨有多少能耐,是很令人存疑的。然而,那些傳統的動員網絡,究竟是愈來愈擴張,還是愈來愈萎縮,答案應該是很清楚的。 國民黨後繼人才的缺乏,是連黨內有識之士都很擔憂的。看來看去,要選公職的,出來選黨代表的,政治世家二代的很多,「代X出征」的不少。在中央出線的,是高官的二代,在地方出頭的,是派系的二代。當然不是說「二代」的一定庸懦無能,只會靠父祖輩拉拔,搞不好還更早、更多的接受政治洗禮與歷練。然而,從社會或幹部基礎的擴大來說,二代輩出,絕對是一大負面,不但社會觀感不佳,更反映了接班隊伍來源的窄化。 地方派系的存在,固然幫國民黨鞏固了幾十年的政權,讓國民黨從外來的政治力量轉變成「紮根於本土」,不過也腐蝕了地方政治,反噬了國民黨的組織。跑一趟中南部,你會聽到地方頭面人物說:「我們地方很需要年輕的、新的人才」,同時你也會聽到另一種聲音:「你們年輕人在地方上沒有參政的機會」。兩句話看似相反,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派系家族壟斷了地方政治,阻斷了人才出頭。 國民黨的歷史上,曾多次想要拔擢既有脈絡以外的人才,結果不是在地方空降失敗、鎩羽而歸,就是陷入派系的醬缸泥淖,回不了頭,也有更多人有志難伸,最後成為反對運動的領袖健將。 獨裁者史達林有句話說的極對:「幹部決定了一切」。在四年黨主席任期內,如果馬英九及其團隊真的要替黨奠下萬世基業,就必須從幹部政策著手,要從社會各個領域、各個角落,發掘真正有潛力、有想法的新力量、新人物。更要以全黨的力量,真正加以培育、扶持,排除各種黑暗勢力的打擊干擾,讓新苗得以茁壯成長。有了好的幹部隊伍,正確的提名政策才有依歸,黨務組織才能真正革新。 (馬上當主席系列三)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