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攝影手札】我,沒有感覺──談攝影的撞牆期
2013/04/24 12:55:47瀏覽1162|回應0|推薦35

 

「生活是什麼?」

這個看似跟本文主題無關的問題,其實正是問題的關鍵。

傳統底片攝影,感光乳劑與光線瞬間產生的化學作用,決定了一張相片的命運。然而,創作這回事,卻似乎在種種的頓悟與漸悟的不同繆斯作用下,可能倏然出現一道阻隔想拍與不想拍,不知道該如何繼續按下快門的低潮期。

在我的經驗中,創作是長途旅行,就像去澳洲working holiday,無法以日、週為單位,而是要用月、年,甚至世紀去計算。

從鉅觀的觀點來看撞牆期的問題,我們甚至可以說撞牆期不存在,因為那只是長期的創作爬升曲線中,不值得一提的小幅震盪。但我們之所以要談論這個課題,在於撞牆期的當下是痛苦的。

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試著從更長期的創作時間來看待當下的撞牆期」。讓自己對於撞牆期當下的不快,因為從整體創作生命史來看,讓它顯得微不足道,因而得到舒緩。

攝影與文字創作,都是我的創作重心,其實這兩者之間除了使用的媒材不同,創作的本質差異不大。

Brian HillDee Power合著的《暢銷書的故事:看作家,經紀人,書評家,出版社及通路如何聯手撼動讀者》(The Making of a Bestseller:Success Stories From Authors and the Editors, Agents,and Booksellers Behind Them)中對於創作如何獲得靈感,保持創造力,寫道:

創作量豐富的作家鍛造自己的創意心靈,好讓優秀的故事源源生出。來自塵世間的感官刺激──眼睛所見,耳朵所聽,觸碰所得,以及味蕾或嗅覺,都成為創作的好點子。

 

第二個建議,「盡可能保持好奇心,即使心如死灰也不要忘記帶相機出門」。我偶爾會聽到有朋友跟我抱怨拍無可拍,好像全世界值得拍的對象都已經納入相機的記憶庫中。實際上,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挖掘。我認識多位專門拍自己孩子的爸媽,他們總是能找到欣賞孩子,透過相機紀錄下來的新觀點,發為新作品,所以你說攝影真的會有找不到拍攝對象的一天嗎?所以真正使我們不想拍攝的,是倦怠的心情。但請相信我,就算心已疲憊,也請務必攜帶相機出門,因為經常就是在不經意的時刻,會出現攝人眼球的對象,而只要拍下這個瞬間,本來快要枯萎的創作欲有很大的機會重新燃起。

好比Henri Cartier-Bresson就有這麼一個故事,他晚年放下攝影,傾心繪畫。有一次他在街頭繪畫,恰好看見一對情侶的姿態是稍縱即逝的攝影素材。但他一摸身上竟沒有相機,只能雙手做持相機狀,無奈的按下空氣快門,把那瞬間的美徒留在記憶中。

 

最後,我由衷建議,「真沒有拍照的心情,把時間拿來重新思考是不是該把時間留給真正該給的對象」。

喜愛攝影,是一件好事,但人生除了攝影還有很多選擇,喜愛一件事情跟為一件事情著魔大有不同。當我們專注於攝影,乃至因為拍不出理想作品而悲嘆,或許這正是難得的契機,思考究竟我們的生命當中,有沒有值得把時間挪作他用的對象。可能是一直不被你注視的家人,被拋諸腦後的工作,以及在攝影成為你的新玩具之前被寵愛的單車……

 

「攝影對於生活來說又是什麼?」

人可以對攝影沒有感覺,但不能對生活沒有感覺。讓攝影成為一件開心的活動,而不是業餘的當自己是職業攝影師,拍興趣的當自己好似靠攝影吃飯,進而影響生活,以至於生活一塌糊塗,本末倒置。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753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