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16 13:12:00瀏覽846|回應1|推薦18 | |
開始接觸攝影到現在,我挺喜歡看爸爸媽媽拿著相機拍自己家的孩子。因為能感受到攝影師拍攝的動機跟目的很純真,眼前的是心底的心肝寶貝,無論是在觀景窗內外,拿起相機或放下相機的時間,攝影師與被攝影的對象彼此之間有很緊密的關係。 慢慢地,捕捉其他家庭的互動,也成一個獨立的攝影題材。「家」是一個抽象的、無形的場域,每個家庭在外出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他們彼此之間營造出來的化學效應。 有的家庭成員氣氛融洽,每個人自然的釋放自己的笑容,他們旁若無人,就像在春風裡舒展枝葉,放肆表現美好姿態的桃花。有的家庭外出,彼此之間像是仇人,好像誰也不想走這一趟,只是虛應一下日常例行性的活動。父母之間沒有互動,孩子之間也形同陌生人。但他們坦露自我負面的情緒,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因為儘管身在戶外,仍處於一個家庭的場域中,那個場域有一個保護傘,所有的情緒釋放都得到了一種默許:在家人面前,任性無所謂。 有些孩子挺不喜歡拍照的,所以留下的照片很少。不然就是捕捉到我扳著一張臉,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他二五八萬。面對這些孩子,我回想不喜歡被拍的心理狀態,除了害羞,不願在公眾面前露出自己的面容。其中還包含不喜歡被攝影時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因為大人們總是要孩子面對鏡頭微笑,好似一種條件反射的訓練:看到鏡頭對著自己,就是要笑。有些大人還會加料,看到鏡頭除了笑,還要比YA。 為什麼要在家人面前顧慮自己被控制,慢慢地,我發現有些孩子沒有讓自己置身於那個家的場域,而是把自己放置在一個孤獨的場域,把自己和家的場域做了區隔,以至於沒有足夠的對家人與環境的安定感。所以這種類型的任性,看似在家人面前,其實是在自己面前,對著那面無形的鏡子表達自己的任性。 孤獨的任性,和面對家人的任性不同,任性只是一種表現,而不是特定的一種心理狀態。有些人很早就把自己陷於孤獨的處境,和外在的人與世界標上與自身無關的記號。 日常的家庭攝影本身,就成了一種對孤獨的檢證。在鏡頭面前沉浸於自己的痛苦中,並非對鏡頭敏感,而是在拍攝之前就已經在自己內心陷於風暴,以至於他們需要內在的寧靜,而一個人獨處是尋求寧靜的典型方式。 幸福的家庭,天天都是家庭日。對那些孤獨的人,家是一個虛構的詞彙。有趣的是當鏡頭正對他們,鏡頭與被拍攝這兩樣事物如此真實,也許被拍攝提打斷了他們對孤獨的沉思,或者他們只是想表達某種任性,而被拍攝提醒自己的存在,因為存在所以能成為被攝物,進而他們通過鏡頭看見自己的孤獨,如此惱人,令人不快。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