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我在台灣:蹺出一片天!「蹺課」,一位大學教師的告白
2012/11/02 00:52:13瀏覽1149|回應1|推薦43

老師教得很爛很無聊,或是學生自己認為有更有意義的事情要做,蹺課也是剛好而已。但學生若因上述原因蹺課後,卻又不知蹺課期間該做什麼,無所事事,我會為學生浪費寶貴的蹺課時光而惋惜。

這世界真是奇了怪了,老師要求越多,學生傻傻跟著做了越多,哪天出路不好,學生第一個怪的人往往包括老師。所以老師需要在各方面給予學生很多指引嗎?像是個老媽子成天唸叨嗎?在我看來這除了養成學生被動學習,推卸自我追尋與定位人生的責任之外,根本沒有太大的幫助。

進而,教師應該提供環境,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並以此要求學生自己必須肩負起學習方面更充分的自我要求與責任心。

反觀高等教育體系乃至到了研究所還搞一堆學分強迫學生上,其實學生真的有需要、想聽的課,讓學生自己去選、去旁聽,自己不上進,論文寫不出來自己負責也就是了。研究所還在那邊湊學分(究竟是真覺得學生必須學某些課程,還是為了給老師賺鐘點費?),無聊至極!

這難道是變相鼓勵學生蹺課?讓我們看看現代最有名,向高等教育說不的例子,史蒂夫‧賈伯斯與比爾‧蓋茲。他們不但蹺課,甚至休學。但並非他們遠離學業而致使成功,而是他們在制式的學業之外,專注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過去大學教育無法給予學生一個探索未來的機會,那麼這就是我們現代教育應該要提供的。

如果義務教育九年無法幫助孩子找到人生方向,延長到十二年只是為了減低升學壓力,但課程的本質沒變,所謂減低升學壓力等同無限延長一個人的求學時光,但一個人在學校的時間越長,是否有助於社會整體成長,這才是教育當局、家長與學生個人當思考的。

翻開《大學法,第一章、第 1 條》,「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

當大學生讀到大四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庸庸碌碌的過完四年,或者雖然專注於學業,但目的只是為了扮演一個社會普遍接受的「好學生」角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乖乖唸書就對了,至少在社會上、校園裡、面對一般家長不會遭到反對)──對於出社會依舊茫然,高等教育的意義又何在?除了在數量上好似增加許多繼續攻讀碩、博士學位的「學術研究人才」,提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等宗旨何以能夠在未曾真正脫離校園,追求自我實現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以上理念落實於我們的教育現場?

當我於大學任教,對學生蹺課採取開放態度,前提是「學生自己安排時間應該花在哪些更有用的地方」。每節課都出席根本不能真正在你的人生旅途上證明什麼,尤其是那些覺得只要每節課人都乖乖出現在教室,就算盡到學生義務的班級鄉愿分子。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坐在教室是為了什麼,就像他們當初填志願卡一樣茫然。課堂上一問三不知,學習被動,對未來懵懂不加以反思,形同仙人掌盆栽的學生,為此我花了可能比授課教材還多的時間,引導學生思考自我該如何進行人生規劃,免得他們把時間浪費在課堂。畢竟大學成績靠的是課堂累積的僵化知識,看誰記憶力好。但釐清個人興趣、思考未來出路、做好人生規劃,這可不是坐在教室聽老師說話就能搞清楚的事。

「想當麵包師傅,難道還有比到麵包店當學徒更好的方法?」到麵包店打工可能會失望,可能發現自己根本不瞭解麵包師傅這份工作,但也有可能發現這確實就是自己的興趣。無論答案為何,只有真正嘗試過,才能驗證心中的答案。

我寧願該生自己找感興趣的書來看、找自己真心想研究的問題來討論,並且認真思考離開學院後的未來出路。比起交出一卡車言聽計從的學生,教出懂得「做自己的主人,成功、失敗自己一肩扛起。」的學生,私以為這才是老師的驕傲。


http://www.myplus.com.tw/school_news_detail.asp?nid=53

-------------------------------------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是 萊曼格林my plus「加分誌」雜誌的全新專欄,10月起將在各期紙本雜誌發行,透過最直接的方式,雙腳親臨世界角落,透過筆與相機,帶回各地真實一手情況,目的不是僅用來做表面介紹,而是希望帶動有志青年共同反思台灣現今社會相較其他地區孰優孰劣,處於台灣經濟衰退的世代,我們該往哪裡去,才能找到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幸福榮光。

p.s. 若您有話想說,希望萊曼格林造訪您生活的土地,或希望有人代為發聲的地方訴求,歡迎來信。我會以最客觀的角度,最犀利的文字,傳達最真實的聲音。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7006245

 回應文章

SEL12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您舉的例子太差
2012/11/04 10:51

您舉Steve Jobs等人的例子,實在無法說服台灣高等教育應該要加強。

1.這些人都在美國輟學,說明美國教育無法提供他們成功所需的養分。

2. 這些人翹課也可以成功,這樣高等教育好不好都無所謂,幹嘛要加強高等教育?

您這方面的論述還有該加強。要不然可以直接把這些人的例子當做outlier。或者把這些人的例子當作社會對沒有學歷卻有能力的人的接受度應該要加強。這點的確是台灣所欠缺的,但這個角度也對高教該做的努力無法連結。


高浩容(linengreen) 於 2012-11-04 17:14 回覆:

作家駱以軍當年求學期間立志走寫作這條路,他的母親擔憂兒子未來生計,怕兒子「誤上賊船」。駱以軍則是抱著「既然上了賊船,就要當賊王。」對寫作孜孜不倦,終於打開今日自己一番天地。

上述便是我不斷想教給後進的觀念,如果真心想當一位麵包師傅,那就努力朝這方向發展,而麵包師傅的道路不需要走目前社會過度將高等教育庸俗化的路子。當初教改秉持「人人有機會大學唸」,結果搞成現在「不唸大學不行,因為大家都唸。」這是很遺憾的。

但等待高教大環境改變是一回事,主動從目前環境尋找出路又是另外一回事。「走出自己的路」,不要把自己的生命耗在自己不瞭解的學院,甚至不喜歡的科系,這便是我想說得。 

感謝您的指教,我文筆不佳處讓您見笑了,相信您肯定有更好的例子能說明我的概念,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