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與去——誰給了女孩一顆子彈
2015/04/23 12:46:40瀏覽1054|回應0|推薦28

這兩天,新聞報導著這些沈痛的消息:

◎ 楊又穎遭網路無端攻擊?3個月被「靠北」65篇爆料謾罵
楊又穎輕生 1年前對人際關係無奈PO:你們是朋友嗎?
◎ 
楊又穎輕生 陶晶瑩感傷:不要只在意對你不好的人

大半夜的,一個朋友寫了好長好長一篇文章,談她七年前讀大學時,被網路霸凌的痛苦。還在想怎麼回事,她回了我三個字,「楊又穎」。

§ 後果
幾個月前我就不再關注「靠北XX」,也不看ptt的八卦版。不是我多清高,而是那裡的負能量太強了,看了讓人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原因,就在於我想到那些被罵得體無完膚的人,哪一個不是人生父母養。更重要地,閱讀漫罵信息的快感,比不上之後襲擊而來的空虛感。

我想起電影《鍋蓋頭》的一個橋段,男主角在中東作戰,偶爾拿著女朋友的照片自慰洩欲。有天女朋友從美國來電分手,男主角既難過,又憤怒,他拿著照片想狠擼一槍,但他爽不起來,在廁所搥牆哭泣。那一刻,榮譽感、自負和對未來的憧憬,各種想像都比不上真實傷痛的震撼力。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如何健康的宣洩壓力。曾幾何時,網路變成一個變異的天堂,只要通過匿名的方式,人們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意見。

這像什麼?想想也真好笑,就像某些家長和老師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要他們奮發讀書、考試,考好給予獎勵,考輸給予懲罰,喜歡給別人的人生下指導棋,卻沒有教導孩子如何健康的抒壓,如何面對考場以外的戰場。當孩子情緒或生活的其他層面出了問題,這時候不是想負責,就能負起責任。

網路上的謾罵,就像上述的暴君父母。自以為高高在上,對「孩子」下指導棋。干涉別人的人生,卻又在造成慘劇後,難以負起責任。

§ 彌補
某些心底的傷,形塑一個人的價值觀,當一個缺乏自我療癒機制的價值觀建立起來,就很難撼動。如同房子蓋到一半,這時候還想改設計圖,想修改房子的結構,談何容易。然而,房子大不了拆掉重建。一個人的人格、思想和生命,豈能輕易重來?

然而,另外一種暴力就這樣產生了,就是網路的語言暴力。無論發文的人是不是匿名,無論內容真假,只有一件事情千真萬確,就是網路霸凌的發生。

宣洩壓力,是避免內心傷痛過度,也就是人基本都能意識到心理內在的痛。可是,為什麼沒有辦法同理他人,了解其他人跟我們一樣,也都有一顆會受傷的心?說到底,除了被他人引發的同情心,我們更需要內發的同理心。

發洩完拍拍屁股就走,這跟為了快感,不顧後果——一個男人硬是不戴套,在女生體內來個射後不理——在我看來毫無差別,都是一種為了滿足當下的匱乏,不顧後果的發洩方式。

§ 宣洩與補充
網路造就了一個特殊的場域,好似與現實世界區隔,實則與現實緊緊相連。當一個人將現實世界的失敗,在網路世界發洩後,若在現實世界沒有相對應,改變現實情況的努力,那麼回歸現實,所有的挫折照舊擺在那裡。因而,內心的匱乏並沒有因此被填補,而是暫時透過快感得以遺忘。很快地,空虛感又會找上門來,因為發洩負能量,並不等於獲得正能量。

我遇過類似的事情,那件事讓我看清了誰才是真正的朋友。有些人跟你稱兄道弟,跟你搏感情。但實際上他們既不在乎正義,也不在乎真相,更不在乎你。他們在乎的是「那個長久以來習以為常,自以為和諧的小社會」不會因為有人為了討公道,不惜通過法律等方式而掀起波瀾。

大約與我不看「靠北XX」和ptt的八卦版同時,我基本不再使用暱稱發表創作,開始以本名在網路和實體專欄發文。我意識到如果寫作真的是我的志業,這不是一件丟臉的事,除非我無法為我的發言負責。

我寫的不好,說得不對,歡迎大家指教,大家可以來討論,甚至愉快的拿出真工夫筆戰一場。我追求的是寫出更好的、極致的作品,而非表面上自謙只是自娛自樂,私底下妄想成名卻不敢承認。不過,胡扯一氣的批評,我敬謝不敏,當然你有膽子發言,我也歡迎,畢竟明智的批評也需要學習。若是存心找碴,大家看著辦,台灣不是沒有法律。

闖進軍區要負責,網路直接或間接傷人就不用負責?難道差別就在於一個有被抓到,另一個抓不到?

有些事情會過去,化為成長的動力。但有些事情不會,就像明知有風險還不戴套做愛的男女。人命不是賭博的工具,從來都不是。

最重要地,那些過不去的遺憾通常沒人賠得起。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2246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