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2/22 18:08:53瀏覽2356|回應1|推薦24 | |
我對〈陳真筆下的柯文哲〉這篇文章要探討的無關乎特定的個別人,然略有小感: 過分的把期望放在一個人身上,而不是更大程度的尋找自我生存的路,歷史上看,失望的例子屢見不鮮。 首長做好他該做的,人們過好人們該過的,好的施政能提升一個城市的素質,但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提升自己的素質。投票之後,民眾在忙些什麼?更辛勤的工作,還是更多的「嗯!市長很棒,我們可以放心了。」然後安逸的繼續安逸,荒唐的繼續荒唐,對公眾人物睜一只眼,閉一隻眼,但更多的是繼續對自己的要求也是睜一只眼,閉一隻眼? 大陸不民主,但台灣民主的本質是扎實的,還是形式,選舉只是民主的一個活動,看人們怎麼過日子才是民主的實質。還是英雄主義那一套,無法同樣用抿住的素養要求自己,特別是身邊的場域,比如對家庭,對班級,對公司,在不同場域期盼一個英雄扭轉局勢,我想這個情況,仍舊是台灣的現況。 對強人政治的期待,是否說明我們的民主教育背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其實跟大陸沒什麼兩樣。只是一個偽君子,一個真小人? 無論換了什麼樣能耐大、品行好的領袖,開創了多好的就業、經濟、生活環境,能獲得更大發展的是本來就很努力,累積能力的人。如果你本來天天混吃等死,對社會未曾付出相當時間去認識,誰上台都不會從天上掉下一碗免費而且好吃的飯給你吃。 對強人政治的過度期望,對民主反而是一種傷害,膨脹了選賢與能的正面影響。首長是一份專業,而每個人活的好都需要擁有一份專業,而專業能力不會因為別人增減,靠的是自己。 環境好轉,前者會得到更多機會,賺更多錢;後者頂多失業之後的補助更多罷了。這時,後者對選舉出來的強人,無論他做得多好,依舊會失望,這是心底總想著靠他人不勞而獲的人屢屢重蹈覆轍的結局。 ※ 引用文章陳真筆下的柯文哲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