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 真要這樣比,誰才不是渣?
2014/10/18 02:19:41瀏覽1738|回應1|推薦20

好好一個社會,就業環境有越來越好嗎?結果價值觀隨著時代,還是糾結在成績上,糾結在會不會讀書這一點上。

前兩天才有個高三小朋友跟我傾吐煩惱,提到他那教授老爸,說:「我爸媽卻覺得只有讀書才有用,其他都是廢物。」

說真的,我覺得很傷心。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好,一般普羅大眾也罷。大多沒受過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養成,但我們一生都在受教育,都在面對教育問題,從幼稚園到大學,十幾年的時光在教育場子裡頭,看到多少光怪陸離,曾經也懷抱遠大的理想要改變,要讓自己活得自由、幸福,能夠為社會有所貢獻。

結果最後怎麼還是跳脫不了那些陳腐的觀念,用學歷來看一個人的整體價值呢?

某種程度來說,從小到大我見證過不少人放棄自己的理想,放棄自己做為一個人的尊嚴。但自我放棄就算了,還把自我放棄之後的價值觀帶給其他人,這就是很讓人不樂見的一件事。

但問題是我們的教育一直在「啟發個人主動反思」這一塊做得很薄弱,面對問題和社會的種種快速信息,只能搖頭晃腦的等待權威跳出來給予一個方向,這樣的社會要如何才有可能自主性的向上提昇呢?

需要幫助的等機會、渴望政治清明的等聖人、想要改變生活的等政府,套某相聲的段子,「等兩輩子也等不到」。但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給我們的,也是我在教育高等院校的現場看到的,學會容忍,學會等待,卻沒有學會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問題與行動。

每天,這個社會的人們呼喊改變,卻不願意承擔改變帶來的代價,過程中的種種疑難。就像要孩子,卻不願意經歷十月懷胎的痛苦。但那些真正的教育家與改革者,他們不只像我偶爾才有機會透過課堂,透過公開的專欄或其他機會推動他們的理想。他們的理想更艱辛,需要更痛苦而漫長的孕育期,這好像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假使沒有民眾願意承擔,民主化的種子如何開花?

「渣」,只是一種人們彼此之間看不到彼此的價值,同時過度看重自身的說法。比的不是誰比誰好,而是誰比我不好。結果每個人都可能是另外一個人眼中的渣,而不是一個社會中彼此互補,共同從各自的專長與優勢營造社會和諧的夥伴。

若天地有情,那麼一個眼中把他人視為渣滓的台灣社會,天地之間何來情義?若沒有情義,這個社會算是個什麼樣的社會?

在我眼中,即使是一個成天當別人是渣的人,我也不當這樣的人是渣。

這就是教育的起點,「懂的人教不懂的,已經有所成的把小小的所學傳給未有所成的人。」

所以這篇新聞,就像那位高三學生傳達父母的話給我聽一樣,讓我傷心。因為太無情了,而且很諷刺的發生在教育場域,而這種觀念顯然打擊了教育,也說明了理想的教育之路還很遙遠。

 

§ 新聞網頁連結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8263174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22 06:52

百百人有百百人的想法

也不要以偏概全

對無產階級而言 努力讀書仍然是脫貧的捷徑

對有錢人來說 是用不著那麼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