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大家來寫專欄吧!
2014/08/20 11:19:00瀏覽1660|回應0|推薦20

陳之藩曾在《謝天》一文中寫道:「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所以就感謝天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說,「因為幫助自己的人太多,以至於不可能親自感謝每一個人,只得感謝上帝。」(since their large number made it impossible for him

to thank all the persons who had helped him, he thanked God instead.

撰寫專欄對我來說是個美妙的旅程,但也是個艱辛的旅程。遙想自己從2011年末開始專欄撰寫迄今,近三個年頭,累積了一些東西,丟失了一些東西。但我樂於分享自己專欄寫作的經驗,希望提供其他有志於專欄寫作的朋友一些借鑒之處。

專欄寫作,在我看來是散文寫作的一種應用型態。其實散文無所不在,只是很多時候一個意念還沒有書寫完整,僅僅以斷句的形式,便被人們輕易發表在臉書等部落格上。

散文要有一個清晰的主題,內容包羅萬象,並具備起承轉合的文體結構,好把主題說清楚。這也是從小學時期我們學習作文的基本型態,學習如何透過文字把一件事情交代,讓自己和他人都能看得懂。

學習寫散文,就是如何無礙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對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和伴侶,對工作上的同事、主管和客戶,文字書信的往來,依舊有口語無法取代之處。

專欄是散文的延伸,只是比起日記、札記類的散文,每一篇專欄都有一個清晰的主題,並且更強調對公眾的論述,而非私密的,僅為少數人發想與撰文。加上專欄往往有發表場域的字數限制(特別是紙本上),故用詞講求簡白好讓人看懂,字數控制得當,好讓人快速抓到重點。

我很早就開始寫散文,但一直都是屬於個人私密性質的,只求自己和少數朋友看得懂。可以說寫專欄就是從自娛自樂,走向如何面對公眾書寫。這不表示專欄寫作就成為一門工作,不具有寫作的樂趣。相反地,寫作的樂趣仍在,只是更多了一分對社會與他人的關懷,也更專注於一個主題。這讓單篇散文藉由主題性的專欄,得以長期累積為一本有大方向的「書」,成為一個有目標的書寫力量。

我在MyPLus雜誌有兩個專欄主題,一個是「社會觀察」,一個是「攝影美學」,務求貼近時事,以及言之有物。兩年寫下來,「社會觀察」成為一種習慣,並且將之紀錄轉換為文字,成了我做為公眾一分子,表達公眾心聲的方式。偶爾看到一些事件,不再轉頭就忘,而能紀錄下來和讀者分享,一同討論與關注問題。透過專欄寫作,我覺得自己和國家社會的關係更緊密。

攝影美學是我的碩士論文課題,博士階段我進行其它研究,但對攝影美學的喜愛隨著專欄寫作得到延伸。在學術與理論之外,同時以學術與理論為背景,我試著表達一種對攝影美學的理解與闡釋。今日,當攝影成為一種日常大眾藝術,我秉持初衷,「既然坊間已經有如此多討論器材、攝影技巧的文章,我便不把焦點也放在這些地方,而是專注於美學理論的探討。」這不是多數攝影人關心的主題,美學理論無法短時間教會一個擁有相機的人,要怎麼樣才能把女孩子拍得漂亮,卻是一個不應該被忽視的主題,因為對於美的探究,從古希臘迄今,一直提供在技術之外,一條藝術家們能汲取靈感與超驗觀點的資料庫。我的理想是理論和實務操作者,彼此之間能夠對話、共容與互相批判,進而彼此催生更美好的作品。

我鼓勵每個人撰寫專欄,這很簡單,就像在日記上加一個標題,然後試著圍繞標題講話,並且這段話不只對自己說,可能也是對你希望他聽見的人說。好比喜愛做菜的人可以透過專欄分享自己做菜的心得,和其他同好交流,這可能會形成一個圈子,讓有興趣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透過專欄了解這個圈子。甚至這可能會解救一位想要在情人節好好表現廚藝,卻苦於不知如何下手的二愣子。

通過專欄寫作,我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方式盡公民義務,又有一種不一樣的方式保有我的興趣,且兩者共同使得我的想法得以和他人進行對談。做為一位寫作的主體,我不再是孤獨的,心靈隨著寫作與發表日益豐富。專欄寫作也讓我的課業研究,得到一個實際檢證的機會。最終這使我能因為投入專欄寫作這一塊園地,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6028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