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28 10:39:45瀏覽2200|回應0|推薦12 | |
算計越多,愛就越少。 這在感情中是個不變的定理,比如今天如果兩個人在一起,為了衛生紙誰出錢,都要計較,感情就會在這個過程中被消磨。 好比在夫妻添了第一個孩子後,一般男人,都會自發的去照顧孩子,讓老婆休息。這不是因為責任心而已,更重要是這個男人愛這個女人,也愛他們的愛情結晶。 就像當一個男孩喜歡一個女孩,他努力去追求她,這時候他所有愛的表現,發信息、送花、等待遲到的女孩,在女孩回應之前,每個瞬間都是快樂的。 也有可能情況反過來,當雙方開始算計,可能表示這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可能亮起紅燈,感情淡了,算計逐漸滲透。 這挺難的,在感情生變的時候反思,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在哪個時間段露出裂痕。 而當逐漸破裂的關係,是現在進行式,對於想要挽回的一方,課題就顯得更加困難。
有些人的結合沒啥感情,是肉慾的結果。 音樂家孟德爾頌,號稱是最幸運的音樂家,因為他父親是銀行家,一生都不用為生計發愁。 大概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孟德爾頌的音樂散發著光明的力量,以及樂觀的調性。 不像莫札特,晚年連喪禮的費用都付不出來。或是像貝多芬,性格被生計折磨成一位吝嗇鬼,貴族的馬屁精。 不過有句話說,「不同人,不同命。」 單賣哲學家齊克果,他的生父也是一位銀行家,但他卻不像孟德爾頌,齊克果的理論悲觀,對人生的幸福前景屢屢質疑。有人說他是存在主義之父,或者應該說是悲觀的存在主義代表人物。 他和孟德爾頌的差別在於,齊克果的生父雖然是銀行家,但他並沒有認這兒子。 因為齊克果的媽媽只是家裡的女僕,齊克果的父親就像宮廷劇中的皇帝,一時興起把某個宮女睡了,但他也沒有想要負責的意思,宮女也不是生了皇子,就肯定能麻雀變鳳凰。 齊克果就是在這樣的處境中長大,父親不認他,母親出身卑微,產下齊克果後,更是受到父親元配的打壓。
肉慾產下的關係,依舊是沒有愛的,所以算計還是會展開。 比如吸毒的人,他們並不是愛毒品,他們只是有強大的欲望,通過毒品去滿足。 在我看來,這是毒品最大的危害,他並不是真正使人在精神上,或者肉體上完滿,因為那沒有愛。 所以在欲望之外,就是算計。 因此吸毒的人,陷於欲望;販毒的人,精於算計。 這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其他的關係中,譬如某些家庭成員的關係。 教科書常常談理想的家庭,以至於給社會大眾一種觀念,家庭必然有愛。 實際上,既然有夫妻為結婚而結婚,同樣也有夫妻為生孩子而生孩子,這並不會激發多大的父愛或母愛。 但對於無法理解這件事,把愛視為家庭必然存在的連結,就會對家庭關係失望。 這並非總是與抑鬱症有關,不愛孩子的母親,有些身心都很正常,她就只是不愛而已。但只要她能盡到養育的責任,也很難說她就不是個好母親。 反過來,因為過份溺愛,把孩子搞成無法獨立的媽寶,這反而讓孩子成了某種在社會上失功能的存在。 當我們談到「養兒防老」,我們也不該以偏概全的認為那就是一種過時的觀念。 父母對孩子有愛,也付出了愛,那麼會渴望得到愛的回報,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也有些人養兒,不存在愛,只是為了回報而生育孩子,就像買投資型保單。
在關係中還有一種算計,始於愛,終於毀滅。 有一個很難聽的算計,叫做「接盤」。 心理學確實有研究的成果,指出走出失戀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下一個對象。 可是有些人並不是真失戀,而是像寄生蟲一樣,本身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總是寄生在某個宿主身上,榨取對方的情感、心力和有形資源。 這樣的算計很難產生感情,因為寄生者的目的是生存,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底層階段。對情感、精神交流之類的東西,不感興趣。 有時,這種寄生的念頭也會翻船,好比在電影《心靈角落》(英語:Magnolia)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琳達很年輕的時候就嫁給大多許多歲的富豪,她根本不愛這位富豪,所以在結婚後,經常背著老公出軌、外遇。 富豪老邁,快死了。琳達才發現,這麼多年的相處,她早已不知不覺愛上了這位自己嫌棄幾十年的男人。 琳達感受到內心的愛,因而十分痛苦。 當她不愛老公,出軌、外遇、跟其他男人多P都不算什麼。 可是當她終於愛上老公,過去不忠的回憶都變得不堪,因為有愛,才有所謂背叛,才有背叛帶來的罪惡感。
有愛,不存在所謂的接盤。被虐、被榨乾,都是心甘情願,能帶來快樂。 沒有愛,每一段都會因為算計而痛苦,尤其是算盤打錯的時候。 有趣的是,有些人願意痛苦一輩子,但這可能也不是他們就是精於算計,也可能對他們來說,算計顯得更安全。 通常這樣的人貌似理性,實則是用理性來掩蓋內心的情感。 這樣的人,某個角度看,更容易外遇,因為他們對情感與欲望,進行的是壓抑與掩埋。 反而那些熱情不已,情感豐沛的人,他們若是依愛而行,那麼愛就能使他們堅守在一段關係中,為愛舞動。 |
|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